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黃仁勛在中國台北,設宴款待AI供應鏈核心夥伴。
鎂光燈下,圍坐他身旁的,皆是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這樣的產業巨擘。然而媒體的鏡頭,卻默契地對準了第三排一個陌生的身影:
這是全場唯一來自大陸的企業家。
01
全球一哥
那一夜,中國台灣科技圈都在追問:
他,到底是誰?
謎底數月後揭曉:原來他是勝宏科技董事長陳濤。
英偉達在大陸合作夥伴眾多,為何獨獨他拿到了這張頂級入場券?答案藏在一組冰冷的數據里:
英偉達AI伺服器所需PCB,七成來自勝宏。
PCB,即印刷電路板,被譽為電子產品之母,是連接晶元與所有元件的橋樑,更是AI時代的地基。
「如果把電子產品比喻成人體,PCB就是人體的骨骼、經絡和血管。」
沒有它,再強大的AI晶元也無法連接,電子世界會瞬間癱瘓,整個AI算力大廈也將無從談起。

第三排最左邊,即勝宏科技創始人陳濤
全球PCB廠商多如牛毛,勝宏憑什麼獨佔鰲頭?因為它手握獨門絕技。
AI時代,大量算卡需要在極小面積內集群,過去單層或少層板已經不夠用,必須靠20層甚至更多層HDI(高密度互連)板來完成互聯。
這門技術,如同走鋼絲,不是誰都能做。
而勝宏不但能做出來,還能在短時間快速放量,滿足英偉達的爆髮式需求,同時質量還穩定可靠。
放眼全球,同時具備這三種能力的廠商,幾乎就找不到第二家。
正因為如此,黃仁勛——這個AI時代最有權勢的男人,才會在一場重要私宴上,將陳濤邀為座上賓,並親切稱其為自己的:
中國搭子。
這不僅是榮譽,更是通往全球AI供應鏈核心的通行證。
資本市場心領神會。
過去一年,勝宏科技上演資本神話:
2025年上半年營收90億元,凈利潤21億元,均實現翻倍增長。
股價更如脫韁野馬,從40多塊最高漲到355元,漲幅超過750%,公司總市值突破2300億元。
陳濤夫婦身價隨之飆升至700億元。一年前,這個數字僅是130億。
外界對於這種造富速度嘆為觀止。
但這位甘肅隴南走出的男人,最該感謝的,或許是30年前那次命運的轉折。
02
孤注一擲:死磕高難度工藝
1995年的陳濤,還在新疆喀什市二輕局工作。
這在當時是一份令人羨慕的鐵飯碗。但一次廣東出差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在那裡,陳濤親眼見到了熱火朝天的景象。回到新疆,他內心再也無法平靜。
最終,他毅然南下。
在廣東惠州,他進入一家台資PCB廠工作,並主動申請成為一名銷售員,由此開啟了他的創業傳奇。
初為銷售員的陳濤,很快展現出他的幹練和果敢。
他帶領三個業務員一起闖天下,在深圳和惠州兩地來回跑,不到兩個月便拉回200萬元的訂單。
由於業績突出,他迅速被提拔為公司高管。
但心氣頗高的陳濤,不甘久居人下。2003年,他縱身一躍,創辦勝華電子。
彼時的中國PCB行業,外資盤踞高端,深南、滬電等本土企業瘋狂擴產。一個民營小廠想殺出血路,難如登天。
更何況,陳濤當時還是個技術小白。「創業之初,最困難的就是技術。」他坦言。
關鍵時刻,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支撐著他。
為了鑽研技術,陳濤買來先進電路板,一層層拆解,抽絲剝繭。同時,自學理論知識,並請教行業專家。
日復一日,這個門外漢,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專家。
更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只是一名行業新人,但陳濤從一開始就立志高端。
別人都說他瘋了:國內做高端多層板?沒戲!
陳濤偏偏不信邪,他不但要做高端,還要做別人不敢做、不願做、做不好的事情。
為此,他把利潤全砸進研發,帶著團隊在深圳、惠州反覆試驗埋孔、層壓、阻抗控制等高難度工藝。
設備壞了,線報廢了,也在所不惜。每一次送樣,都像一場豪賭。
陳濤之所以死磕高難度工藝,是因為他深諳行業底層邏輯:
PCB行業屬於高端精密製造業,它既有傳統製造業的成本、規模屬性,也有高科技行業快速迭代的一面。
這個行業隨晶元而變,必須不斷迭代,攀登技術高峰。
為了加快迭代速度,跟上行業節奏,陳濤甚至在公司創辦早期的2006年,就做出一個重要決定:
投資3.5億港幣,在惠州拿下400畝土地,打造第一座大型生產基地。
在此基礎上,陳濤創建勝宏科技,正式進軍高端PCB市場。為了籌建設資金,他不惜質押了勝華所有股權。
持續的投入,讓勝宏一度虧損。
但正是這種孤注一擲,讓它的技術不斷飛躍,從低端通孔板到8層、16層、24層……為日後AI時代的一騎絕塵,埋下了伏筆。
03
勝宏速度:可怕的執行力
從2003年到2017年,陳濤和勝宏科技默默積累了十幾年技術。
同一時期,競爭對手也沒閑著,深南、滬電都在向高端PCB板挺進。但陳濤更早嗅到了產業先機並果斷下注。
2017年,全球PCB行業剛經歷兩年調整,多數企業在增產還是減產之間舉棋不定。
陳濤卻逆勢而上,啟動史上最大擴產——斥資十幾億,新建高端產線,主攻新能源汽車和AI。
有人質疑他瘋了:汽車電子認證至少兩年,AI訂單在哪裡?這是燒錢玩命!
陳濤不以為然:勝宏賭的不是客戶,是未來。
2019年,他再下重註:正式成立HDI(高密度互連)事業部。當對手還在觀望,勝宏已全力押注AI未來。
這是勝宏歷史上一次關鍵的戰略轉型。
AI伺服器對PCB要求苛刻:它要能承受上千瓦的功率,支撐幾十層信號層、供電層,還得抗高溫、防干擾、精度到微米級……普通廠商連圖紙都望而生畏。
而勝宏,憑藉過去十幾年的技術死磕,以及提前兩三年對高密度多層板的押注,不斷突破6階24層乃至10階30層先進技術。
於是,當英偉達放眼全球,為關鍵產品尋找高端PCB供應商時,發現:只有勝宏等少數廠商能勝任。
比技術領先更可怕的,是勝宏的量產交付能力。
2024年,當AI伺服器需求大爆發,大部分廠商還在調試或認證階段,勝宏已經量產,穩定供貨。
這背後,是陳濤雷厲風行的作風。
業界流傳一句話:勝宏速度,陳濤節奏。
據媒體報道,2017年大擴產,陳濤為搶時間,設計、樁基、鋼結構、機電同步,工地24小時輪班。
他本人常在深夜12點,佩戴安全帽巡場,一旦發現有螺絲未擰緊等情況,立即開罰單並要求整改。
如此,實現從土建完工到設備搬入僅45天,比行業常規速度快一倍。
這同時也是中國PCB行業第一家互聯網智慧工廠,極大提升了勝宏的效率、良率和量產交付能力。
勝宏的厲害,在於不但能做出來,還能大規模量產,同時保證高質量、穩定交付。
這一方面得益於智慧工廠實現了半導體級的自動化生產環境,更離不開陳濤的管理。
他親自抓品質,並定下質量紅線:寧可多花錢,絕不讓次品流出。
在勝宏內部,考核邏輯不是產量第一,而是良率第一,其內部質量管控堪稱嚴苛。
很多員工叫苦不迭,吐槽很狠,但也正是這般嚴苛,讓勝宏通過英偉達審核,並創下98.5%的超高良率,領先全球。
在業界,能做到6階24層的並非勝宏一家。
但能把產品做出來,同時還能大規模量產交付,並保證質量、良率和交付穩定性的,鳳毛麟角。
從這個意義上講,除了勝宏,英偉達幾乎找不到更好的替代供應商。
正因為如此,在那場重要的台北晚宴上,陳濤才能站在黃仁勛身邊,與眾多產業大佬一起縱論AI天下。
04
PCB界的任正非
媒體對陳濤的關注,並不僅僅局限在他的真實身份上。
那場晚宴之後,他們詳細梳理了陳濤過往的創業經歷,並感嘆:30年前,中國台灣才是PCB行業的引領者。
而今,隨著勝宏科技等企業的崛起,大陸正取而代之。
在總結勝宏的成功經驗時,他們用了兩個詞:技術賭注和嚴格管理。
有人甚至將陳濤比作「PCB界的任正非」。
這並非虛言。
回望陳濤過去幾十年,敢闖、敢為是他身上最鮮明的特徵之一。
當年,他單槍匹馬闖惠州,進入一家台資廠。公司原本打算讓他搞行政,陳濤卻主動請纓到一線當銷售。
據媒體披露,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工廠被迫裁員三分之一。他不顧風險,逆流而上,去日本客戶產線跟線。
風暴過後,他成了廠里唯一能用日語寫製程報告的人。
2006年創辦勝宏科技時,陳濤在強敵環伺、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就敢於押上所有身家,死磕高難度工藝。
憑藉這些積累,十年後,又再次豪賭AI賽道。
很多人說,這得益於陳濤超前的戰略眼光。
這一點固然不假,但2017年前後,同樣看好AI趨勢的並不止陳濤一人,甚至很多同行也躍躍欲試。
但他們大多不見兔子不撒鷹,而陳濤在產業尚未完全落地,就敢於豪賭,並且說干就干,展現出極強的執行力。
不僅如此,他還把紀律精神直接搬到公司管理上,反覆強調:企業決定了的要執行,錯了再糾錯。
這條勝宏鐵律,在2017年大擴產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陳濤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嚴苛,這個濃眉大眼、英俊挺拔的西北漢子,日常生活中始終保持著高度自律:
每天工作到再晚都要回家,晚上睡得再晚早上都要跑步一個小時,中午雷打不動的拉伸運動半小時。
哪怕再苦再累,也要保持精力充沛、儀錶端正。
這種高度的自律,以及極強的執行力,是過去二十年,陳濤和勝宏科技不斷克服困難,一步一步走向巔峰的法寶。
2015年,勝宏登陸創業板當天,股價大漲,陳濤身價暴漲。
有機構好奇,問他成功的秘訣,陳濤脫口而出道:「頂尖的執行力,就是說干就干。」
上個世紀90年代,17歲的陳濤在新疆茫茫戈壁灘上,練就了鐵打的骨骼、雷厲風行的精神。
這種精神一直支撐著他勇往前行。
哪怕今天,勝宏已成為英偉達核心供應商,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陳濤依舊不敢有絲毫鬆懈。
技術一日千里,稍有鬆懈,便可能被時代拋棄。
從這個意義上講,屬於AI的戰場才剛剛開始。而53歲的陳濤,依然戰鬥在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