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管理處於27日晚間正式通報,少林寺住持釋永信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正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各界輿論嘩然。陸媒引述評論文章分析指出,釋永信案恐非孤例,宗教領域或將成為大陸新一輪反腐的焦點。
陸媒《觀察者網》28日刊出專欄作者「舌余道人」評論,直指釋永信長期掌控少林寺權力核心,反映中國宗教管理體系存在權力固化、監管缺失與資金不透明等深層問題。文章指出,中國宗教場所家族化與商業化現象普遍,寺廟已非信仰寄託,而成為資源與資本的交匯點。
文章指出,早在2015年就有知情人士揭露釋永信多項不當行為,當時未被處理。如今傳聞部分坐實,突顯宗教長期缺乏有效監管,讓「問題人物」得以「披著宗教濾鏡為所欲為」,社會對宗教腐敗問題的關注也隨之升高。
釋永信掌管少林寺長達38年,文章批評這類「佔山為王」式的宗教壟斷並非個案,許多場所形成派系化治理,演變為權力與資源的結合點。宗教腐敗難以根除,根本原因在於制度漏洞,包括一言堂現象、協會缺乏外部監督與財務黑箱操作等。
而《觀察者網》旗下「風聞社區」另一篇評論指出,許多人看熱鬧,但也有聲音質疑:「查完釋永信,接下來是誰?」文章強調,釋永信並非孤例,類似腐敗現象在佛、道、基督教等宗教皆屢見不鮮。
文章提及,有寺廟轉型為牟利公司,香火錢、法事錢、捐贈收入龐大,卻幾乎不繳稅、不報帳;有道觀則靠風水玄學搖身變成「諮詢公司」;某些清真寺甚至成為地方勢力庇護所,涉及非法擴建、聚斂錢財、干預基層政治「搞意識形態滲透」。這些不僅是「對信仰的侮辱」,也挑戰法律和監管。
文章呼籲,宗教場所不是法外之地,宗教身分不能成為貪腐保護傘。反腐應延伸至宗教系統,強化資金監管、推動財務公開、建立教職人員備查與年度審查制度,防止宗教被極端思想或黑惡勢力「騎劫」。
文章最後提到,「釋永信只是個開始,接下來輪到誰,也許沒人知道。」但若宗教領域不反腐,終將成為社會矛盾引爆點。「從『查大和尚』開始,我們要的不是一個人的垮台,而是宗教界的凈化。真信仰就不怕查,怕查的,十有八九心裡有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