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曝光 官媒罕批一尊“面子工程”
中共党魁习近平推出的所谓“厕所革命”走向烂尾,官媒日前罕见曝光各种乱象,并批评各地建的这种“能看不能用”的厕所,是“面子工程”,只会损害政府公信力。 习近平于2015年提出公厕改造升级计划后,中国各地随即掀起一场“厕所革命”,造出一些表面“好看”的厕所。但由于是中共党魁亲自提出的项目,过去十年来官媒极少曝光其中乱象。 随著中共高层权斗日趋激烈,中共央视日前罕见曝光了各地公厕建设中存在的乱象。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央视“财经调查”7月20日播出的节目中提到,根据“群众举报”,中国农村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著锁、关著门,成了村民口中“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不少村民反映,这两年村里新建了公共厕所,看上去干净整洁、设施也全备,但村民们却很少使用过。 当地的村民告诉记者,新建的公共厕所都是不提供日常使用的,只有村里有活动或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会开放。 而就在新建的公厕旁不到100米的地方,村民仍在使用的旱厕传来刺鼻异味。 根据“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平台”上查到,稷山县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项目(新建公厕)合约公告显示,计划用人民币230.28万元新建23座公厕,资金来源于政府资金。而上述偶而开放或是从未开放的公厕,都属于去年新建的23座厕所。 针对上述报道,官媒南方日报发表评论说,这样的“半拉子工程”不仅给民心添堵,还白白浪费了公共资源。 文章说,“建而不用”,不如不建。从外观上看,有的公厕外观设计精巧,选址也贴近村民日常活动区域,考虑到了便民需求。为何花费百万元却不开放?……难不成一开始就只是为了造一个“盆景”? 工人日报发文说,问题的根源在于有的地方将“厕所革命”异化为政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