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7 7 月

跨省「遠洋捕撈」打擊廣東民企 異地趨利性執法引發深度反彈

跨省「遠洋捕撈」打擊廣東民企 異地趨利性執法引發深度反彈

浙江杭州一派出所列明外地公安不得非法到當地入企辦案(左)。廣東省情內參披露「遠洋捕撈」式執法導致該省近萬家民企受影響。


近日,中國的「遠洋捕撈」現象頻繁引發關注。這一術語並非指傳統海洋捕魚,而是隱喻跨省執法部門在異地針對企業進行財產查封、凍結,甚至濫用刑事手段的行為,旨在以執法為名牟取不當利益。廣東省《內參》顯示,跨省異地執法導致省內近萬民企受傷害。

中國各省公安為解決政府財政問題,採取異地執法凍結或沒收民營企業賬戶資金的作法,被法律界稱為「遠洋捕撈」式執法,與「以刑化債」一同被視為損害民營經濟的「雙重頑疾」。

對此,資深財經評論人士蔡慎坤本周二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各地司法部門採取「異地執法」和「遠洋捕撈」說明各地財政問題非常嚴重:「各地政府財政已經招架不住了,『遠洋捕撈』這種情況都是地方政府一種耍無賴的表現,大家(各地政府)都有任務,現在地方財政發工資都成問題,整個政府機器運轉都出了問題。這些執法部門都有任務,他們必須要搞錢,稅務要搞錢,各地企業主的錢都被盤剝得差不多了。」

廣東省的《省情內參》近期曝光,指出珠三角地區的深圳、廣州、東莞等城市近年來成為異地執法的重災區。特別是在2023年,僅廣州一地已有近萬家民營企業遭受跨省查封,絕大多數案件存在趨利性執法的跡象。以壹健康集團為例,該公司原涉案金額僅約60萬元,但河南省焦作、商丘市公安局跨省動員1600多名警力,將壹健康公司相關賬戶凍結,總額高達7.58億元。此舉導致壹健康的數百名員工被訊問,多個賬戶被凍結,公司赴港上市計劃擱淺,甚至面臨破產風險。

廣東律師曾先生對本台表示,各地執法部門跨省廣東「執法」,是因為廣東民營經濟環境相對其他省份略好:「中國的經濟很大程度上依靠廣東。廣東當局對民營企業也下手,但遠沒有內地那麼黑。現在不用你下手,民企很多都奄奄一息了。廣東現在要保護自己的地盤也很正常。現在有點錢的企業隨時會被人『惦記』上,抓人、搶錢。」

經濟觀察網報道,10月以來,廣東省出版集團主管的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撰寫的一篇「廣東省情內參」在公眾間流傳。本周一(28日),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浩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朱征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如此表示,在法律上斬斷逐利執法、「遠洋捕撈」的利益鏈條,第一,可以通過指定管轄的方式將案件交回原地管轄,即將涉及異地執法的案件移送至企業所在地或被告企業家經常居住地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進行管轄。第二步,將《刑法》第64條規定的「刑事案件的罰沒所得一律上交國庫」中的「國庫」明確規定或解釋為「中央國庫」。

廣州市僅兩個區能按時發工資

曾先生說,經濟發達的廣州市政府財政也都出現嚴重的經濟問題。他披露:「現在即使廣州,據我所知大概有兩個區政府能自己發工資,其他的區都已經缺乏這個能力了,當然是黃埔和天河。大部分區政府要靠別的區支援,其實廣東省都極度缺錢,財政缺錢。」

廣東新措施限制異地執法

據《省情內參》稱,廣東省已開始反擊,出台新措施以限制異地執法的隨意性。例如,廣東省公安廳和地方金融監管局已建立聯動機制,規定如需凍結廣東民營企業賬戶,必須經省公安廳核准,防止外省公安機關輕易凍結賬戶。此外,針對生產運營設備等經營性財物,若無直接證據證明涉案,不得輕易查封,以降低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影響。

對此,曾在廣東生活多年的蔡慎坤說,廣東各地政府在經濟輝煌時期也未善待民企:「在經濟好的時候,各地對自己的民營企業都是一樣的,他也是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加以打擊。現在看到外地人搶到廣東來了,廣東自己也無處搶錢了,廣東經濟今年肯定非常糟糕,所以他現在要抵抗。」

浙江、義烏等地也反制「遠洋捕撈」

廣東的反擊措施並非孤例。浙江省杭州市某派出所曾發布公告,防止異地執法隨意介入本地企業事務。此外,義烏市更在2020年撰寫《辦案提醒函》,警示全國執法機關避免對民營企業的過度、選擇性執法。浙江新湖集團的案例亦顯示出「遠洋捕撈」式執法的危害,該公司因前股東行賄案遭遇湖北某地法院判決,導致其所持有的礦產股權被收回,造成公司數億元資產損失,激起廣泛爭議。

北京研討會關注「趨利性執法」問題

在10月14日,北京召開了一場關於趨利性執法的防範與治理研討會,有專家指出,執法部門為謀取罰沒收入或達到地方財政目標而採取的過度執法行為,已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形成威脅,建議通過設置提級管轄和共同審批等制度,限制異地執法的隨意性。在9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並要求規範涉企執法行為」。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也於10月8日提到,要堅決杜絕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現象。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本文來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