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安部在其官方公眾號經常分享各種「泄密」,或被策反當間諜的案例以作示警。24日發文提到,有某科研機構研究人員,在撰寫研究報告時,為圖方便使用AI應用軟體,將核心資料及實驗成果作為寫作素材進行上傳,導致該研究領域涉密資訊泄露。
文中提醒,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輔助工作時,堅決杜絕在網路或非涉密環境中使用AI工具處理任何涉密資訊。使用的AI應用軟體應從正規的途徑下載,避免落入「山寨」應用陷阱。
據該公眾號24日文章,提到不少職場新鮮人有時因為一些無心之舉造成泄密。例如小田(化名)是某涉密單位工作人員,在赴同事家做客閑聊時,隨意談論自己參與的某重大涉密項目進展情況,不料被同事家人在其它房間聽到,將相關資訊發到網上,造成國家秘密泄露,「事後,小田及相關責任人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該文也提到,小蔣(化名)是某機關新入職幹部,按照工作安排,參加有關會議並領取秘密級檔案,「出於炫耀心理,他將該檔案首頁拍照並在微信朋友圈發布,造成泄密。事後,小蔣被給予黨紀政務處分。」
該文提醒,涉密單位新入職人員,務必深入學習國家安全及保密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保密意識,繃緊保密之弦,嚴格遵守涉密人員、場所、載體的管理規定,嚴格區分工作和生活邊界,在社交、娛樂等過程中,嚴守保密規定,嚴控表現欲、虛榮心。
文中也述及,在社群媒體和網路空間活動時,務必高度警惕資訊泄露風險,切勿隨意上傳、發布任何可能包含涉密單位標識、內部環境、工作內容或敏感地理資訊的文字、圖片或影片,「堅決防止自己的無意之舉引發失泄密問題。」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