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預計十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召開,主要議程是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十五五規劃)的建議。在會議登場前夕,中國經濟正面臨內外部挑戰加劇局面,市場對全年GDP保五目標充滿擔憂,被視為習近平上任以來最嚴酷的經濟大考。
中共黨媒連8天發文喊話 凸顯焦慮
四中全會登場前夕,《人民日報》自九月三十日起連發八篇「鍾才文」系列專論,密集闡述「習近平經濟思想」,向外界傳遞「穩預期、強信心與促發展」的強烈信號;但也被外界視為習近平對其經濟政策「心虛」的掩飾。
經濟三駕馬車熄火 中國GDP保五告急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八月主要經濟數據,幾乎全面下滑,顯示已是結構性而非暫時性因素,預期即將公布的九月數據也好不到哪。
八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年增五.二%,是一年以來最低水準,低於預期的五.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值僅年增三.四%,也是去年十一月以來最低點,且低於預期;今年前八月固定資產投資成長急遽放緩至〇.五%,遠低於前七月的一.六%,是二〇二〇年疫情以來最糟糕表現。
房市續挫 8月對美出口金額暴跌33%
另房地產市場持續惡化,今年前八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年減十二.九%,降幅大於前七月;房市低迷衝擊家庭支出和企業信心,導致八月城鎮人口失業率升至五.三%,達到半年來最高水準。
而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動能明顯放緩,八月中國出口僅年增四.四%,是近半年來最慢增速,與往年八月平均八%顯著下滑;出口放緩主因是對美「搶出口」效應顯著退卻,八月中國對美出口金額暴跌三十三.一二%,意味著貿易摩擦的影響從八月才算正式開始。
面對內外部挑戰,官方透過「鍾才文」系列文章堅定信心。文章強調,當前經濟形勢總體是「底盤穩固、動能轉換、風險可控、未來可期」,雖承認面臨挑戰,但認為中國經濟憑藉強大韌性,正加速形成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