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0 7 月

中国

中国

丑闻曝光 官媒罕批一尊“面子工程”

  中共党魁习近平推出的所谓“厕所革命”走向烂尾,官媒日前罕见曝光各种乱象,并批评各地建的这种“能看不能用”的厕所,是“面子工程”,只会损害政府公信力。  习近平于2015年提出公厕改造升级计划后,中国各地随即掀起一场“厕所革命”,造出一些表面“好看”的厕所。但由于是中共党魁亲自提出的项目,过去十年来官媒极少曝光其中乱象。  随著中共高层权斗日趋激烈,中共央视日前罕见曝光了各地公厕建设中存在的乱象。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央视“财经调查”7月20日播出的节目中提到,根据“群众举报”,中国农村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著锁、关著门,成了村民口中“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不少村民反映,这两年村里新建了公共厕所,看上去干净整洁、设施也全备,但村民们却很少使用过。  当地的村民告诉记者,新建的公共厕所都是不提供日常使用的,只有村里有活动或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会开放。  而就在新建的公厕旁不到100米的地方,村民仍在使用的旱厕传来刺鼻异味。  根据“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平台”上查到,稷山县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项目(新建公厕)合约公告显示,计划用人民币230.28万元新建23座公厕,资金来源于政府资金。而上述偶而开放或是从未开放的公厕,都属于去年新建的23座厕所。  针对上述报道,官媒南方日报发表评论说,这样的“半拉子工程”不仅给民心添堵,还白白浪费了公共资源。  文章说,“建而不用”,不如不建。从外观上看,有的公厕外观设计精巧,选址也贴近村民日常活动区域,考虑到了便民需求。为何花费百万元却不开放?……难不成一开始就只是为了造一个“盆景”?  工人日报发文说,问题的根源在于有的地方将“厕所革命”异化为政绩工...
中国

国民党与民意脱节 即将面临大罢免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国民党自去年初成为国会最大党以来,不断利用其多数地位杯葛赖清德政府,但如今它即将面临一场政治清算:从7月26日起,一系列罢免投票可能导致国民党失去多数席次,让中央执政的民进党有机会重新掌控立法院。  金融时报驻台记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在这篇题为“台湾曾经主导政坛的国民党与民意脱节”(Taiwan’s once-dominant KMT falls ‘out of step’ with the electorate)的专文中指出,这场罢免行动的起因,是一波舆论怒潮。国民党的批评者认为,该党正发动一场破坏台湾民主与主权的运动,为中国敞开大门。但国民党否认相关指控,强调罢免案是民进党在失去国会多数后,试图夺权的手段。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本月在一场造势活动中,将赖清德称为“独裁者”,一支反罢免广告视频则指民进党是“输不起就翻桌”。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但在私底下,这个昔日的长期执政党内部已开始反思,为何自2016年以来连续3次总统大选失利。1名国民党高层指出:“在全国性大选中,人民最重视的是避免战争与维持现状。信任谁来达成这点,是非常严肃的问题。”  该名国民党高层坦承,“我们倡议两岸和平,却没有获得选民青睐—我们得出结论是,人民不信任我们来处理这件事。”  过去1年来,国民党立委阻挡或冻结部分预算,包括防范中国威胁的国防经费。他们也试图扩大立法院对行政部门的权力,引发大规模抗议。  国民党立委还提出法案,主张台湾应该放弃将位于中国沿海的离岛周边海域列为禁限水域的作法,声称“两岸尚未在法律上结束内战状态,但仍须维持非暴力的正常交流”,而法律上的模糊性有助于这类交流。  民进党反对放弃台湾的主权...
中国

邓聿文:习近平会交棒给彭丽媛或习明泽吗?

邓聿文评论文章:有关习近平八月将下台的谣言还在传播。上周我去了一趟台湾,跟新老朋友见了一面,期间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南海的权力状况,习近平是否真的有危机。我上期专栏,以及我在德国之声的文章,专门就此做了分析,用一句民间的粗话来说,都是扯蛋的事。我现在还维持这个判断。不过,我这篇专栏不打算对习的权力现状为公众再作辨析,说真的,这是一个挺累人的活,你认真严整的分析,但对信谣者来说,他还是信那些没有根据或者经不起检验的谣言。我想由此引申另一个话题,即,既然习现在看不到权力危机,他也没有选定接班人,那么,他是否会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女儿或者夫人。这个问题近年来不时有人提起,此次在台湾,也有朋友问到。就是前不久关于习的谣言,似乎也与此有关。不少造谣者就是由习在6月携女儿招待来访的白俄总统的家庭晚宴,看出习有权力危机,称习这是在向白俄总统托孤,或者习已经靠边站了,所以只能在家里设晚宴招待来访外宾。虽然很多人认定习的权力状况出了问题,但也有人做了不同解读,比如一个日本朋友就问我,习明泽出席晚宴是否意味着有党内政治上的意图,她会不会担任党职?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尽管在我看来,此类发问依然有过度解读之嫌,然而考虑习迟迟不立储君,习公主又罕见露面,有此疑虑也很正常。我当时回应友人,习是不是要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女儿,我不知道(我认为大概率不会),但习明泽一两年内担任党职不太可能,至于在习的下一任期,则不太好讲。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习要任何一个亲信接班都不放心,最好是把权力交给自家人,而自家人只有三个选择,要么是彭丽媛,要么是习明泽,要么是习明泽的老公。我自己觉得这三种可能性都很少,即便习明泽在中共21大正式亮相,也不意味着习要把接班...
中国

网友精选“烂尾帝金杯奖”出炉

  陈静评论分析文章:说起这个奖杯,谁都别抢,只有一个人符合资格,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他的三大烂尾工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全世界大计划“一带一路”啦啦  最近大家都在讲这12年来习氏党魁搞的那些“大计划”?说什么“一带一路”啦、“十万亿芯片工程”那些,当初声势浩大,现在倒都变成了笑话。  他2012年上台时,刚接任中共总书记之后,马上就搞了一连串大手笔,什么“强国梦”、什么“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看起来是要打造自己的一代政绩。可是现在看,那些计划不是烂尾,就是空转,有的还变成贪腐温床。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尤其那个“一带一路”,真的是失败中的代表。当初号称要打造新丝路,把中国模式推向全世界,结果搞到一堆国家破产。  比如说斯里兰卡是最夸张的。2022年暴动都爆发了,总统总理通通下台,直接宣布破产。中国不是借了他们超多钱建什么港口、机场,结果根本没人用,变成“白象工程”。  还有那个汉班托塔港最惨,建好没几年就因为还不了债,被迫租给中国99年。直接被说是“新殖民主义”,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其实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根据《金融时报》那些数据,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砸了超过8400亿美元,还偷偷借给像巴基斯坦、阿根廷那种快破产的国家330多亿的秘密贷款。  问题是,那些钱根本没什么用处,多数项目不是效率低,就是根本没经济效益。他们搞的那套中国式做法:靠行贿来谈项目,结果就是官员捞了就跑,留下一堆烂摊子。  什么工程还没开始就先搞贪污,这种模式在国内都玩不下去了,还拿去输出给别人,真是输出腐败没底线。  而且不只斯里兰卡哦,像阿根廷、巴基斯坦、埃及、黎巴嫩、津巴布韦,通通都陷入债务危机。你想想看,这些国家本来经济就不稳,结果中国一...
中国

高考录取风向又变了,名校被踩在脚下

  这几天,2025年高考录取陆续出结果,各个家长群里都人声鼎沸。一会儿红包雨乱飞,一会儿唉声叹气,感慨怎么分数线又高了,这么卷。  今天的大学不再是过去的大学,大家选择读大学的理由,已发生重大变化。  以前,评定标准下,有层级分明的大学档次,什么水平报什么大学,但现在已发生微妙的坍塌。今年,部分老牌985、211大学甚至顶级大学,名气不是最重要了,分数有所下降;只有好专业、好就业,席卷一切,不管什么档次的高校,分数都一路上窜。  长期主义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即时性、当下性、确定性。  01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现在,早就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了。看上去还是千军万马要过桥,但有的过独木桥、有的直升机、有的渡河、有的自带飞行翼,各显神通。  虽然基本上还是会参加高考(除了极少数保送),但在高考之外,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掌握十八般武艺:最好你有点特长,有点竞赛奖项,有点高校夏令营经验;然后,你要一次又一次地参加不同学校的各种机考、笔试、面试;这个过程,需要提前很久准备,没有一步能轻松。  作为高考学生家长,我的孩子今年在提前批就被录取了。现在这很常见。有些学校好一点的班,在普通高校正式录取前,已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被大学录取走了。这里没有一丝取巧的机会,因为:  一方面,学生的高考成绩是王道,一切都基于高考分数。另一方面,家长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充分了解各个高校的特色和未来出路,并且至少提早半年以上,就制定出孩子的报考方案和策略。  哦,半年或许都不够,可能你的孩子从初中开始就要准备奥数、奥物竞赛,或者从初中开始就训练雅思和托福了。不然,连资料审核都通不过。  一等到高考结束,家长就带着孩子辗转不同的城市和高校...
中国

中共中央军委要全面肃清谁的流毒?

中共『解放军报』周一刊发中共中央军委有关全面肃清流毒影响的规定引起关注,关键在于这个不断被习近平整肃,将领不断落马的军队还需要“全面肃清流毒影响”,引起很大的质疑。一个疑问是,这是否意味着几年来军队大整肃形同过场?如是,作为军委主席的习近平的威信何在?责任何在?另外一个问题是,假如承认军队大整肃的作用有限,漏洞百出,所以需要“全面肃清流毒“,那么,肃清谁的流毒,为什么语焉不详?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这个中共中央军方近日发出的文件题为『关于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全面肃清流毒影响、重塑政治干部形象威信的若干规定』,文件首先强调,这些规定是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关于推进政治整训的决策部署……明确政治干部特别是政治领导干部带头徙木立信、从严肃毒除弊、重塑形象威信的铁规矩硬杠杠“,该规定共七个方面22条,首当其冲:”对政治干部强化政治忠诚“,显然,”政治忠诚“应该是解答一些中共高级干部包括军队高级干部为什么突然落马的钥匙。因为在习近平时代,无论”两个拥护“还是”两个确立“,都是中共中央为绝对忠诚习近平而量身打造的专有名词。不过同时让人费解的是,正如中共二十大会议期间官媒报道所说的那样,对每一个可能进入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对每一个未来可能得到拔擢的高级官员,除了专门考察,习近平几乎都是亲自进行”个别谈话“,差不多到了”耳提面命“的地步,如果这些人再出所谓忠诚问题,那只能让人怀疑习近平”用人失察“。2025年3月4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左)、何卫东(右)在中国全国政协会议闭幕式上。 © AFP中国军队大整肃,习近平上台后一直是进行时。因此,中央军委的这份文件关于全面肃清流毒的提法很严重,奇怪的是并没有说明肃清谁的流...
中国

中南海逃亡密道曝光

  世界上的三名独裁者,普京、金正恩和习近平,都有受人关注而神秘莫测的战时终极藏身地----核地堡。而据说习近平有两个号称世界最深的核地堡。中共核掩体工程专家钱七虎曾拍胸保证,什么钻地弹都不怕。今天我们来聊聊习近平的藏身核地堡和逃亡密道,他为什么有那么多自己的地堡和逃亡之道呢?看看它们是否真的牢不可破吗?  习近平核地堡:全球最大军事指挥中心  2025年5月8日,CIA发布普通话宣传短片,策反中共官员,引发信任危机。习近平不仅面临美军外部威胁,还担忧内部政变,类似毛泽东防范林彪、邓小平清洗党内势力。前中共官员杜文近日在自媒体节目中透露,中共已经把反腐升级为“灭门式”清算,不仅是官员本身会被查,连带着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甚至是女婿、小舅子等姻亲也可能被审查,甚至有些在海外留学的子女回国一下飞机就会被带走,学业中断,出国受限。过去呢,是80%以上腐败案件是与家庭成员是有关联的;如今呢巳经扩大到120%。过去呢,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呢,是一人落马,全家沦陷。而且在所谓的滞留过程中,办案人员辱骂、恐吓的对象上至八十岁的老毋,下至十几岁的子女,很多人都是承受不了的,活着离开滞留点很难。除了百姓对他鄙视,官员阶层很多人对他恨之入骨。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在普京、金正恩和习近平,三大独裁者的神秘核地堡中,习近平的核地堡号称“世界最深”,位于北京中南海西北20公里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地下,外界称为“习近平地堡”。根据《南华早报》报道,一项政府出资的地质调查显示,该核掩体埋藏于地下超2公里深的石灰岩溶洞中,形如一座小型城市。  西山“习近平地堡”是中共中央军委联合指挥中心,负责监督五大战区军事活动并下达命令,集指挥与防护于一体。  ...
中国

高盛指标揭露中国经济丑陋一幕

  高盛集团编制的一项替代指标显示,中国工资增长乏力,增速已降至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凸显出在海外风险上升之际,中国国内消费面临的一大障碍。  高盛经济学家Andrew Tilton团队7月20日发布的追踪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工资同比仅增长3.9%,创有记录以来(除疫情年份外)最低水平。  他们指出,这个增幅比今年以来官方统计的水平低大约一个百分点,自2023年初中国解除疫情管控以来,工资增长“呈下降趋势”。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我们的工资追踪指标表明,疲弱的工资增长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对消费增长形成逆风,”高盛团队写道,“我们预计下半年将出台渐进且有针对性的宽松措施,以缓解劳动力市场压力。”  尽管近期政府通过对智能手机、家电和汽车等商品的购置补贴提振了零售销售,但疲软的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增长仍是消费持续复苏的一大障碍。  进一步印证中国薪资压力减弱的,是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民营企业平均年薪同比仅增长1.7%。  不过,在独立数据可得性下降、评估劳动力市场状况变得更加困难的情况下,衡量中国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变得越来越困难,人们普遍认为,官方就业数据往往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为应对数据稀缺,高盛最近调整其工资指标,纳入了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各类调查中的就业分项指标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该基金向失业人员发放补助)等统计数据。  这些替代指标取代了此前依赖的、来自中国大型招聘平台的工资数据(现已停用)以及央行有关居民收入和信心的调查(发布时间滞后)。  除高盛外,其他经济学家也使用PMI来分析就业状况。近年来,这些调查结果与官方失业率走势出现分歧,前者显示出持续疲软,而后者基本保持稳定。  研究公司Gavekal Drag...
中国

上海真的“老”了!不仅是一个统计数据

  以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走在上海街头,搞不好是“三人行,必有一老”。这话真不是段子,是魔都的硬核现实。上海民政部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上海1538万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577.6万人,占比高达37.6%;65岁及以上人口也达到452万人,占比29.4%。  这意味着,每不到三个上海户籍居民中,就有一位是60岁以上的老人。  想想真有点魔幻。1843年开埠时,上海可是年轻、冒险、淘金的代名词。不到两百年,摇身一变,成了全国最“老”的城市。这“老”字,分量不轻。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上海到底有多“老”?作为中国经济火车头,上海攒下了2500万常住人口的家底,但不知不觉,也攒成了个“巨型老年城”。怎么个“老”法?比比看就知道。  与兄弟城市比,上海的“老”尤为突出。我们以2023年数据来看(部分城市2024年暂未公布),截至2023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568.05万人,占比37.4%;北京呢?431.6万,30.2%;广州204.77万,19.4%;深圳更夸张,才48.45万,占比8%。  算笔账,上海的老年人口数量是深圳的11.7倍,占比是深圳的4.7倍!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而且清晰勾勒出上海在老龄化版图上的独特位置。    跟自己过去比, 自从2015年一头扎进“深度老龄化”的坑,上海的老龄化就跟踩了油门似的,一路向上。2015至2024十年间,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净增141.7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4万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这一群体历史性地突破了500万大关。  到了2024年,达到577.6万这个数,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已相当于浙江嘉兴、福建厦门、山西太原、湖北襄...
中国

我也接到催交税的电话了

  想了想这件事还是和诸位分享一下,就心平气和的客观描述。  其实第一个电话大概是20多天前打来的,对方说是北京xx区税务局的工作人员,查到我海外有投资账户,来和我对接一下纳税事宜。我当时第一反应是确认对方身份,她说电话可以查是税务局的,如果我不信可以去网上查询有没有这回事。我说我需要时间确认,她说好,就把电话挂了。  等到第二次再给我打就是两三天前的事,她问我确认过了吗,我说ok,然后就是进入正题。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她说要交的税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港股上市公司每年分红的部分,要交20%的税,这个我觉得合理,以前用离岸券商免交一部分红利税,算是个规则漏洞,现在政府发现了,找上门了,该交就交。  另一部分是年度炒股盈利的部分,要交20%的税。我听完以后就皱起了眉头,我说我今年炒股赚10万的话要交2万的税?她说是的,我说炒a股从来没听说过盈利要交税,她说现在炒国外股票盈利要交税了。  我思考了一下,询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假如我100万存进去,前面几年亏到只剩50万,今年行情好,赚回到90万,比起最初存进去的本金我还亏10万,这种情况下我今年40万的盈利要交税吗?她说是的,要交8万的税。  “所以我在总计亏10万的情况下,还要交这8万的税?”“是的,要交税。”  我感慨这显得很不近人情。她说这次是征税特别行动,正常情况应该是每一笔股票盈利了都要交20%,现在能给你们按照年度统一结算已经是政策优惠了。  我当时听完脑瓜子就嗡嗡的,每一笔股票盈利都要交20%,真的有这样的资本利得税吗….?  我尝试继续沟通,我说我假设的情况其实就是港股的真实情况,过去四五年行情一直很差,就是去年下半年才好起来涨了一些,很多股民都是亏了好几年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