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 11 月

中國10月通脹意外回升

根據周日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出現回升,這一意外反彈暫時緩解了此前連續兩個月下跌的通縮壓力。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一直面臨家庭支出疲軟的困境,這主要是由於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以及就業市場,特別是對年輕人而言,變得越來越複雜所致。

儘管如此,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作為衡量通脹關鍵指標的消費者價格指數10月份的同比上漲了0.2%。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這一反彈出乎意料。彭博社根據對分析師群體的調查,此前預測這一指數將下降0.1%。消費者價格指數自今年6月以來一直保持穩定,此前經歷了一個月的停滯和兩個月的下跌。根國家統計局的數據,9月至10月,價格環比也上漲0.2%。

上海寶銀投資的經濟師張智威在一份報告中指出:「10月份CPI指數出現反彈,令市場感到意外。但我認為現在就斷言通縮結束還為時過早」。他強調「中國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跌,內需依然疲軟。此外,出口似乎也在失去動力……還需要幾個月的數據才能判斷通縮趨勢是否真的發生了變化」。

「強勁需求」

通縮雖然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好事,但它對經濟而言卻是一個危險的現象,因為它會促使家庭期待價格進一步下降,而推遲購買。

周日,官方將物價上漲歸因於政府刺激需求的政策,以及10月初為期八天的國慶假期。

國家統計局統計師董莉娟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受假期的推動,旅遊業需求「旺盛」,酒店和住宿價格上漲了8.6%。

與此同時,衡量商品出廠成本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上個月延續了長期下滑的趨勢,同比下降2.1%。不過,降幅較9月份的-2.3%有所收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下降意味著企業的利潤空間縮小。

中國人民幣。

中國人民幣。 

再平衡

房地產市場危機和青年失業率高居不下,給中國消費者的信心帶來壓力。自年初以來,中美貿易戰則加劇了這一局面。儘管自10月底川習會舉行以來,局勢正在緩和。

法新社指出,國內消費疲軟是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之一。經濟學家經常強調需要調整與出口保持平衡。因此,政府在最近起草的五年計劃草案中指出,「大力刺激消費」的必要性,該計劃將確定2026年至2030年期間中國的國家發展方向。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