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6 7 月

【重磅快评】陆管制军民两用物项输台仅影响军工业?恐怕未必

大陆商务部今天正式公告,将包括我国中科院、汉翔等8家公司列为「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意味这8家公司将被禁止获得大陆出口的「军民两用物项」。一般认为,陆管控的产品,主要应该就是与高科技、军工产业相关的稀土。

稀土在高科技和军工业扮演的角色,无庸讳言。由于中国大陆掌握全世界绝大多数的稀土供应,因此在这一波由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中,稀土也成了大陆对美谈判的重要武器。而尽管这几年为了防止大陆「稀土独大」的局面,各国都付出不少努力希望开发出「中国以外」的稀土供应链,但从此次美中谈判,美方对中方仍拒绝放行稀土大感不满与窘迫,可知包括美国在内,其他国家仍很难补足大陆「禁运稀土」的缺口。

而此次大陆商务部点名的我国8家公司,都是与我国国防、军工产业相关的公、民营公司,因此直观的看法,应该是只会波及这8家公司,受到影响的,应该也只是我国的国防产业自主问题。但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如果大陆「严格执行」稀土出口,受创较重的,反而可能是民间的高科技产业。

为何如此?因为首先从我国国防、军工业的角度来看,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一旦关键物资有供应问题,政府必定会出手相助,甚至以库存物资优先供应国防产业所需,或优先从其他国家取得。因此可以想见,此一禁令至少短期或中期,对我国国防、军工产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但民间情况则不然。从实际供需来看,这8家国防产业直接向大陆购买稀土等「军民两用物资」的可能性极低,应该都是透过中、上游的进出口商购买,或者是制成相关零组件。因此如果大陆要比照美国的「晶片禁令」模式,就会将整个进出口、生产的供需链都查过一遍。简言之,卖稀土或相关制品的进口商、产业,很可能是其他民间公司,而他们也不会只「供应这8家公司」。一旦陆方严格执行「禁运」,就会从中上游就断了货源,如此一来,受影响的当然就不会只有这8家「与国防、军工产业相关的公司」。

尤有甚者,如果大陆是用「宁可错杀,也不纵放」的手段,那影响可能更为巨大。最近的例子,是印度向德国购买在中国大陆制造的盾构机,原定去年底交货,但陆方却迄今不肯放行。不放行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陆方「认定」这些盾构机可能不只是要拿来「盖地铁」,而是可能运往中印边境「开隧道」,也就是供印度军事使用。倘若认定标准放大到这种程度,以军工产业的复杂性和零件多样化,根本就可能「所有产业都中奖」了。

高科技产业是台湾的经济命脉,如果情势真的发展到这种程度,对于半导体产业很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危机。除了山雨欲来的关税问题,赖政府有什么手段面对这个「稀土风暴」?全民都在等著看。

大陆商务部9日公布将汉翔、中信造船等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图为台...
大陆商务部9日公布将汉翔、中信造船等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图为台中市汉翔航空工业公司位于西屯区汉翔路的铝合金厂房。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