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與美方舉行第三輪經貿會談。分析指出,此前的90天關稅暫停期將於8月12日屆滿,中美在瑞典會談中有可能討論延長暫停期,爭取更多時間以促成共識。
香港親北京媒體「大公報」指,隨8月12日的90天關稅「休戰」最後期限迫近,中美第三輪經貿會談選在瑞典舉行。大陸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表示,即將開始的中美經貿會談,料中美雙方會重點會圍繞三方面進行:
首先是全面評估現有的全球經貿形勢,包括中美雙邊貿易的進展;其次是觀察落實情況,包括自日內瓦聯合聲明生效之後雙方市場的反饋情況,自中美元首通話、倫敦會談後,雙方對於框架協議的落實進展等;第三,雙方或將進一步交流探討對新協議的各自想法。
周密續指,美國是中國第一大貨物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中國是美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這種高度聯繫的經貿網路,使得任何政策的調整對於全球供應鏈都會起到較大影響,中美雙方需要全面評估現有狀況,並根據各自需求去達成某種平衡。「此次會談有可能將90天的暫停期延長,為中美雙方了解各自訴求、政策調試、達成共識,留出更多窗口。」
另,大陸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政策分析師劉深稱,當前中美雙方都面臨穩定外部經濟環境的需求,同時為下半年兩國元首會晤營造氣氛,本輪斯德哥爾摩會談應是雙方在日內瓦框架下會談內容的延展和深化,重點聚焦兩國經貿領域一系列更深層次的問題。涉及議題或將包括:中國購買俄羅斯及伊朗石油問題、開放中國市場和增加對美投資、芬太尼問題等。
此前,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7月27日以「鐘聲」欄目發表題為「秉持誠意和原則,推動中美經貿相向而行」的文章。文章指出,中方是帶著誠意到瑞典,但誠意不等於無原則的妥協,磋商有底線,合作有原則,任何對話談判都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進行,並稱中方對談判的長期性和複雜性有著清醒認知。文章並強調,在新一輪中美經貿摩擦中,中方在堅定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始終敞開談判大門。
據悉,中美7月28日、29日兩日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三輪貿易會談,中美代表團將分別由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領軍。而此輪會談是中美繼5月在瑞士日內瓦經貿會談達成一系列共識、6月英國倫敦經貿會談確立框架後,雙方再次就經貿問題舉行面對面磋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