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自28日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展開新一輪磋商,港媒《信報》指出,有經濟學者按關稅模型估算稱,現行關稅若持續,由目前至2027年,美國政府對中國實施的關稅措施,可能導致中國銷往美國的商品價值減少4,85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4兆元)。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指,法國圖盧茲經濟學院(Toulouse School of Economics)經濟學教授兼Datawheel創辦人Cesar Hidalgo,按照美國與中國過往引入關稅後的數據而建立「關稅推算模型」,以反映關稅與貿易額之間的變化。
根據上述模型,Hidalgo稱,假設中美兩國關稅不變,中國運往美國的商品價值由目前至2027年可能減少4,850億美元,金額較中國2024年出口至美國貨值估計的4,389億美元還高。至於美國向中國出口貨值,同期將減少1,010億美元,主要來自大豆、集成電路、原油、汽油及汽車。德州及加州將最受影響。Hidalgo強調,這樣的數據代表著,與美國往來的國家須重訂貿易路線。
此外,Hidalgo分析,在這些關稅變化的影響下,許多國家將調整其與美國的貿易關係。與中國製造業緊密相連的國家,尤其是越南,將遭遇美國出口的衝擊,預計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將減少1,020億美元。此外,南韓的對美出口預計也將減少490億美元。主要受影響的商品包括中國出口的廣播設備(減少592億美元)、電腦(減少587億美元)以及南韓的汽車(減少135億美元)。
然而,儘管美國威脅對加拿大等北美貿易夥伴徵收更高關稅,並未與加拿大達成協議,但美國將從加拿大、墨西哥及英國等國家進口更多商品。據預測,到2027年,來自加拿大的進口將增加1,280億美元,來自墨西哥的進口將增加770億美元,來自英國的進口將增加230億美元。
中美兩國代表於當地時間28日在瑞典開始就貿易議題進行新一輪談判。目前,美國對中國進口貨徵收合共51%關稅,中國則對美國進口貨開徵32.6%關稅。美國總統川普警告,若兩國無法在8月12日達成貿易協議,可能向中國貨加征最多145%關稅,進一步升高貿易風險。
此前,《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稱,雙方預計將延長關稅休戰三個月,以避免貿易摩擦升級、衝擊供應鏈。《金融時報》則指出,會談或為川普與習近平10月底或11月初的會晤鋪路。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