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美國房地產行業人士表示,美國房市目前「既不好買,也不好賣」,主要因為房價高,貸款利率也高。即便美聯儲降息,因缺乏足夠房源,短期內還是不容易買到理想的房子。
2025年春季的房屋銷售是自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買家和賣家均在減少市場參與。
彭博社周四(7月31日)報道說,買家因負擔不起而退場,賣家則因不願降價或放棄疫情期間的低利率貸款(例如2.3%)而選擇不賣,形成「抵押貸款鎖定效應」。
目前,美國房屋的中位價超過40萬美元,較2015年上漲近50%,而抵押貸款利率維持在6.8%左右,使購房成本高昂,導致許多買家負擔不起。
美國房地產科技公司Redfin的首席經濟學家達里爾‧費爾韋瑟(Daryl Fairweather)告訴彭博社,賣家之所以不降價,是因為他們覺得降價不值得,如果他們需要重新進入市場,連現在手上的同類房子都買不起。
受川普政府政策影響,如聯邦裁員、貿易戰及科技業裁員等,買家對大額購房決策猶豫,市場信心不足。
佛州坦帕的房地產經紀人克里斯蒂娜‧基平(Christina Kipping)表示,現在跟5年前的行情截然不同,現在的買家不太可能在一周內就看中房子和報價。
買家則因選擇有限且價格高企而感到受限。基平介紹說,買家現在會先看房,如果喜歡,可能兩周後再回來,再對社區、學校、步行條件進行全面調查。
同樣的,5年前房地產市場火熱,很多賣家似乎剛掛牌就能收到很多報價。隨著市場放緩,現在賣家被要求降價或讓步,這讓賣家感到挫敗並變得非常謹慎,因房子沒有賣出目標價位也容易造成雙方的摩擦。
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因素是房源不足。
在周三的美聯儲會議上,當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被問到利率決定對房地產市場意味著什麼時……他指出了利率之外的另一個問題:「我們建造的住房不夠。這不是美聯儲能解決的問題,但是——即使情況恢復正常後,情況仍然如此……」
根據房地產資訊網Zillow的數據,即使抵押貸款利率下降,美國市場仍然缺少約470萬套住房供應。
費爾韋瑟表示,因待售的現有房屋數量少,許多人已轉向購買新房,新房在市場中發揮的作用已經比過去十年要大得多。
但對首次購房者來說,直接購買新建獨棟住宅往往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大多數首次購房者還是更願意選擇入門級住宅,比如聯排別墅和複式公寓。
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一位房產中介科林‧溫賴特(Collyn Wainwright)表示,他看到市場有點凍結,趨於平緩,很多買家雖感覺被拒之門外,但仍在試水。
「死亡、離婚、生子、結婚、債務,所有這些人生大事都推動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促使人們改變住房需求。許多在利率剛開始上漲時、還可以看熱鬧的人或許還能等上一段時間,但很多時候,有些剛需就沒法再等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