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8 11 月

一場烈火,燒出香港全方位衰老

一個人的衰老是命中注定無可挽回的,但一座城市理應有更新和演化能力,衰老是可以避免的。——項棟樑基本常識

11月26日,香港大埔一幢維修翻新中的大樓棚架起火,並蔓延至鄰近7幢大樓,截至發稿前已造成65人遇難,超過200人失聯,是42年來香港最慘重的火災事故。

以上個世紀的技術用竹子搭建的棚架,沒有阻燃性能的尼龍網與泡沫板,形同虛設的施工安全監管……沒有親身去過香港的人們可能很難想像,一直以科技發達和廉潔高效著稱的香港,會發生如此低級和離譜的重大安全事故。

但近距離接觸過香港社會,了解近年來這座城市深刻變化的人們會知道,這樣的事故發生在香港並不意外。

因為香港真的是老了,全方位的衰老了。

香港,曾經代表著璀璨繁榮與潮流先鋒的東方之珠,正在衰老黯淡的通道里加速下滑。這場連燒8幢老樓的衝天大火,是老年香港日積月累下暴發的一場大病,蹣跚行進時跌下的重重一跤。

香港的衰老,直觀的體現是建築的老化

此次發生火災的社區宏福苑建成於1983年,是一組已經42歲的高樓:外牆剝落、房屋滲水、電梯失修,連防火警鈴都沒有,到了不得不維修翻新的地步。

Image

42年前,中國內地99%的人還沒坐過電梯的1983年,在香港的城市邊緣地帶,如宏福苑這樣超過30層的居民樓已經是常規配置。相比內地,香港的城市發展在當時至少領先兩個時代。

上世紀八十年代,也是香港房地產業狂飆突進的一個周期,宏福苑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由政府主導建設的「居屋」(類似經濟適用房概念),這一周期持續了十幾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香港仍然有很好的發展,但卻再也沒有這般大規模集中的地產建設了。在這一周期,香港的地產商把資金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更廣闊的內地市場。

這就導致了一個顯著的問題:房屋老化。

香港,是真的老了……

據香港特區發展局數據,香港樓齡達50年以上的私人大樓就有超過1萬幢,並且還在以每年超過600幢的速度增加。與此同時,這些樓宇每年得到重建的數量不到200幢。

信息來源:

https://www.devb.gov.hk/sc/publications_and_press_releases/press/index_id_11362.html

香港的建築老化還不止體現在居民住宅樓方面,商業地產的老化同樣十分嚴重。據仲量聯行數據:

香港44%的甲級寫字樓樓齡已超過30年,這一比例預計將在2030年升至55.1%。

信息來源:

https://hongkongbusiness.hk/commercial-property/news/jll-warns-capital-loss-risk-ageing-hong-kong-offices

房屋老化不僅會給居民生活和商業活動帶來諸多不便,更有外牆脫落的安全風險和致命的火災風險。

此次發生火災的宏福苑雖然是不幸的,但在香港諸多高齡失修住宅里已經是情況相對比較好的了,至少他們籌集到了資金啟動了維修翻新項目。還有更多同一時期建造的高層居民樓仍然維持著40年前的生活水平和消防安全等級。

香港的衰老,更令人憂心的是人口老齡化

一個特別值得驕傲的數據是,香港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地區。2025年,香港男性平均壽命82.38歲,女性88.17歲,整體平均85.3歲,連續七年蟬聯全球第一。

但與此同時,香港的老齡化程度也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

香港,是真的老了……

香港各年齡段人口數據(單位:千人)

香港,是真的老了……

香港老齡化趨勢

香港常住人口753萬,其中60歲以上人口238萬,佔比約32%。作為對比,北京市常住人口60歲以上的佔比23.5%。

內地人均壽命最長,老齡化也比較嚴重的大城市是上海,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的比例高達37%。看起來上海的老齡化程度是不是比香港還高一大截?其實真相不是這樣的。

這個60歲以上37%的數據其實只統計的是上海市戶籍人口,如果把統計範圍擴大到常住人口,上海市60歲以上的人口佔比就只有22%了。

上海「本地人」老齡化嚴重,但因為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來這裡發展,所以整個城市依然充滿年輕活力。而香港卻很難通過吸納外部的年輕人來保持活力。

近幾年,香港政府也在努力通過「高才通」、「優才計劃」等引進年輕人口,但截至2025年6月總共也只批准了14萬宗,這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只是拿了身份,並不真正長期在香港生活工作,還有一部分沒能續簽第二期。

這次宏福苑的火災傷亡巨大,除了火勢蔓延迅速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居住在這裡的高齡人士很多。

香港,是真的老了……

香港,是真的老了……

比如這兩位就是宏福苑居民的典型畫像,上圖那位70歲的阿叔逃過一劫其實是因為火災發生時他在外面上班。是的,70歲,在上班,是香港老人的常態。

宏福苑更多遇難者其實是行動緩慢甚至失能卧床的老人,火災發生時,這些老人家很難有及時逃生自救的能力。

人口老齡化絕不只是財政負擔或者醫保壓力這麼簡單,在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的場景,是真正會致命的威脅。

香港的衰老,最痛心的是香港精神的老化

其實說起來,建築的老化有重建和更新的機會,人口的老化也有機會通過配套的社會支持系統來應對:

曾經,高度發達的社會組織,例如全球最領先的義工團隊,一直以來都是香港這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與文化魅力之一,也使得這座城市極有逆境之中的韌性;

之前,以廉政公署為代表的清廉高效政府系統,配合曾經高度獨立的司法系統,不僅為香港營造了絕佳的營商環境,也能幫助香港克服老化進程中非常多的難題;

香港,是真的老了……

火災發生前一年的施工期,廉政公署去哪兒了呢?

以往,高度發達,充滿競爭的香港新聞傳媒系統會不斷發掘和曝光社會問題,監督特區政府的行政行為。類似宏福苑翻修工程項目這樣明顯違規的操作,照理說根本是逃不過新聞媒體監督的,或許,這場重大災難就不會發生。

可惜,世間之事沒有那麼多如果,更不能用「曾經」、「之前」、「以往」的情況來應對當下的問題。過去了的,已經過去,消失了的,也很難再回來。

腰桿直不起來,香港可就真的老了。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