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 11 月

川習會的全球賭桌:川普距離台灣最近的時刻

當美國總統川普的空軍一號26日上午在吉隆坡降落,一場牽動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命脈的亞洲「權力遊戲」將正式拉開帷幕。這是他第二任期首度造訪東亞,行程橫跨馬來西亞、日本與南韓,最終將在古都慶州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演這一輪賽局的「終局之戰」。川普雖然將自己塑造成一位無所不能的「交易撮合者」與「和平談判家」,但整個亞洲正以一種混雜著期盼、恐懼與不安的複雜心情,緊盯這位不可預測的美國總統到底會做些什麼。

《紐約時報》指出,川普(Donald Trump)的這趟亞洲行與其說是一次外交訪問,不如說是一場巡迴式的「壓力測試」。從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到東北亞的經濟心臟,每個國家都在小心翼翼地計算,該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在這位關稅大棒揮舞者面前,換取片刻的安寧與更穩定的經貿關係。而這一切的鋪陳,都指向了最終的川習會——在那張全球最重要的談判桌上,所有國家的利益,都可能成為討價還價的籌碼。

正如前美國國務院東亞助卿、現任「亞洲集團」(Asia Group)合伙人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對《紐時》所表示的:「我聽到了真實的擔憂與不安,人們焦慮美國的長期區域政策將走向何方,更憂心中國將如何回應。」他發出警告,若盟友對美國失去信心,「他們將開始計算自身國家

康達的看法也為川普的亞洲行定下詭譎基調:這是一場所有玩家都心懷鬼胎,試圖在美中兩大巨靈間走鋼索的豪賭。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東南亞的謹慎凝視:當「和平使者」遇上關稅創傷

川普的亞洲首站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他將在此出席東協(ASEAN)峰會,與至少十位區域領袖會晤。根據白宮釋出的行程表,川普期望在此簽署一份與馬來西亞的貿易協定,並以「和平締造者」的姿態,見證泰國與柬埔寨簽署和平協議——一項他早已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的外交成就。

新加坡《海峽時報》指出,這次東協峰會不僅是川普的秀場,更是安華的一次高風險政治賭注。安華自上任以來,一改馬國過去的內斂風格,對地緣政治抱持高度興趣,積極將自己塑造成一位全球性的政治參與者,尤其是在巴勒斯坦議題與加薩戰爭上,更試圖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代言人。

2025年10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抵達馬來西亞雪邦吉隆坡國際機場,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親自迎接。(美聯社)

2025年10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抵達馬來西亞雪邦吉隆坡國際機場,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親自迎接。(美聯社)

雖然安華與哈瑪斯領導人的密切關係,一度讓他與川普保持著微妙距離。然而今年7月爆發的泰柬邊境衝突,卻讓這兩位領導人終於找到交集。作為本屆東協輪值主席,安華成將曼谷與金邊的代表請到馬來西亞的談判桌上,華府與北京也派遣了特使參與斡旋。在此過程中,川普發揮了他最擅長的交易藝術,巧妙地以「關稅」作為籌碼,向泰國與柬埔寨施壓,迫使雙方在7月28日達成停火協議。這份和平協議的正式簽署儀式,也將在川普的親自見證下於26日進行。 

對馬來西亞而言,川普來訪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因為這是2014年歐巴馬(Barack Obama)之後,睽違11年美國總統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在此之前,唯一一位訪問過馬來西亞的美國總統,是1966年的林登・詹森(Lyndon B. Johnson)。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歲月里,僅有三位美國在位總統到訪,足見其意義重大。

川普在第一個任期內,曾於2017年訪問菲律賓和越南,2018年則前往新加坡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舉行歷史性峰會。這次重回白宮,他選擇東南亞作為其外交政策的重點之一,顯然意在制衡中國在該區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對華府而言,東南亞不僅是擁有數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更是抵禦中國影響力擴張的戰略前線。隨著「中國加一」(China Plus One)策略發酵,這裡也成為無數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後,重塑全球供應鏈的關鍵樞紐。

不過《紐約時報》指出,川普此行將會發現,他在東南亞所面對的是一群心有餘悸的「創傷倖存者」。因為川普1.0所發動的關稅戰,根本是一場無差別的流彈掃射,讓東南亞各國至今驚魂未定——高達19%至20%的關稅,對這些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造成了沉重打擊。美國如今雖然是越南、菲律賓、泰國和柬埔寨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但各國領袖也滿是懷疑:今天達成的協議,明天會不會因為總統的一則推文而作廢。

2025年10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到訪馬來西亞,吉隆坡街頭出現大批抗議民眾。(美聯社)

2025年10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到訪馬來西亞,吉隆坡街頭出現大批抗議民眾。(美聯社)

《海峽時報》指出,川普的空軍一號26日在吉隆坡降落時,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親自在機場迎接這位79歲的美國總統。川普走下舷梯後似乎被現場的熱烈氣氛感染,他先是扭動身軀、揮舞雙臂,然後從人群中接過兩國國旗並在登上綽號「野獸」的總統座車前,向現場表演者行了一個軍禮。

川普這次來訪馬來西亞雖然擺出大陣仗歡迎,但吉隆坡街頭的氣氛顯然與機場的熱情氛圍天差地別。《海峽時報》指出,馬來西亞作為一個穆斯林占多數、且對巴勒斯坦高度同情的國家,川普來訪無疑點燃了民間積壓已久的怒火。一場原訂於安邦公園(Ampang Park)舉行的反川普示威,因警方的強力介入而被迫更改地點,但群眾轉移到獨立廣場(Merdeka Square)後,依舊高舉各種反對川普的標語。

在獨立廣場的集會上,「聲援巴勒斯坦」組織代表、人民公正黨前副主席蔡添強(Tian Chua)向群眾喊話,強調人民有行使憲法賦予的和平集會權利:「我們不反對馬來西亞主辦東協峰會,也不反對中立與和平的原則,但川普總統所代表的一切,恰恰與這些價值背道而馳」、「儘管有所謂的停火協議,但以色列仍在持續轟炸加薩,這就是我們今天聚在這裡的原因,我們要拒絕川普,並與所有熱愛和平的馬來西亞人站在一起。」

2025年10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到訪馬來西亞,吉隆坡街頭出現大批抗議民眾。(美聯社)

2025年10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到訪馬來西亞,吉隆坡街頭出現大批抗議民眾。(美聯社)

日本第一位女首相的震撼教育:高市早苗的5500億美元「學費」

離開吉隆坡後,川普將飛往東京,會見日本史上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這位新上任的領導人,即將迎來她政治生涯中最嚴峻的一場「震撼教育」。日本的焦慮,具體而微地體現在一張價值5500億美元的巨額支票上。今年七月,為了換取川普政府將全面性出口關稅從威脅的更高水準「降至」15%,日本承諾對美國經濟注入這筆天文數字的投資。 

儘管協議框架已定,但魔鬼藏在細節里。關於日本的巨額資金將如何部署、以何種形式(投資、貸款或擔保)注入美國市場,至今仍是雙方爭論不休的焦點。高市早苗在競選時曾暗示將對華府採取更強硬姿態,但在坐上首相大位後,她迅速轉為和解聲調,承諾維護這份來之不易的貿易協定。現實的壓力,讓這位以鷹派著稱的政治家,也不得不向「交易的藝術」低頭。

更值得注意的是,高市早苗上周五提前宣布,日本將在明年春天就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2%,比原定計畫提早了整整兩年。此舉顯然是為了預先滿足川普政府不斷敲打盟友「分攤軍費」的要求。

可以預見,在高市與川普的會談中,她將一面呈上國防開支的「成績單」,一面懇切地提出對中國在亞洲日益增長的軍事與經濟實力的擔憂,並尋求川普再次承諾,美國將信守作為區域安全基石的美日軍事同盟。這構成了一幅極具諷刺性的畫面:日本正在持續加碼中,希望這位似乎對威脅本身不以為然的總統,能夠挺身保護日本不受威脅。

慶州的艱難平衡木:李在明在美中鋼索上的豪賭

川普亞洲行的最後一站,則是南韓古都慶州,他將在此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今年六月才上任的)南韓總統李在明雖然主辦了這場國際盛事,但南韓與川普的交手也陷入了困境。

與日本一樣,南韓今年七月也跟美國達成了初步協議,承諾以3500億美元的投資方案,換取避免高額關稅。但後續談判陷入泥淖,導致南韓的汽車出口至今仍面臨高達25%的懲罰性關稅,猶如被綁上一隻手,跟獲得更低關稅稅率的勁敵日本、歐洲競爭美國市場。

李在明總統的處境,其實也是整個南韓地緣戰略困境的縮影。自韓戰以來,美韓同盟是南韓安全的基石,境內更擁有美國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作為五角大廈威懾北韓乃至中國的關鍵支點。近年來,美日韓三邊夥伴關係更不斷深化;但另一方面,南韓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卻也高度依賴一衣帶水的中國市場。

與保守派的前任韓國總統不同,李在明不願過度刺激北京。這使得他在慶州的這場主場外交,成了一場在美中鋼索上驚心動魄的平衡表演。他能否在不激怒北京的前提下,說服川普鬆開套在南韓汽車業脖子上的關稅繩索?這場外交豪賭的結果,也將深刻影響東北亞的未來格局。

終局之戰或世紀和解?川普與習近平的全球賭桌

當川普結束在吉隆坡與東京的「募款」行程後,他將帶著日本的5500億美元和南韓懸而未決的3500億美元承諾,來到慶州的最終談判桌前,與他最重要的「對手」與「朋友」——習近平,進行一場攸關全球經濟命運的談判,這也將是川普2.0的首場「川習會」。

習近平手上的籌碼,是中國對全球製造業至關重要的稀土、以及近乎壟斷的控制權,這是一張足以讓任何工業國家感到窒息的超級王牌。中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對關鍵供應鏈的掌控,以及不惜冒著全球反彈風險也要展現實力的意願,都強化了習近平的談判地位。

2025年10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抵達馬來西亞雪邦吉隆坡國際機場,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親自迎接。(美聯社)

北京的訴求很明確:要求華府降低對中國產品的關稅,並解除對中國的技術出口限制。

川普的目標也同樣清晰:他要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黃豆與波音飛機,為他的票倉帶來實質利益。在川普的籌碼清單里,除了威脅加征至100%的關稅,還包括限制美國軟體出口,以及最新發起的一項針對中國未能履行2020年貿易協議承諾的調查。

這是一場典型的「膽小鬼賽局」(game of chicken),雙方都在加速沖向對方,看誰先膽怯轉動方向盤、放棄對沖。然而在這場超級大國的對撞中,包括台灣在內的小國,卻成了最無辜、也最脆弱的旁觀者。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25日信誓旦旦地向媒體保證:「沒有人正在考慮」為了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而「背棄台灣」。然而這番由國務院發出的官方保證,對比川普總統本人的言行,顯得如此蒼白。因為川普日前在會見澳洲總理時,親口表示他「不認為」中國會入侵台灣、甚至不需要AUKUS來威懾北京,並且再次大秀他與習近平的「兄弟情」。 

對於川普的亞洲行,台灣最關心的莫過於自身的命運:如果日本需要付出5500億美元來換取關稅減免,如果南韓因為談判拖延而導致汽車業重創,那麼為了與中國達成川普所稱「真正公平且偉大的貿易協議」,他在台灣問題上將會做出多大的讓步?這個問題的答案將在本周揭曉,可以確定的是,川普的「交易的藝術」將會發揮到極致,但他會用什麼籌碼談成或談崩什麼,各國也只能屏息以待。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