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 11 月

縣裡確實沒辦法了

最近湖北的三資(農村集體經濟中的資金、資產和資源),挺引人矚目的,其實在廣大的縣城,這些舉措早就開始了。

我本來也沒在意,主要是看到大象新聞的幾個事,馬上聯繫到「三資」了。ps一句,大象新聞還是挺可以的,昨天還有朋友講,他們怎麼那麼膽大?想想以前新聞媒體的力度,也是恍若隔世。

連續幾個差不多的事哈,一個個看,看完再說: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你看,共性是啥,都是縣城,都是供熱企業,都是民企。

遇到這種,你如果有思考的習慣,就會馬上瞬間立刻及時得到答案。

縣城能搞三資的東西,確實不多,甚至沒有了。有點價值的,估計都早已抵押了不知道多少回。而另一面呢,是債務不會低,我在外面轉悠的時候經常看到縣城不大,但卻也有新城區,密密麻麻丑的要命的樓。

查了下資料,債務不輕:  總體規模:截至2025年8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532,484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72,728億元,專項債務359,756億元。截至2025年9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進一步上升至536,995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73,119億元,專項債務363,876億元。

區域分布:東部地區縣級市債務規模相對較大,如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的縣級市,其城投債餘額較多,債務分布較為集中。中西部地區縣級市債務規模相對較小,但部分地區的債務率也較高。

所以,是不是能可靠產生現金流的東西,也就那麼老幾樣:水電氣,北方加個供熱。

水電氣這些,絕大多數是央國企,以前外企還有水務公司,現在也該賣的賣了跑路了,央國企顯然不是縣級地方能弄的,地方國企如果沒有現有現金流,也大概率證券化不起來,你看看,供熱企業是不是殘留不多的,有良好現金流的企業了?

那麼為什麼會白手收這些合法經營的民企呢?閉上眼睛都能想像嘛。

地方要求民企幫忙證券化,民企當然不樂意呀,我的現金流給你證券化,等同於拿我的東西當抵押借錢給你先用?那你要不還,我的東西不就給金融機構收走了?

可是這種企業都不肯幫忙證券化,地方拿啥去三資?雖然我昨天給了最好的方案,但目前估計還出於各種原因,不肯。

所以,能證券化的東西你不給我證券化,那就不好意思,我拿走了再證券化。

這些企業其實都跟地方關係不差的,你想想能在一個地方搞供熱的,至少也是縣城婆羅門本身或者外延吧,但這會真顧不上了。

一是形勢比人強,二是死道友不死貧道,三是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所以這些企業也不簡單的,能讓千里之外的河南媒體出來幫腔。我估計哈,最後可能還真要用我的辦法,把那兩樣絕對能保障穩定現金流的東西拿出來證券化一番。

縣裡確實沒辦法了

如果那兩個目前確實有難度,還可以先行:幼兒園中小學食堂證券化,學校小賣部證券化,行人闖紅燈證券化,車輛違章證券化,便民超市打包證券化,縣城所有飯店早點攤證券化,菜場打包證券化等等一系列舉措,衣食住行,凡是有現金流的地方,都可以證券化。

就看哪個地方能解放思想,先行一步了,萬物皆可證券化的思路一打開,就豁然開朗了。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