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2 11 月

冰山一角 資本大鱷中植系高管首例獲刑

  中國私營資產管理公司中植集團旗下核心財富管理平台的一名高管,近日正式被上海法庭判刑,被外界視為北京整肅中植系的破冰第一錘。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了一份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的刑事判決書,顯示中植系旗下核心財富管理平台「大唐財富」的上海第一分公司總經理、省級區域總經理於某,因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五個月,並處罰金二十萬元(人民幣,下同)。

  根據這份裁判文書,檢方指控以於某為首的一個團隊,在2018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間,採用差額補足函及承諾7%—9.5%年化收益率等方式,向359名客戶銷售一款非標準化定向融資理財產品,涉及資金約20.7億元。項目崩盤時,該項目未兌付的投資人本金約為4.14億元,而於某的定融稅後收入達139.8萬元,案發後實際僅退繳約84萬元。

  法院方面稱,於某違法向社會公眾非法吸收資金數額特別巨大,已構成(單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且犯罪情節和社會危害性嚴重,故作出上述判決。

  資料顯示,大唐財富由中植科網控股82.75%,另外兩大股東分別是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唐鼎盛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植系巔峰時期資產超萬億,戰略控股或參股多家持牌金融機構。中植系爆雷後,該集團債本息規模總計超過4200億元,涉及近5000家企業客戶及眾多個人投資者。

  迄今中植系已有近100名人員,涉嫌違法犯罪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其中有16人已進入司法程序。而在涉案高管中,於某是首個被判處有期徒刑的人,被陸媒視為具有「標誌性意義」。

  中植集團與恆大並稱中國民營資本「兩大帝國」,最終卻都以大規模債務暴雷導致集團崩潰而收場。與恆大創始人許家印的高調作風截然不同的是,中植系的創始人解直錕鮮少在公眾場合發表言論,在中植集團創下兆元金融帝國後,他本人更長期神隱匿蹤,低調得近乎神秘。

  據公開的資訊,解直錕生前以分散股權的方式掌控了十餘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上海電氣、佳都科技、中南重工等知名企業。他通過培植大量的融資租賃公司以及併購上市公司等途徑,讓中植集團一步步發展為中國最大的私營「影子銀行」。在中植系大暴雷後,陸媒深挖發現,該集團與「光大系」以及恆大等集團關係相當密切。

  例如:解直錕的哥哥解植春,曾在黑龍江省委辦公廳工作,後來成為光大集團執行董事、副總經理,還曾經在中投、中央匯金等重要金融機構擔任高管。

  另一個突出的例子是:2016年恆大試圖收購當時的房地產巨頭萬科集團時,其收購資金中有91.1億元,是由「中植系」的信託平台中融信託成立的信託計劃提供的。

  更令人乍舌的是,儘管解直錕個人在商界一直保持低調,但他一手打造的中植集團卻把許多曾在重要部門任職的中共高官納入麾下,其中最為媒體津津樂道的是所謂「八大首席」,他們分別是:

  原最高法院審監庭庭長顏茂昆(曾任中植集團董事局總裁);原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曾任中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原中國證監會法律部副主任劉輔華(曾任中植首席合規官);原北京稅務局副局長張磊(曾任中植的首席財務官兼新聞發言人); 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政策法規司司長羅音宇(曾任中植首席資源官);原證監會機構部法律部副調研員武建華(曾任中植首席財富官); 原公安部經偵局司局官員陳海波(曾任中植集團首席風控官);原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副主任牛占斌(曾任中植集團首席運營官)。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有陸媒體報道稱,大唐財富的於某當初帶領團隊,在5年間售出了20.7億元定融產品,由此吸納的資金「多用於填補中植系內部資金缺口」。如今,於某這樣的中層管理人員鋃鐺入獄,但中植系那些真正的高層大佬以及他們背後的政治靠山,卻未見被撼動。

冰山一角  資本大鱷中植系高管首例獲刑

(示意圖)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