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隱現,人口下滑勢不可擋
梁建章曾是攜程創始人,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教授,專攻人口經濟學,早幾年就沒少敲警鐘。2012年,他就拉著三十多位專家聯名上書,建議調整生育調控,那時候中國人口還在往上竄,13.4億左右,誰也沒想到轉眼就變天了。
危機隱現,人口下滑勢不可擋
梁建章曾是攜程創始人,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教授,專攻人口經濟學,早幾年就沒少敲警鐘。2012年,他就拉著三十多位專家聯名上書,建議調整生育調控,那時候中國人口還在往上竄,13.4億左右,誰也沒想到轉眼就變天了。
到了2023年5月,他的新書《人口戰略:人口如何影響經濟與創新》一出,就在發布會上直球警告:要是再不趕緊干預,四十年後印度人口得是中國三倍。這話聽著嚇人,但數據擺在那,聯合國預測印度到2064年峰值17億,中國呢?可能滑到13億以下,差距拉開不是鬧著玩的。
看2024年的數據,年末總人口14.0828億,比前一年少139萬,這是第三年負增長了。新生兒954萬,死亡1093萬,出生率6.77‰,自然增長率-0.99‰。這數字一出,網上議論紛紛,有人說這是拐點到了,有人覺得還早。

但梁建章在2025年2月的解讀里直言,這趨勢不改,2025年出生人口可能跌破800萬,甚至更低。想想看,過去中國靠著源源不斷的勞動力,當了二十多年的世界工廠,現在人手短缺,製造業成本蹭蹭上漲,訂單都往越南泰國跑。
聯合國2022年報告估,到2050年咱們勞動力從8億多縮到7.5億,這不是小事,高端產業再牛,也得有年輕人撐腰。人工智慧再智能,創新火花還得靠人口規模點燃啊。

老齡化更棘手,2024年60歲以上老人3.1031億,佔比22%,梁建章推算2035年破30%。養老醫療壓力大,基金支出超收入,年輕人得扛起更多。鄰國日本從1994年負增長,2023年生育率1.2,65歲以上29%,養老金體系早現裂痕,高齡老人還得上班,這不就是前車之鑒嗎?
中國生育率2024年約1.0,遠低於更替線2.1,經濟壓力是頭號殺手。高房價、教育內卷、醫療貴,生娃從喜事兒變負擔。工作上,996加班常態,女性就業歧視隱形存在,觀念上年輕人更愛追個人實現,不婚率25%。這些疊加起來,人口下滑就跟雪球似的,越滾越大。
印度騰飛,中國機遇需把握
印度這邊的故事,就跟咱們的反面教材似的,人口結構年輕得讓人眼紅。2023年印度人口超中國,成全球第一,2025年預計14.64億,還在穩穩增長。生育率2020年2.05,2023年2.0左右,幾乎是中國兩倍,這水平夠維持自然更替。

歷史上印度沒搞嚴格生育控制,農村多子傳統根深,佔總人口65%。聯合國預測,到2064年峰值17億,勞動力到2050年10億,高等教育投得猛,2024年工程招生超200萬,畢業生直奔矽谷創業。GDP增速7.2%,外資湧入,製造業轉移快,這紅利不是白來的。
梁建章的三倍論,就從這兒來:印度年輕人口多,潛力大,中國不干預,國際競爭力就懸。2025年印度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92人,城鎮化率雖低,但增速快,德里孟買這些城市人潮湧動,消費市場活絡。相比中國14.08億總人口,印度基數大,還在漲,全球格局裡,這差距不是數字遊戲,而是關乎供應鏈、人才流動的戰略博弈。
中國過去靠人口紅利起飛,現在得轉人才紅利,但規模小了,高端人才再多,也難敵印度的體量優勢。梁建章在訪談里說,這不是比誰多生娃,而是比誰政策靈,印度沒咱們的包袱,但咱們有教育醫療基底厚實,抓住窗口期,就能彎道超車。
當然,印度也不是天堂,生育率雖高,但營養不良、失業率這些問題不少,2024年青年失業超20%。可人口紅利這東西,用好了就是發動機,用砸了就成包袱。中國得學著點,印度崛起逼著咱們加速轉型。
2025年全球人口80億,中國第二,印度第一,這排名聽著不爽,但也提醒咱們,別光盯著總量,得看質量。梁建章強調,人口焦慮從內部社會事兒,升到國家博弈層面,四十年後三倍差距,不是科幻,是實打實的風險。中國有底子,14億人素質高,創新專利全球第一,關鍵是別讓下滑拖後腿。
政策發力,生育回暖指日可待
好在2025年,政策開始發力了,國家衛健委推「人口高質量發展」研究,各地補貼婚假產假齊上陣。中共中央國務院2021年決定,到2025年生育支持體系基本建好,普惠托育加快,成本降下來,生育水平適當抬升。

1月1日起,3歲以下嬰幼兒補貼落地,符合法規的每月發錢,至滿3歲。報道說,2025年可能全面取消生育限制,先從低出生率省份試點,再推全國,這招兒接地氣,針對性強。梁建章一直呼籲,彆強制生,為想生的人掃障礙,經濟減負、工時彈性、觀念引導,三管齊下。
韓國2024年出生24.2萬,微升0.7%,靠的就是補貼和工時調整,中國借鑒這路子,效果會更好。2025年上半年結婚對數雖降,但宏觀經濟回暖,收入預期穩,出生反彈跡象有。
專家周海旺報告里說,補貼到位,生育意願能提。未來十年,中國人口從14.08億降到13.76億,年均少300萬,但通過干預,中長期生育率中低位徘徊,也能穩住。聯合國更新預測,到2100年中國6.33億,印度16億,但政策變數大,中國教育醫療領先,養老體系完善,逆轉空間足。
說到底,人口問題不是天災,是人禍也能人治。梁建章的警告像當頭棒喝,中國有智慧、有資源,2025年這起點不錯。生育補貼剛起步,托育服務擴容,住房教育鬆綁,這些實招兒落地,年輕人敢生能養不是夢。
全球看,日本低生育慣性難破,印度紅利雖大但不穩,中國中庸之道最靠譜。四十年窗口期長著呢,早行動早受益,人口穩了,經濟創新就跟上,國際話語權更硬。梁建章這聲音,得聽進去,中國人骨子裡韌勁足,這關過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