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陸公告新增限制3項電池技術出口 嚴防先進技術外流

大陸商務部15日公告調整《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新增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包括:電池用磷酸鐵鋰製備技術、電池用磷酸錳鐵鋰製備技術、磷酸鹽正極原材料製備技術,同時修改提取金屬鎵技術控制要點。

磷酸鐵鋰和磷酸錳鐵鋰主要應用於電動汽車、儲能系統等,磷酸鹽正極原材料則是鋰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大陸在電池用磷酸鐵鋰和磷酸錳鐵鋰的生產和應用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大陸商務部表示,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在敏感領域正越來越多地得到應用,將相關技術納入《目錄》限制類,有利於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相關技術的安全、可持續的應用和發展。

大陸商務部稱,根據《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規定,技術出口是指從中國境內向境外,通過貿易、投資或者經濟技術合作的方式轉移技術的行為。屬《目錄》限制出口的技術,實行許可證管理;未經許可,不得出口。

2001年,大陸商務部會同科技部以部令形式發布 《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後,曾於2008年、2020年進行部分內容調整。2023年底,再將屬於軍民兩用技術納入出口管制管理。

在15日公告最新調整前,大陸商務部曾於今年1月2日發布關於此次《目錄》調整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當時即曾引發外界關注。

《日經亞洲》3月18日報導,中國在正極材料和鎵方面已佔據全球90%的市場份額。不僅如此,中國還牢牢掌握著生產技術,並計劃加強管控有助於提升質量的先進技術。隨著中國的生產商著眼於全球擴張,中方這項調整措施目的是防止先進技術泄漏到國外。

陸媒《觀察者網》指出,位於深圳的高工產業研究所指出,當西方國家允許電池相關企業在其境內運營時,有時會要求它們分享核心技術。對正極材料的限制,將對新能源汽車延長續航里程的技術造成影響。

大陸此次除新增限制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出口外,並修改一項限制類技術條目,即有色金屬冶金技術,包括:新增鋰輝石提鋰生產碳酸鋰技術、鋰輝石提鋰生產氫氧化鋰技術、金屬鋰(合金)及鋰材製備技術、滷水提鋰技術、含鋰凈化液製備技術等5條控制要點,修改提取金屬鎵技術控制要點。

《觀察者網》稱,就鎵而言,這是一種鋁加工的副產品,中國的精鍊廠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成本較高,但能高效生產高純度材料的新方法。這次大陸也將這項新興技術納入限制出口範圍。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曾預測,若中國在鎵領域佔據優勢,美國將在下一代軍事和經濟技術方面落後。與此同時,隨著國外對關鍵技術的關注度不斷增加,中方對關鍵技術的保護意識也在增強。

另,此次《目錄》調整還刪除中國傳統建築技術一項禁止類技術條目和建築環境控制技術等兩項限制類技術條目。大陸商務部稱,這是為促進中國建築技術發展成果的全球共享創造便利條件。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此次《目錄》調整是順應中國技術發展變化形勢、完善技術貿易管理的具體舉措,旨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根據科技發展變化形勢和管理實踐需求,商務部未來將繼續會同科技部等有關部門對《目錄》進行動態調整。

大陸公告新增限制3項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出口,可能衝擊競爭對手新能源汽車電池續航...
大陸公告新增限制3項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出口,可能衝擊競爭對手新能源汽車電池續航力日後發展。圖為去年底在廣西—東協國際汽車展覽會上,寧德時代所展示的「神行電池」,吸引不少觀展者目光。(中新社)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