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24日,由鳳凰衛視、鳳凰網主辦的「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5」在廣州舉行,本屆論壇以「新格局·新路徑」為主題,匯聚全球政商學界精英,共同洞察變局脈絡、探尋發展新機。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吳曉求在論壇上表示:「A股牛市不是真的要來了,是已經來了,實際上早在兩三個月前便已開啟。未來市場站上4000點不存在懸念,儘管近期出現短期波動,但長期向好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吳曉求指出,本輪市場行情能夠形成持續成長態勢,有著深刻的內在動因,核心在於多維度改革,包括資產端改革、需求端改革及制度層面改革,這些均構成了市場成長的核心內在動力。對於部分市場參與者擔憂本輪牛市可能「曇花一現」的觀點,他強調,行情的延續性具備堅實的內在邏輯支撐。
回顧A股歷史,牛短熊長和暴漲暴跌曾是顯著特徵,吳曉求分析,這一現象根源在於過去市場結構失衡、缺乏持續增長動能,且投機屬性較為突出。而如今,這一局面已發生根本性轉變。
首先是資產端的改革。資產端的改革與上市公司結構的調整,為市場注入了長期成長活力。正如證監會主席吳清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的數據,A股前50家上市公司中,科技性企業數量已從「十三五」末期的18家增至24家,市值佔比接近一半。
其次是需求端改革,包括流動性的改善。央行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及兩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創設,為市場構築了堅實的底線信心;與此同時,社保基金、養老金、商業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有序、按比例入市,持續擴充市場流動性,成為短期推動市場成長的首要力量。
「若沒有流動性的改善,便不會有當前的市場態勢。短期來看,它可能排在第一位」,吳曉求強調。
另外還有制度平台的改革。吳曉求認為,各項規則的改革核心是從法律到制度、到規則、到政策的一系列調整。這個改革的方向是將市場由傳統的融資主導型市場,向財富管理導向的投資市場轉變。「最近一年來,我們的制度改革、制度的完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給了市場一個信心,給了市場一個合理的預期」,吳曉求補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