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關數據,今年前九個月,中國平均每日進口原油超過1,100萬桶,超過沙烏地阿拉伯的日產量。
中國數月來一直在增加石油儲備。在美國最近對俄羅斯原油實施新制裁後,這些儲備或許能派上用場。
根據官方海關數據,中國今年前九個月的日均石油進口量超過1,100萬桶,這一數量超過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日產量。分析師估計,其中每天有100萬至120萬桶石油被存入儲備。
油價低迷以及對烏克蘭反覆襲擊俄羅斯生產設施的擔憂,有助於解釋這波在3月份加速的購買熱潮的時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也是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
能源安全長期以來都是中國領導人的一項優先要務。中國對外國原油的依賴已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目前中國消費的石油約70%來自進口。
多年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再表示,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
中國對石油的強勁需求還帶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幫助支撐了油價,而油價在10月份曾逼近近五年來的低點。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目前交易價格在每桶65美元附近,今年以來已累計下跌13%。在美國對俄羅斯最大的兩家石油公司Rosneft和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實施制裁後,油價有所回升。
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的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邁克爾·海格(Michael Haigh)表示:「如果中國真的停止購買石油,油價將很快跌至50美元出頭的水平。」
相比之下,美國在補充緊急石油儲備方面行動遲緩,目前美國的石油儲備正徘徊在40年來最低水平附近。美國總統川普(Trump)曾承諾在他再次當選時將美國石油儲備補充到最高水平,但迄今為止只宣布了一筆小規模的原油採購。

一艘油輪正在中國東部卸載進口的原油。圖片來源:CFOTO/DDP/ZUMA PRESS
為擺脫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中國已投入摺合數千億美元的資金用于振興國內原油生產和打造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產業。中國還購買了低價原油來增加儲備,這些原油有時來自受制裁的生產商。
中國於2004年開始建設戰略石油儲備。經過大約二十年的發展,中國已在包括東部城市舟山和東北港口城市大連在內的眾多地點,建成了大規模的地上和地下石油儲備基地。

中國不公布其儲備規模。分析師試圖通過用中國的進口量和國內產量減去煉油加工量來進行粗略估算。這些預測大多認為儲備量在12億至13億桶之間。
Alpine Macro的大宗商品和能源策略師Kelly Xu表示,中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和商業庫存已為應對短期供應中斷提供了有效緩衝。
Xu預計,中國的預防性石油儲備工作將持續到2026年。她估計,中國政府擁有4億桶石油儲備,以及約8億桶由中國石油企業儲存的商業庫存。
中國似乎還有充足的空間來儲存更多原油。據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的分析師Lin Ye稱,中國的總儲存能力已從2015年的14億桶增至2024年底的略高於20億桶。這意味著中國僅使用了其儲存能力的60%左右。Ye估計,到今年年底將新增1.24億桶的庫容。
幾乎沒有分析師真正預期中國煉油廠會因為對Rosneft和盧克石油公司的制裁而放緩購買俄羅斯石油,這些制裁阻止了這兩家石油公司進行美元交易。根據俄羅斯能源部的數據,俄羅斯只有5%的石油出口以美元結算。主要結算貨幣是人民幣,佔俄羅斯石油出口的67%。
從俄羅斯進口的大部分海運石油都流向了被稱為「地煉」的中國獨立煉油廠。其中很多獨立煉油廠的美元資產有限,主要通過中國的區域性銀行開展業務,並且主要服務於中國客戶,因而能夠免受制裁影響。部分獨立煉油廠最近開始大量使用廉價的伊朗原油。
與此同時,分析師表示,美中之間最近達成的貿易協議對於解決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問題幾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中國尚未暗示是否會停止購買,而此前曾有人希望,作為一項整體美中協議的一部分,中國會同意購買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
暫時來看,在交易員和分析師已承認全球石油市場出現供應過剩的情況下,中國擴充石油儲備的行為有助於防止全球油價進一步下跌。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10月份預測,當前季度全球石油日均供應過剩將達到370萬桶。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估計的過剩規模為360萬桶。
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簡稱:歐佩克)及其盟友對供應過剩負有部分責任,因為它們在繼續向市場供應額外石油。該組織打算撤銷2023年實施的減產措施,在11月份將日產量提高13.7萬桶。2023年時,能源價格正從前一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後觸及的高點回落。在周日的會議上,歐佩克宣布12月份會再次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