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2016年7月12日公布后,引起大陆激烈反弹,如今即将面临9周年。由中国南海研究院、华阳海洋研究中心主办的研讨会1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引起多国外交官的关注,也在「南海仲裁案」出炉满9年之际,释出浓厚的讯号。
「南海:历史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10日上午于北京昆泰嘉华酒店登场,会议邀集大陆、欧美、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各地区的学者进行研讨。除了大陆前副外长乐玉成、香港前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外,还有大批东南亚各国、日韩与西方国家驻北京的外交官员参加,不少外交官们都在笔记本上振笔纪录,凸显各界的关注程度。
知名大陆南海智囊、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在开幕致词时指出,南海历史浩如烟海,「中国人民始终是南海诸岛的主人,并且是唯一的主人」。他爬梳近现代以来南海诸岛的历史,表示曾有人说中国大陆在2009年第一次向联合国提交九段线地图,「我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他强调十一段线是1948年中华民国政府向世界正式公布。
吴士存并指出,中国收复南海诸岛、恢复对其行使主权,构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组成部分,在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之际,重温这段历史具重要现实意义。他并分析,川普第二任以来,美国在南海一贯政策和做法,基本还是拜登政府南海政策之延续,至于大陆与东协各国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则「面临比较大挑战」,虽已完成三轮审读,但在一些核心分歧上仍难以取得突破,「未来陷入困局、停滞的可能性还不能低估」。
他还批评南海仲裁案是随时可能引发南海动荡的一颗定时炸弹,「对南海仲裁案的批驳不能停,必须永远在路上,必须斩草除根,否则南海永无安宁」。
大陆最高史学研究机构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也发表「让历史照亮南海未来之路」的演讲,著重谈论明朝以降的南海的历史经纬。主办方也在会场外的长廊推出「南海诸岛收复影像史料展」,呈现多种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复南海诸岛的史料、地图与影像纪录,展览多次出现「中华民国」字样。
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指出,「今天在座很多外国同行、很多使领馆官员,我跟大家解释一下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谈历史,因为对中国来讲是非问题很重要」。他指出中共建政后跟有些国家发生了冲突,「战争已经打起来了中国还在纠结谁打了第一枪」,这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是稍微迂腐的事实,「但这就是中国行为模式」。
他并强调,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侵占的南沙各岛礁,全面行使在南沙的主权,本身是战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一部份,「在这问题上国际社会是负有责任的,就是要支持中国的主张」。
场次结束的问答环节,胡波进一步指出,自己担心周边国家要破坏现状,他断言「中国现在不能再接受新的损失(岛礁)」,若任一方再占领新岛礁,将致南海和平稳定的破坏。他说,南海现在能稳定很大程度系归功于中国大陆的克制,而非美国作用。以大陆之能力和实力,「换成其他大国不会这么处理问题」,但最后他说大陆也需要「被鼓励」,「做那么多克制,国际还在说我们扩张」,「时间一长中国可能也绝望,可能就换一条路径了」。
另,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周健表示,中日和约(陆称「日台条约」)写入了台湾澎湖、西沙、南沙等内容,间接也是对中国拥有台湾澎湖、西沙、南沙的认定;其余与会之大陆学者则多从各个角度批驳南海仲裁案,并以南美洲、非洲等区域的相关争端案例为佐证。两位台湾学者则从国际法律、地缘政治层面进行解析。
两场次的最后,有来自东南亚的外交官提问,除了磋商跟仲裁,是否还有别的争端解决机制?也引起现场学者不少讨论。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