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5 7 月

中国青年就业难 「尼特化」现象扩大

中国经济成长放缓影响就业市场,青年觅职就业不易。中国学者示警,不就学、不就业、不参加培训的青年「尼特化」现象扩大,大规模人力资本闲置将对社会构成长期负面影响。

「尼特族」用来形容不就学、不就业、不参加培训的青年(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NEET),这个族群相当于退出劳动力市场,这样的状况在多个国家、地区成为备受讨论的议题。

据财新网16日报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苏丽锋日前在劳动经济学会2025年第2季就业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中国尼特族的绝对规模正在扩大,正从偶发性转为普遍性问题。

苏丽锋介绍其研究成果指出,中国16至34岁青年群体的劳动参与率在2018至2022年期间从93.3%下降至86.1%,尼特族的绝对规模正在扩大。中国尼特化现象从短期转为长期、从偶发性转为普遍性问题。

苏丽锋示警,中国尼特化现象扩大,恐将引起大规模青年人力资本闲置,如果不能获得有效遏制,将对经济成长、社会稳定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这群人不在失业统计范围内,可以被视作隐形失业群体。

解析尼特族的形成,苏丽锋说,主要原因在于青年走出校门后长期找不到「合意」工作,对于收入、职涯发展日趋于消极,进而退出劳动力市场,「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扩招对于青年就业压力的缓解作用」。

苏丽锋认为,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可以纾解16至24岁青年的就业压力;不过在完成学业后,终将必须走向劳动力市场,延迟到来的就业压力反而导致部分青年在未来面临就业困难,最终可能使「大龄化」尼特族青年增加。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欧阳俊在这场分析会上说,目前中国就业主要问题不是工作力需求不足;而是在于大学毕业生合意的高品质就业岗位供给量不够,必须帮助企业提升职缺品质,才有助于推动充分就业。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