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岛一处2.6公顷生态园正在复制台湾精致农业精神。台商表示,两岸农业各有优势缺点,台湾在农作物生长观察、检视的细致度是强项,彼此可以交流、互习所长。
崇明岛被定位为生态岛,产业主攻农业、休闲。台商、上海市台协永续农业工委会主委刘达纬于崇明岛开拓一处生态园,基地面积达16.6公顷,目前使用面积为2.6公顷,致力于推广农业教育、农事体验、生态观察。
刘达纬期待能将台湾精致农业理念落实在崇明岛。他说,两岸农业各有优缺点,台湾精致农业走小农经济,会拿个纪录本在田园间观察农产品生长、每天写报告,这是台湾精致农业的特色,两岸市场规模、运作不大相同。
他提到,中国农业善于导入AI技术等数位科技,农业推广与销售的商业模式也与台湾不一样,两岸农业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期待可使生态园成为两岸农业技术与人才交流基地;目前两岸农业遇到的困难同为「年轻人不愿意投入农业」。
「我不希望年轻人来创业,希望他们不要太冒进」,刘达纬直言,中国市场潜力大,不过不建议年轻人贸然前来在农业领域创业,原因在于对于土地性质不熟悉,还有土地政策与台湾非常地不同,「不懂的话,会踩雷的」。
刘达纬建议,年轻人有意愿在中国农业领域发展的话,可以先从找到合作对象开始,透过孵化、孕育的过程,逐渐熟悉在地状况,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复制,如果一开始贸然地投入资金,失败机率恐会很高。
台商、上海耕旺园艺总经理吴宗哲主营蝴蝶兰生产、销售,他在2003年赴上海发展,同期蝴蝶兰生产有18家台商,目前仅剩其1家持续经营,其他台商另赴他地。吴宗哲认为,率先实现100%本地化是使其「存活」下来原因。
吴宗哲表示,中国内需市场东南西北消费者喜好全部不同,北京喜欢大红、上海排斥黄色,每个市场对于品种、颜色、规格的需求不尽相同,实现生产在地化可以快速地接轨消费者喜好、降低耗损。
吴宗哲坦言,目前消费大环境不是很好,将会更加着重在花的赏期的延长,一盆蝴蝶兰赏期约1至2个月,目前正在反复测试,希望可以做到消费者买回一盆蝴蝶兰,花期长达3至4个月或更久。
台资餐厅创办人刘育韦在崇明岛开设以「台湾菜」为主调的餐厅。刘育韦笑称,由于崇明岛上大多为「农家乐」型态餐厅,期望可以用台湾菜做出市场区隔,由于有些食材、调味料在地取得不易,为了尽量还原台湾菜口味,必须多次做出调整、尝试,用在地食材去与台湾口味做出调和。
刘育韦坦言,由于目前经济大环境较过往差了一些,消费降级对于餐饮事业影响很大,对于餐厅经营者来说,消失的那块消费版图,必须想办法去弥补起来,餐厅生意不是太好做,不过机遇与挑战永远都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