星期一, 25 8 月

「釋永信刑案涉國家秘密,不予公開」

  一份蓋著紅色公章的答覆書,從河南登封寄往江蘇宜興,紙面上的鉛字冷靜而堅定。

  它躺在江蘇諾盛律師事務所郭建新律師的案頭,宣告了一次信息公開申請的終結。

  郭律師想看看千年古剎少林寺的賬本,而登封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的回應簡潔明了:

  方丈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他治下的寺院財務,已屬國家秘密。

  這份日期為2025年8月13日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答覆書》,將兩件看似無關的事精確地焊在了一起:一個著名僧人的倒台,與一本拒絕被翻開的賬簿。

  自此,通往少林寺核心財富的道路,不再由菩薩或清規戒律把守,而是由《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四條與第三十六條親自站崗。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公眾的好奇心撞上了一堵由法律條文砌成的高牆。

  釋永信倒下前,是中國最具權勢的方丈,一個行走於佛堂與董事會之間的矛盾體。

  自1999年執掌少林以來,他將一個破敗的寺院,打造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根據公開報道,其名下「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對外投資了多家企業,業務橫跨文旅、食品乃至醫藥。

  少林寺的商標被註冊了數百個,幾乎囊括了所有能想到的門類。

  2023年,這家公司甚至斥資4.52億元,在鄭州拍下了一塊商業用地,準備修建:

  一個地產項目。

  在海外,少林寺的商業版圖同樣壯觀。

  據媒體指出,其分支機構遍布全球四十餘處,甚至計劃在澳大利亞購置土地,興建酒店與高爾夫球場。

  方丈本人則頻繁出入名流場合,從聯合國講壇到Meta總部,袈裟的身影與現代商業的邏輯並行不悖。

  他被外界戲稱為「少林CEO」,一個更深入人心的稱號則是:

  花和尚、大商人。

  傳聞與非議,像香火的煙塵一樣,從未在嵩山的上空散去。

  價值不菲的袈裟,百萬級的豪車,以及關於他與多名女性有染並育有私生子的指控,多年來一直是坊間熱議的話題。

  這些指控在2015年達到頂峰,當時他的弟子釋延魯一篇萬字長文,將師父的「七宗罪」公之於眾。

  那場風波曾以官方的澄清告終。

  一份2017年的調查通報稱,針對釋永信的經濟問題指控缺乏證據,而最勁爆的私生女傳聞,也被定性為:

  未發現。

  歷史在此處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十年後,當釋永信被多部門聯合調查時,官方通報里的罪名與當年弟子舉報的內容高度重合。

  根據網路消息,其中包括挪用侵佔寺院資金,以及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

  當年被否認的,如今成了立案的緣由。而當年作為焦點的財務問題,如今則獲得了新的身份。

  根據2022年起施行的《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管理辦法》,寺院財務應「定期以適當方式」向信眾與教職人員公布。

  這紙規定,旨在讓陽光照進功德箱。

  然而,當郭建新律師試圖藉此一窺究竟時,他得到的答覆是,由於方丈的刑事案件正在調查,這些本應「適當公布」的財務報告,現在屬於國家秘密。

  這個邏輯鏈條完美閉合:

  因為方丈涉嫌侵佔,所以寺院的財務成了刑事案件的證據;因為是證據,所以成了國家秘密;因為是國家秘密,所以不能對你公開。

  一場旨在反腐的調查,客觀上卻為財務黑箱加固了一把最堅固的鎖。

  公眾對寺院每年數億元收入與支出的疑問,最終得到了一份蓋著公章的「無可奉告」。

  一個旨在追求透明的法律程序,最終導向了更徹底的保密。

  千百年來,人們總以為隔開神聖與世俗的,是寺院那道高高的圍牆。牆內是晨鐘暮鼓、青燈古佛,牆外是紅塵萬丈、利來利往。但他們錯了,那道牆真正隔開的,或許只是賬本的里外。

  當信仰可以被量化為門票、香火與投資收益時,支撐它的就不再是經文,而是報表。

  這世上最荒誕的戲劇,莫過於此。人們點燃香火,祈求佛祖顯靈,殊不知佛龕背後,早已是另一套邏輯在運行。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