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 11 月

黃仁勛央視專訪 分享其人生觀、工作觀與世界觀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勛每次訪台總會颳起一陣炫風,但除了輝達股價和黃仁勛來台都吃了些什麼美食?一般人對黃仁勛了解多少?在大陸央視20日晚間播出的專訪節目「面對面」中,黃仁勛除談論他對全球供應鏈、AI前景的看法,也分享他的人生觀、工作觀與世界觀,包括他每天仍儘可能早起,不敢有絲毫懈怠。

根據富比士即時榜,截至7月12日,黃仁勛身價估計已達1,43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4.2兆元),超越巴菲特,躍居全球第七大富豪,成為名符其實的「4兆男」。

整理自央視專訪內容,黃仁勛首先盛讚中國大陸的產業供應鏈體系。他說,中國運營著全球數一數二的供應鏈體系,其規模、複雜性、多樣性,以及製造商的產品類型、技術含量,參與建設中國供應鏈的企業數量,毫無疑問都堪稱是世界級的奇蹟。

他表示,中國還為全球其他供應鏈提供設備、控制系統和零組件。所以說,中國不僅自己做供應鏈,還研發技術和產品幫別人做供應鏈。

因為全球供應鏈正日益多元化,甚至可以說正變得愈來愈冗餘(redundant),這其實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機會:把自己的供應鏈製造技術推廣到全球,因為世界各地都在新建供應鏈和生產線。

黃仁勛同時強調,有一點不會改變,無論發生什麼,全球供應鏈根本不存在徹底脫鉤的可能,因為整個系統太複雜了,永遠都會相互關聯,而這種關聯也是大家需要的。

「這正是供應鏈最妙的地方,以當今各行業的複雜程度而言,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一個供應鏈體系不相互關聯、不相互依存的世界。這種相互依存不僅是必要條件,更是良性狀態。它能增強我們的抗風險能力,雖然我們在中國的生產規模不大,但我們服務的很多客戶、技術合作夥伴都是在中國的供應鏈中。」

他指出,全球供應鏈規模非常龐大,而且相互關聯,輝達一方面受益於這個供應鏈:一個極其精密、先進且技術含量極高的供應鏈。同時輝達的供應鏈也是全球性的,輝達在世界各地都有製造合作夥伴。而且為了建構輝達的AI超級電腦,輝達需要100到200家不同技術合作夥伴,為其產品提供支持。

黃仁勛說,「供應鏈」這個詞的誕生,源於多家企業共同支持產品製造的理念。不同於過去那種所有東西都自己製造的生產方式,供應鏈是把全球各地的公司、各個國家的專長整合起來,這樣一來最終產品的品質,將會比任何企業單打獨鬥做出來的都要好。

他認為,美國不可能獨自生產所有產品,這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所以這種智慧、這種被稱為「供應鏈」的絕妙創造,確實是我們這一代人想出來的。以前叫「生產製造」,現在叫「供應鏈管理」。雖然生產製造仍是重要部分,但供應鏈整合非常複雜,堪稱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黃仁勛指出,如今對供應鏈的敏捷性、速度和自動化要求愈來愈高,這些要素對於這個愈來愈不穩定、變化愈來愈快的世界至關重要。

輝達的優勢之一,就是高度敏捷的供應鏈體系。意思是,不管遇到供應變化、需求波動、供應商斷供等任何狀況,輝達都能適應任何情況的變化。因為輝達的產品極其複雜,輝達的AI超級電腦有150萬個零組件,只要缺少一個零件,或某個零件故障或供應不足,整個系統就無法完成組裝,因此輝達的供應鏈必須非常敏捷。

黃仁勛說,沒有人喜歡斷供,但面臨可能的天氣問題、地緣政治問題或供應商品質問題,現在的供應鏈都自帶很多備用方案,這就是現代供應鏈架構的聰明之處。當今充滿變數的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各國供應鏈的專業能力。

對於若沒有輝達H20晶片,是否會阻礙中國大陸的創新?黃仁勛強調,「中國創新的步伐是不可能被阻擋的」。但他也說,「當然我相信輝達能做出重要貢獻」。

黃仁勛表示,AI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就像多層蛋糕一樣複雜。輝達的晶片只是底層,上面還有系統、網路技術、AI基礎設施、軟體、AI演算法,以及最上層的應用服務,整個系統異常複雜。

一方面AI的發展,需要這個系統每一層的創新,但如果某一層進展不夠快,工程師們其實足夠聰明,他們可以通過上下層的創新來彌補,從而推動整個系統前進。「這正是為什麼你不得不佩服DeepSeek這家公司的驚人創新能力,他們研發的R1模型是真正的創新,它重新設計了AI模型的很多運行方式,讓它們能充分發揮H20架構的優勢,這種做法非常有創意。」

黃仁勛指出,所以儘管是基於H20構建的,DeepSeek依然取得了世界一流的成果,這也說明研究人員和開發者們完全能根據不同技術層面的特點進行調整。

「我對中國的創新能力充滿樂觀和信心,不管手頭有什麼資源他們都能適應。H20雖然不是輝達最頂尖的產品,但能力依然非常出色,正是這種架構定義,甚至可以說創造了現在的AI革命,所以即便放到今天它依然相當出色。」

在被央視主持人問到:「假設輝達產品不受限制,輝達能根據中國市場實際需求供應最新、最高端的晶片,誰會吃虧、誰會受益?」黃仁勛回答說,這很難講,但他想說的是,如果沒有各種限制和挑戰,創新和發明往往就不會出現。

「DeepSeek的R1,阿里巴巴Qwen、月之暗面的Kimi,這些架構都是真正的創新。而這些創新常常誕生於受限的環境中。有壓力才會迸發絕妙創意。當然人生的目標不是要承受壓力,沒有人喜歡壓力,但當壓力客觀存在,而人們對創新的夢想、希望和渴望依然強烈時,他們就會創造出新的東西。」

黃仁勛指出,我們看到過去幾年裡,中國AI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這些成果與世界其他地方非常不同,這讓他無比欽佩。

當被問到中國市場對輝達有多重要時,黃仁勛稱,「中國不是眾多市場中的一個,中國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市場。這個市場的活力、創新能力、發展趨勢,以及產業的發展速度,都是絕無僅有的。」

他指出,中國市場既有活力又有創新能力和優秀的工程師,中國電腦科學家數量是全球最多的之一,唯一能與之比肩的只有美國,而且中國終端消費者群體規模極其龐大。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市場,而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市場。作為技術供應商,我們需要客戶,所有供應商都需要客戶,而這個市場(中國市場)非常獨特,你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不參與中國市場的意外後果和長期影響,雖然難以預測,但我認為結果不會樂觀。」

對於AI時代的到來,黃仁勛說,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凡的時代,因為這是一場全新技術革命的開始,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技術革命。現在非常明確的是,AI將催生非常龐大的產業。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技術,蘊含著難以置信的機遇。

黃仁勛指出,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是一門相對新興的科學,化學、物理、生物、量子這些科學領域都已有很長的歷史,可能有300年、200年或100年,但電腦科學相當年輕,這是他這一代人的產物。直到他這一代,編寫軟體的概念才被認可為是一門科學。

「在我們之前,過去60年一直由通用計算和摩爾定律這個概念主導。這種電腦架構的基礎框架實際上決定了最終在上層運行的演算法,輝達在創造架構方面相當獨特,這個架構重塑了運行在我們電腦上的所有演算法。這種重塑帶來了不同的能力。」

黃仁勛說,「運算(computering)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工具,對每個社會都影響深遠,而我們這代人重新定義了它,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產業叫AI。」

「AI不是某個特定產品的專屬能力,而是每個社會、每個行業、每家公司、每個產品的基礎,AI能將成為每個國家和社會的核心基礎設施,就像今天的電力、網路一樣重要,而且會比這兩者都重要。」

他強調,這是世界的一個獨特時期,他不記得曾有過這樣的時期。他不記得上一次有如此影響力的技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給我一個例子,說說還有哪個時代、哪種技術,能像AI這樣佔據全世界各國領導人、科技界領袖、企業領袖,幾乎每個人的首要關注點。我不記得有過任何類似的情況。這是非同尋常,已經無法用尋常眼光來看待,它帶來了非凡的影響。」

對於AI創造的「新世界」將會是什麼模樣?黃仁勛表示,我們將擁有過去對我們來說,相當艱難才能獲得的能力。這就好比突然之間,我們都能跑得比任何人都快,我們都能每小時跑60英哩、70英哩、80英哩,現在我們都能飛了,而過去人類是不能飛的。

「歷史上從未有過一種技術能提升所有人,或許你根本沒有大學文憑,或許你只拿到了高中學歷,或許你對某個想學習的新應用領域一無所知。對我來說可能是數位生物學,或許你不是個很出色的藝術家,但你想表達自己的創意。或許你不擅長寫作,但因為AI,你突然就能講故事了。」

他指出,由於AI的突然出現,我們所有人的能力都得到了同步提升,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平等工具。過去的科技很難用,但如今的AI技術觸手可及,而且簡單易用。所以他希望每個人都接觸AI,抓住這個機會提升所有的人。

對於若美國限制輝達出口晶片至中國的影響,黃仁勛說,「如果我們不在這裡,本地市場也會得到服務。這裡有很多創新型企業。華為不僅極具創新力,更是一家規模和實力非凡的公司。華為比我們大得多,從公司規模、人員規模和技術能力來看,他們既廣又深。」

他指出,如果有人仔細看過華為的手機,就會明白其中蘊含的技術奇蹟。如果你看現在的華為,他們在自動駕駛領域非常出色,AI技術也相當卓越,「這是一家擁有強大晶片設計能力、系統設計和系統軟體的公司」。

黃仁勛強調,「如果我們不在這裡,會有中國創新者、晶片公司和華為,為這個市場服務。很多雲端服務提供商也會自行研發晶片。所以我認為中國AI市場,無論有沒有輝達都會進步。如果我們不在這裡,華為也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對人類創新能力的信心。」

「華為取得的成就完全值得尊重與讚賞,這是一家非凡的科技公司。只要他們決定專註並投入的領域,就一定能做好。」

對於央視主持人問,「華為是你們的競爭對手還是合作夥伴?」黃仁勛回答,首先從企業哲學、企業文化,他們挺過的難關、取得的成就和構建的事業來看,除了「非凡」這個詞,你找不到其他評價。華為的成就值得欽佩。

「這家公司依然極具競爭力,他們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但你仍然可以欽佩和尊重競爭對手,並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對手不是敵人。世界很大,我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競爭很多年,但我對他們的感情是欽佩、尊重,並且充滿競爭意識。關鍵點在於,企業之間存在競爭,國家之間也存在競爭,但這些都可以共存。」

黃仁勛表示,輝達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都設有辦公室。中國有傑出的人才,還有非常棒的合作夥伴和客戶,輝達希望能繼續為他們服務。

黃仁勛稱,他對輝達在中國的機遇持樂觀態度,他樂觀地認為,中美兩國能找到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方式,讓像他這樣的美國企業能繼續在這個市場發展並服務這個市場。

在被問到「你喜歡競爭嗎?」黃仁勛說,「我熱愛競爭,在我之前那一代CEO們都是身經百戰的,他們把商業競爭和企業經營比做『戰爭』,但我不這麼認為。因為我們並非處於戰爭狀態,因為我們在競爭。而事實證明,你需要競爭來創造市場,你需要競爭才能為雙方開創未來,所有偉大的市場都離不開競爭。」

「因此從定義上說,如果你想要市場,你想要繁榮,你想要增長,競爭就是伴隨而來的。所以我的核心理念是,在服務和推動行業市場發展的同時,幫助所有人成長是可能的,而最終你自己也會因此受益成長。我尊重我的競爭對手,並且很樂意與他們相處。」

他表示,輝達與全球許多公司競爭。「在很多方面我的大多數客戶也在與我競爭,但我們依然能毫無障礙地合作。因此我認為在當今這個萬物深度互聯、彼此依賴的世界裡,我在許多方面都需要依賴我的競爭對手。」

例如輝達採購大量英特爾的CPU,也使用與輝達競爭公司的雲端服務。「所以我認為在很多層面上,我們相互依存,明智的做法是留出競爭空間,同時認清有些領域註定要競爭。我們可以充滿激情地競爭,而在其他領域我們將會合作。」

「我們要尋找彼此合作的樂趣,尊重對方的競爭,並始終儘可能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未來對所有人都是未知的,這對每個人都是機遇,所以我每天儘可能早起,來為未來持續努力,不敢有絲毫懈怠。」

黃仁勛過去曾在在一次採訪中提到,他每天總是帶著焦慮和擔憂醒來,沒有自信和驕傲。央視主持人問他,為什麼?黃仁勛說,「我不知道,我總是感覺我們快要倒閉了。也許是因為創立輝達時,我們確實時刻面臨倒閉危機,我是極少數從公司創立之初到現在還在的創辦人,我不認為此前有任何創辦人見證過自己的公司從零成長到上兆美元市值。這種危機感始終如影隨形,那些創業初期的感受從未離開過我。」

黃仁勛說,「我不敢有絲毫懈怠,我從不自滿,始終保持著警覺,我總在想,就在我們取得某項成就的同時,別人也可能正在創造偉大。我忍不住想讓輝達做得更多,也忍不住相信我們能實現更多。我至今仍感覺每天都在面臨倒閉危機,這種意識永遠不會從我體內消失,我也不希望它消失。因此我會努力率先抵達未來,但如果別人先做到了,那就這樣吧,我會努力追趕。」

對於「當CEO的樂趣是什麼」的問題,黃仁勛坦承,「說實話,當CEO大多數時候並不那麼有趣,你時刻承受著壓力。33年來每一天、每一分鐘,我都在壓力中度過。33年里的每一秒我都感受著我們公司、我們客戶、我們市場的重擔,這種壓力從未離開過我,那怕是一刻都沒有。所以並不總是有趣的。」

黃仁勛表示,當CEO讓他覺得有趣的是,看到公司和員工的成就,是看到合作夥伴和客戶們的成就。「看到雷軍造的新車就很有趣,他成功造出了車,而且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這麼驚人的成就,這對我來說是有趣的事。」

「看到奧特曼(Sam Altman)推出ChatGPT O1,現在是ChatGPT O3;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推出Gemini Pro;馬斯克發布Grok,現在最新版Grok 4,這些都讓我感到有趣,我很享受。我很享受看到自己以某種方式略為參與其中並做出了貢獻。我喜歡看到別人成功並有所作為,而我也能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但除此之外,擔任CEO每一天都承受著高壓,需要每天拚命工作。」

儘管黃仁勛說,擔任CEO的每一天都承受著高壓,但他仍重申:他想一直工作到80歲。「我應該做,因為我認為我是這個工作最適合的人選,只要這個事實不變,我就應該繼續做下去。」

儘管身價已經超過4兆元,但黃仁勛說,他每天仍儘可能早起,不敢有絲毫懈怠。(路透)
儘管身價已經超過4兆元,但黃仁勛說,他每天仍儘可能早起,不敢有絲毫懈怠。(路透)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