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4 10 月

新能源富二代集體渡劫,女兒們來收拾爛攤子?

「接班」這個詞聽著挺誘惑的,感覺像是父母攢了多年的金元寶,全都拱手相讓一樣,其實過程沒那麼簡單。

2024年4月29日,鋰鹽龍頭天齊鋰業「換帥」,創始人蔣衛平將董事長職務交給女兒蔣安琪。結果天齊鋰業2024年交出了「史上最差年報」——營收下滑六成,巨虧近80億元。

近期,天齊鋰業發布2025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收48.33億元,同比下滑24.71%;但實現凈利潤8441萬元,同比增長101.62%。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雖然實現凈利潤扭虧為盈,蔣安琪仍不可掉以輕心,新能源大環境處於「整理期」,還要面臨新技術的革新,到處是挑戰。

不止蔣安琪,近兩年新能源領域有多位女二代接班。今天八妹就來聊一聊,這些女繼承者們,如何面對挑戰突出重圍。

/ 女二代接班即「背鍋」,靠父輩留下的「老本」扭轉? /

蔣安琪出生於1987年,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歷。早在2016年,蔣安琪就開始擔任天齊集團副總經理,2017年2月,開始擔任天齊鋰業董事,2022年4月,擔任公司副董事長。

經過近10年「磨鍊」,2024年4月29日蔣安琪從父親手上接下董事長一職。當時蔣衛平說:「交班是我到了歲數一定會交,不僅僅是把董事長名號交出去,而是一個傳承。」

2023年天齊鋰業營收405億,凈利潤接近73億,所有人都覺得這個時候蔣安琪「上位」,是父親送的「大禮包」。

但大家都猜錯了,天齊鋰業2024年營收僅130億,凈利潤更是虧損79億,同比減少208%,成了「史上最慘業績年」。

這個「鍋」不該蔣安琪背。天齊鋰業主要產品是碳酸鋰和氫氧化鋰,處於鋰電行業上游,從2023年開始,鋰的原材料價格就開始下滑。

2025上半年,鋰產品價格依舊沒上來,但天齊鋰業卻扭虧為盈。上半年實現營收48.33億元,同比下滑24.71%;但實現凈利潤8441萬元,同比增長101.62%。

新能源富二代集體渡劫,女兒們來收拾爛攤子?

這又為什麼呢?

當年蔣衛平通過多次國外收購,才有天齊鋰業今天的規模,國內產品價格下降的今天,國外的產業開始發揮作用,蔣安琪因此吃到紅利:

1、降本:澳大利亞子公司泰利森化學級鋰精礦定價周期縮短,上半年生產成本採用最新的價格,成本一下子就降下來了;

2、增效:聯營公司SQM(智利礦業化工公司)業績同比增長,為公司貢獻顯著投資收益達到2.35億元,去年同期還是-11.21億元;

3、外部利好:澳元兌美元持續走強,導致匯兌收益金額增加。

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由於SQM下半年還能貢獻穩定的投資收益,所以,整個2025年天齊鋰業的財報不會太難看。

蔣安琪也知道,光吃父親留下的老本是不行的,她已經跟隨趨勢,開闢了另一條道路。

這兩年很多新能源公司正在準備下一代電池——固態電池,說是更安全,續航更長。  

蔣安琪也意識到這方面的潛能,已經在布局固態電池上游的材料。她曾透露說,公司通過投資布局、技術研發與上下游協同合作等方式,積极參与固態電池產業鏈的發展。  

八妹查到,近期天齊鋰業通過子公司成都天齊持有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約3%的股權,以跟蹤固態電池行業的前沿技術趨勢和商業化進程。

當然,這一賽道目前還沒有完整的產品,蔣安琪想在固態電池領域做出成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正如她父親一樣,闖入鋰礦賽道,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 42歲下海、靠「蛇吞象」博出500億財富,現在女承父業扛周期 /

蔣安琪的父親蔣衛平1955年出生,去年交權的時候都69歲了。當然,他創業也晚。

22歲那一年,趕上高考恢復,蔣衛平考入四川工業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成都機械廠擔任技術員,後又去做銷售工程師,一做就是11年。

1997年,已經42歲的蔣衛平辭掉鐵飯碗,下海創業。做了幾年鋰礦進出口貿易後,2003年,蔣衛平創立天齊集團。次年,他收購了位於四川遂寧的射洪鋰鹽廠,並將其改名為「天齊鋰業」。 

儘管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不過,這時候的天齊鋰業還是個小企業,別說跟國外企業競爭,就是在國內也數不上號。而且鋰礦主要依靠進口,定價權也都掌握在外國手裡,企業想發展困難重重。

於是,蔣衛平打算「賭」幾把。

先說個小知識點,全球最好的鋰礦在南美洲的「鋰三角」區域,即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交界處,約佔全球鋰礦的50%。另外,澳大利亞的鋰礦也不錯。

2012年,天齊鋰業的競爭對手洛克伍德控股公司宣布,擬以每股6.5加元,總價約7.24億加元(約37億元)的對價全面收購澳洲鋰礦企業泰利森。

如果讓洛克伍德成功了,它左手拿鋰礦,右手賣鋰產品,以後想卡誰脖子,都能卡,經濟學一點的說法叫——壟斷。

蔣衛平做出決定,要從洛克伍德手中搶下泰利森鋰業。問題是,2012年天齊鋰業總資產僅有16億,股票市值也才35億。

為了贏得這次收購,蔣衛平將所有的資產都抵押出去,用高價通過二級市場交易和場外協議轉讓的方式,收購了泰利森19.99%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

蔣衛平用一票否決權,拒絕了洛克伍德的收購方案。隨後天齊鋰業又通過定向增發募資40億元,最終以30.41億元的價格成功收購泰利森51%股權,成為其最大股東。

那幾年,天齊鋰業一手賣鋰礦,一手加工鋰產品,毛利率一度超過70%,股價5年內翻了10倍。2017年天齊鋰業已經成為亞洲第一的鋰化合物生產商,凈利潤也從2014年的1.31億元攀升到21.45億元。

搞定了澳洲的鋰礦,蔣衛平又將目光放到智利化學礦業公司(即SQM)身上。2018年天齊鋰業公告以每股65美元的價格,總計約40.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9億元)收購SQM 23.77%的A類股股權,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蔣衛平收購的這兩家公司,從市值角度都比天齊鋰業要大,但靠著兩次「蛇吞象」的收購,天齊鋰業形成了「南美+澳洲」鋰礦資源的整合者,成為真正的鋰業巨頭。

雖然2018年後鋰產品經歷價格大幅度下跌的局面,天齊鋰業的日子不太好過。2019年歸母凈利潤虧損59.8億元。

幸運的是,2021年中國電動汽車行業開始爆發,伴隨著國家一些利好政策,作為新能源汽車電池原材料的鋰,也進入到上升期,天齊鋰業又跟著大發展了幾年。

2022年,天齊鋰業營收404億,凈利潤241億,市值超2300億。

當然大家也看到了,鋰礦這行業有很強的周期性,同時容易受到政策的影響。2024年開始,鋰相關產品的生意又不好做了。同時,也映射到身家上,2022年,蔣衛平家族有500多億資產,但根據202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蔣衛平家族財富還有210億。

蔣安琪應該也明白,既然是周期,就有「還回來」的時候。所以,她一邊穩住父親留下的基本盤,另一方面又進軍固態電池領域,多一條腿走路。

蔣安琪的接班故事還在繼續。這幾年,新能源行業有不少女二代接班的例子,她們接班後的「第一課」,也是在學會如何「生存」。

/ 接班就遇上行業冰河期,光伏女二代都經歷了什麼? /

2023年3月,千億光伏企業通威股份宣布34歲的女二代劉舒琪從父親劉漢元手中接過權杖,成為企業的「掌門人」。

劉舒琪剛剛掌權時,通威股份業績還處於巔峰。2023年集團營收1391億元,凈利潤136億。隨後業績急轉直下,2024年則只營收919.94億元,凈利潤巨虧70.39億元。今年上半年,總營收405億,凈利潤依舊虧損49.5億。

新能源富二代集體渡劫,女兒們來收拾爛攤子?

這其中原因咱們不過多分析,簡而言之就是,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大家打價格戰,加上市場政策變化,所以導致了暫時虧損。

大環境這樣,日子也得過,過程中還展現出劉舒琪「能屈能伸」的一面。

剛上任時,劉舒琪宣稱要擼起袖子加油干,要求擴大產能:

「要看跟第二名拉開了多少成本優勢,如果可以達到10%,甚至20%,就可以保持我們的絕對優勢」。

在2023年4月,還推出160億元定增計劃,用於多個項目的擴產。2024年8月,還打算用50億元收購潤陽股份不低於51%的股權。

後來這兩項計劃就取消了。因為光伏行業產能太多了,一味擴大產能,只能成為「價格內卷」的犧牲品,反而不如穩住當下。近期,她表示:「2025年光伏行業還會處於調整期,公司的重點是練好內功。」

生產上,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在多晶硅、電池、組件等方面依舊具備行業出貨領先優勢;技術上,劉舒琪堅持多元化布局,無論是硅料還是電池片技術的研發,都持開放態度,在研發投入上不設上限;資金上,通威股份在手貨幣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餘額總計約400億元,「江湖救急錢」是足夠的;擴展海外業務,未來海外收入將佔一半。

跟蔣安琪、劉舒琪一樣,做好自己的事情「等風來」的女二代還有天合光能的高海純。

2025年初,光伏巨頭天合光能宣布1993年出生的創二代」高海純接班,任天合光能聯席董事長。高海純正是公司實際控制人、創始人高紀凡之女。

上面兩位「姐姐」接班後好歹還有過一段「好日子」,高海純接班後直接進入「殘酷模式」。

2025上半年天合光能營業收入310.56億元,同比下降27.72%,凈利潤虧損29.17億元,同比降低654.47%。

巨額虧損之下,天合光能負債率也攀升。截至6月底,公司負債高達965.12億元,接近千億,比年初增加近50億元,負債率攀升至76.78%。天合光能目前困境原因上面分析過了,跟通威股份差不多。

新能源富二代集體渡劫,女兒們來收拾爛攤子?

為此高海純,做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就是對各大事業部的高管進行「調整」,具體職位分配咱們就不說了,單說這麼做的好處:

1、短期來看,讓擅長的人做擅長的事,提升業務戰鬥力,穩住企業光伏組件的基本盤;

2、長期來看,把一部分人才放到儲能業務上,開始押注儲能這一賽道,為公司穿越行業周期奠定基礎。

穩住基本盤+探索未來方向後,高海純還將當前的業務目標放到了海外。高海純給天合光能2025年制定的目標是8吉瓦時(一種發電量單位),其中,海外與國內市場佔比為6:4。而且天合光能今年已經拿下美國、歐洲、拉美、澳洲、中東等地區的訂單。

八妹以前的文章中寫過很多「二代接班」的事情,引得很多網友感慨「投胎」的重要性。看完了蔣安琪、劉舒琪、高海純們的接班路,則讓大家看到了接班背後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她們沒有父輩創業時的風口紅利,反而要面對行業「整理期」最嚴厲的考驗,難肯定是難的,她們也不能說放棄,因為牽扯到太多家族利益。而且從實際來看,她們抗壓能力不錯,並構建了完善的企業「逆風規劃」。

接班,不能只拿走榮光,遇到寒冬照樣需要守住家業,否則會被冠上「敗家子」的名聲。「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古往今來都一樣,還不分男女。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