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3 11 月

防止退貨?吊牌越做越大,比衣服還誇張

 

紅星資本局11月12日消息「衣服越做越小,吊牌越做越大……」近日,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曬出A4左右大小的衣服吊牌,感嘆「吊牌比衣服還誇張」。

有商家稱,巨型吊牌是無奈之舉,主要是為了防止惡意退貨。部分消費者買完衣服,穿著拍照發完朋友圈後,利用電商平台「七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則退貨,有些被退回的衣服上有明顯的污漬,影響商品二次銷售。

從事吊牌生產近10年的生產商吳先生(化名)表示,之前吊牌都是標籤、巴掌或手機大小,今年A5或A4大小的巨型吊牌單量開始增多,近兩個月其售出的巨型吊牌達30萬個,是之前的10倍以上。

專家指出,使用巨型吊牌是商家的無奈之舉,反映了部分消費者濫用「後悔權」,以及商家對消費者的不信任。但使用巨型吊牌並非長久之計,建議消費者要理性消費,避免濫用「後悔權」,商家也要適度容錯,精準區分消費者,採用不同尺寸吊牌。

商家採用巨型吊牌

防止部分消費者「穿完再退」

「新買的漢服旋裙,吊牌大小快趕上A4紙的尺寸了……」「雙十一」前後,社交平台上多位網友曬出服裝吊牌,尺寸為A4左右大小,並感嘆,「衣服越做越小,吊牌越做越大」「吊牌比衣服還誇張」。

image.png

截圖自某漢服商家視頻平台賬號

對於使用巨型吊牌,多位商家表示,「是無奈之舉」。

一家從事女裝電商的賣家提到,「每次看到評論區說『吊牌比衣服還誇張』『穿著像背了個小書包』,我們都在屏幕前又哭又笑,這其實是被逼無奈設計」。

她回顧,曾收到一位顧客的退貨申請,衣服上沾著明顯的火鍋油漬還勾了絲,但吊牌早就不翼而飛。按照規定,沒有完整吊牌就無法二次銷售,最後這件衣服只能內部消化。還有不少消費者穿著新衣拍完照就退貨,甚至還有消費者備了通用的防盜扣,穿完衣服後扣上自己買的防盜扣再退回。

「所以我們決定用巨型吊牌這種『笨辦法』,把吊牌做到顯眼但不妨礙試穿的位置,防止部分消費者穿完再退。」上述從事女裝電商的賣家說道。

「看似離譜,其實是沒招了。」另一家從事國風服裝銷售的電商賣家表示,雖然有消費者吐槽巨型吊牌會影響試穿,但還是希望其他消費者收到的衣服不是別人已經穿出門的,為防止消費者看不清試穿效果,她們已將吊牌從領口位置改到衣服下擺處。

巨型吊牌銷量增加

有生產商兩個月售出30萬個

商家對巨型吊牌的使用,帶來了產業變化。

「之前吊牌都是標籤、巴掌或手機大小,今年開始巨型吊牌大批量增多。」從事吊牌生產近10年的吳先生告訴紅星資本局,他們今年開始銷售A4或A5大小的標準現貨吊牌,近兩個月巨型吊牌的售出數量明顯增多,達30萬個,是之前的10倍以上。此前巨型吊牌基本都是定製,訂購的商家也比較少,兩個月的單量在2萬至3萬個。

回顧做巨型現貨吊牌的契機,吳先生表示,去年有個售賣禮服類服飾的客戶定製了一批A4紙大小的吊牌,讓他有了售賣巨型吊牌的意識。

「電商和直播帶貨商家訂購巨型吊牌的比較多,85%以上都是女裝。」吳先生提到,部分消費者買完衣服,穿一兩次或者拍照打卡發完朋友圈後,利用電商平台「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退貨,而巨型吊牌尺寸夠大、字體夠大,放在外面很明顯,藏在裡面穿著不舒服,能防範部分消費者穿出去拍照打卡。

相較於普通吊牌,巨型吊牌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吳先生告訴紅星資本局,他們主要是做批發、走單量,批發巨型吊牌單價在0.2—0.4元之間,比普通吊牌貴0.1—0.2元。

「(客戶)基本都是買A5大小的吊牌,A4紙成本較高,一個月用5萬套,可能就有一兩萬元的成本。」吳先生表示,目前使用A4大小巨型吊牌的商品,主要是價格相對較高的禮服類服裝,而A5大小的巨型吊牌大部分服裝都適用。

防止濫用退貨規則

專家呼籲多方共同完善

對於巨型吊牌的使用,消費者評價褒貶不一。

不少網友表示,「巨型吊牌掛在衣服上影響試穿,體驗差,希望吊牌可以改小點」「巨型吊牌的使用無差別攻擊到了正常消費的人群」;但也有支持的聲音認為:「巨型吊牌能保護正常買家不會買到別人穿過好幾天再退的衣服。」

巨型吊牌使用的背後涉及電商平台規則的變遷,及部分消費者對規則的濫用。

2014年「七天無理由退貨」寫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隨後運費險、極速退款等規則在電商平台盛行。2021年,拼多多推行「僅退款」,通過平台介入,無需商家同意,消費者即可在不退回商品情況下獲得退款,隨後抖音、淘寶、天貓、京東等平台紛紛採用。然而,強制性「僅退款」破壞了公平交易原則,使商家承擔了過高成本。自2024年起,電商平台開始優化「僅退款」策略。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巨型吊牌現象是商家在高退貨率和「穿完即退」濫用壓力下的一種「物理防禦」,把吊牌從信息載體異化為「防試穿」工具,本質上是商業信任流失的極端表現。但巨型吊牌無法解決惡意退貨,只是「把戰場前移」。一方面會加劇買賣雙方的對立,使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下降;另一方面會增加成本,成本最終會攤進售價,造成誠實的買家替少數人買單。

「防止濫用退貨規則惡意退貨,平衡買賣雙方利益的根本路徑是『信任重構』而非『硬堵』。」柏文喜舉例,電商平台可以推行「兩段式退款」——先退70%,收貨驗收無穿著痕迹後再補30%。同時對合規經營的商家給予流量傾斜、運費險費率優惠,對誠信消費者提供「極速退」「免舉證」白名單,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使用巨型吊牌是商家的無奈之舉,背後反映了部分消費者濫用「後悔權」。但使用巨型吊牌並非長久之計,建議消費者要理性消費,避免濫用「後悔權」。且惡意退貨僅是少部分情況,商家也要適度容錯,精準區分消費者。此外,平台不能縮短七天無理由退貨期,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凍結所有無辜消費者的後悔權。防止濫用退貨規則惡意退貨的治本之策是——清除虛假廣告與誤導性宣傳,加強消費者理性教育,從源頭上降低無理由退貨概率,平衡買方和賣方的權利。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