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 11 月

一頭5000億美元估值巨獸,正在浮出水面

穩定幣正在越過法幣,成為很多阿根廷民眾的選擇。

當地民眾購買USDT並不是像幣圈人士那樣為了進一步購買加密資產獲利,而是用持幣來實現了對美元的間接持有,以抵禦本幣貶值帶來的財富縮水。在一些當地消費場景如咖啡店,也開始支持USDT等穩定幣支付。

這是由於,即便通過努力的治理,在米萊擔任總統的阿根廷,其年通貨膨脹率從2023年的211.4%下降到2025年中期的43.5%,該國的通脹還在較高水平。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545961195-2\”);});

現在,非洲、南美等多國民眾,都在廣泛使用穩定幣。

這其中,除了有保持財富穩定的需求,這些國家的民眾也在通過穩定幣來進行跨境支付,基於區塊鏈技術,不僅到賬迅速,成本也遠低於傳統銀行體系的跨境轉賬。

在阿根廷通過交易所購買的加密貨幣中,約三分之二是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其中主要是Tether發行的穩定幣USDT。

USDT的全球輻射能力,不容小覷。

Tether首席執行官Paolo Ardoino 10月22日表示,其「真實用戶」數量已超過5億,這一數字相當於全球約6.25%的人口。

這樣龐大的用戶群體,讓USDT發行規模達到超過1800億美元。

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穩定幣USDT發行商的Tether,2024年凈利潤已達到130億美元,這個盈利性甚至超過了一些全球最大銀行。

一頭5000億美元估值巨獸,正在浮出水面

其估值則更加讓人咂舌。

據彭博社,由美國現任商務部長Lutnick 家族掌控的投資銀行 Cantor Fitzgerald正向投資者推介 Tether Holdings,計劃融資150億美元,目標估值高達 5000 億美元。日本軟銀集團和「木頭姐」Cathie Wood旗下的方舟投資(Ark)正在洽談參與。

5000 億美元估值是什麼概念呢,人工智慧巨頭OpenAI最近已完成約66億美元的股份轉讓交易,公司估值達到5000億美元。而未上市的位元組跳動,目前估值在3300億美元左右。馬斯克擁有的SpaceX,去年底估值3500億美元。

估值比肩OpenAI,力壓SpaceX和位元組,讓Tether備受關注。為什麼一家做穩定幣的公司,面對的監管環境並不樂觀,估值卻能有這麼高?

01 新錢的煩惱

認識Tether之前,先來看看最近發生的關於這家公司的軼事。

作為全球最大的穩定幣公司Tether,今年以來持續在二級市場增持義大利知名足球俱樂部尤文圖斯的股份,目前持股已達11.5%,成為第二大股東。入股尤文的原因,大概是因為tether目前的董事長和CEO都來自義大利北部,在尤文的傳統勢力範圍內。

尤文近百年來一直被義大利阿涅利家族持有,目前家族話事人為約翰·埃爾坎,他擔任Stellantis集團董事長 、Exor集團董事長,Stellantis為全球第四大車企,旗下有菲亞特、瑪莎拉蒂、標緻雪鐵龍等14個品牌,Exor集團則有法拉利、尤文圖斯等資產,是典型的老錢了。

Tether除了持股,近期在尤文圖斯的公司治理方面表現得相當活躍。

2025年10月,Tether正式提名了兩位候選人競選尤文圖斯董事會席位,提議修改俱樂部章程,希望讓少數股東代表能夠進入董事會及其下屬的各關鍵委員會。

新錢的要求遭到老錢的漠視,尤文圖斯董事會全盤否決了Tether提出的關於增資、董事會構成以及內部委員會參與等多項提案。

新錢與老錢未來或許會繼續鬥法,想必會很精彩。

老錢現狀並不樂觀。2024年Stellantis集團凈營收為1569億歐元,同比下降17%;凈利潤55億歐元,同比暴跌70%。目前總市值只有300億美元。而作為幣圈大鱷的Tether,2025年凈利潤預計達到150億美元,估值更是可能攀升到5000億美元。

市值300億美元的老錢,為何看不上估值5000億的新錢呢?

除了對控制權的把控外,也應該看到,老錢雖然掙錢艱難,但行業成熟,更有著新錢難以企及的地位。今年夏天在美國舉行世俱杯期間,尤文是唯一被請進白宮被川普接見的球隊,當下比尤文成績更好的豪門皇馬、曼城等,都沒有這樣的地位,只因為約翰·埃爾坎是川普的朋友。

而Tether呢,去年向投資銀行 Cantor Fitzgerald低價出售股份,為接近當時在川普團隊、此後擔任商務部長的Lutnick。

Tether做的生意,需要政治上的庇護。而Tether此次在不缺錢的情況下融資,可能也是為了讓更有資源和能量的人進來。

這反映了Tether當前的生存狀態:業務很掙錢,但還沒有獲得主流認可,亟待建立起與高盈利能力和高估值相匹配的社會地位。

02 頂級「新錢」的發跡之路

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新興賽道上,Tether是如何做到行業首位的?

Tether董事長Giancarlo Devasini,以及CEO Paolo Ardoino 都是義大利人,Giancarlo極少拋頭露面,CEO Ardoino現在擔任佈道者的角色,頻頻通過媒體和社交網路與外界溝通。二人都不是USDT的最早期開發者,在幣圈是經營加密資產交易所起家。

Giancarlo Devasini 2012年投資了交易所 Bitfinex,之後逐漸接管了運營。Ardoino在 Bitfinex負責技術開發。在當時比特幣剛剛興起,價格波動非常大。特別是在2014年,幣圈經歷了當時最大交易所Mt.Gox交易所因黑客攻擊損失大量比特幣而倒閉的事件,比特幣價格從1000多美元降到200美元。

在幣價大幅波動的背景下,三個美國開發者Brock Pierce、Reeve Collins、Craig Sellars推出了Realcoin(真實幣)的項目,發行一種加密貨幣,每個幣與現實世界的1美元進行等值對應,從而實現幣值的穩定,以此來作為數字資產領域的交易媒介。此後Realcoin又更名為Tether,即栓繩的意思,錨定美元,代幣名稱為USDT,是最早的穩定幣之一。

當時因為對加密貨幣認可度低,Bitfinex交易所時常面對與銀行的合作被終止的問題,使得交易所的法幣入金渠道成了很大問題。Bitfinex高管接手了Tether項目,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了公司進行運營,並在Bitfinex等交易所上交易,客戶可以將手中的法幣1:1兌換成USDT,再交易比特幣等加密資產,不需要多次經過銀行渠道,交易流程得以簡化,由此成為加密資產與法幣之間的橋樑。

不過USDT用戶大幅增長,實際也是近幾年的事。

按照Tether發布的數據,2020年用戶只有300萬左右,後5年多時間裡發展到5億用戶。前五年多的時間裡始終是比較小眾的資產。這主要是場景的限制。在早期的幾年裡,USDT主要是用於加密資產交易。

Tether用戶規模增長情況

Tether用戶規模增長情況

那幾年裡,加密貨幣市場整體還處於發展初期,各國對於加密資產的政策均不像現在這樣友好,用戶基數較小,市場深度不足,對穩定幣的需求也相對有限。而且早期穩定幣領域缺乏明確的監管框架,這使得投資者和機構對穩定幣的發展持謹慎態度。

CEO Paolo Ardoino 也曾表示,儘管區塊鏈行業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但用戶體驗的質量仍然很低,因為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了錯誤的事情上,只關注我們自己的「生態圈,這個生態圈的成員基本上是極客和那些有時間學習新事物的人。

穩定幣發行規模與交易額增長情況

穩定幣發行規模與交易額增長情況

USDT以及整個穩定幣市場迎來規模大幅增長是2019年以後的事,USDT用於跨境支付的便利性價值逐漸被很多用戶發現,此外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也在這一時期加速發展,借貸、加密交易、衍生品、資管等DeFi的繁榮。

2023年以後,RWA又成為區塊鏈領域的主流敘事,也進一步提升了市場對穩定幣的需求。USDT發行量與交易額均快速增長,也讓Tether的客戶規模與盈利能力水漲船高。

03 憑什麼它值5000億美元?

一言以蔽之,Tether身上頗有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影子。

Tether敢向資本市場要5000億美元的估值,底氣來自兩方面:一是所在的穩定幣行業,增長前景被機構普遍看好;二是tether在穩定幣領域的高份額以及獨特競爭力。

儘管Tether在2014年就推出了穩定幣USDT,但最初幾年裡規模增長並不明顯。2019年穩定幣規模在50億美元左右。而現在,市場普遍預期規模將翻幾倍。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認為,到2028年,穩定幣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美元,甚至更多。伯恩斯坦預計,未來十年穩定幣供應將增至約4萬億美元。

這背後,最直接的支撐因素莫過於,監管框架逐漸完善,主要金融中心紛紛出台針對性法規。美國通過《GENIUS 法案》,中國香港《穩定幣條例》落地,歐盟 MiCA 法規生效,設立發牌制度。這些監管舉措為機構資金大規模流入掃清了障礙,將穩定幣從灰色地帶推向金融主流。

具體需求方面,除了規模巨大的跨境支付, RWA上鏈浪潮也在興起,代幣化股票、債券等傳統資產通過穩定幣實現不間斷交易與結算。機構預測,到 2030 年,RWA 相關穩定幣需求將佔市場總量的 25%-40%。

新興市場避險需求也很明顯。在阿根廷、土耳其和奈及利亞等本國貨幣結構性疲軟的經濟體,通脹壓力和貨幣貶值導致對美元產生有機需求。調查顯示,新興市場用戶使用穩定幣的首要原因中,「用美元儲蓄」 和 「將當地貨幣兌換成美元」 分別占 47% 和 39%,穩定幣成為這些地區居民保護財富、規避本幣貶值的 「數字避險資產」。

在穩定幣世界裡,Tether份額最高,根據coingecko的數據,截至10.29日目前穩定幣整體市值3116億美元,市場上流通的USDT價值約1833億美元,佔據了整個穩定幣市場約59%的份額。Circle發行的USDC市值約762億美元,份額24%,居第二位。

Tether斷崖式領先。

主要穩定幣的市值與交易情況

主要穩定幣的市值與交易情況

Circle與Tether一樣,都是中心化穩定幣發行商,代幣1:1錨定美元,其他穩定幣主要是演算法穩定幣,都不夠成熟。Circle是Tether的主要競爭對手。

Circle的特色是老實本分,主打合規牌,是主動與監管部門和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的「好孩子」。

創立於2013年的Circle,早期是比特幣支付公司,將比特幣作為後台網路來使用,當用戶想要轉移資金的時候,可以購買短期的比特幣,以此將資金轉移到相關的銀行賬戶。不過比特幣價格波動大,Circle於2018年轉向了穩定幣。在渠道上,Circle與美國合規交易所Coinbase合作拓客,並將收益的一半支付給Coinbase,投資端交給貝萊德,9成以上美元儲備交由貝萊德貨幣基金管理。

牌照方面,在美國46個州獲得了貨幣服務業務(MTL)牌照,並在英法新加坡等地獲得了相關牌照,對於美元儲備實施日度披露與月度審計,在合規上可謂做足了功夫。

要做到監管認可的合規,穩定幣機構需要做好客戶的身份識別(KYC),防止洗錢、黃賭毒交易等違法行為,因此要付出較大的合規成本。

為了降低合規成本,Circle將客戶群主要聚焦在機構。如果服務大量散戶還要做好KYC合規,成本與收益很難打平。

Circle在2016年獲得6000萬美元D輪投資,百度、中金甲子、光大投資、萬向和宜信等中國機構參投,當時Circle想要進入中國市場,成立了世可中國(Circle China)。Circle 創始人 Jeremy Allaire 表示,世可將在中國的監管框架下開展業務,在未取得政府許可情況下,不會貿然上線產品,這一點是和其他技術型公司不同的地方。由此也可以看出Circle這家公司的合規基因。

相比於Circle的謹小慎微,Tether能長期佔據穩定幣龍頭位置,更多是來自於野蠻生長。

Tether沒有將過多時間用在獲取牌照和合規管理上,而是瞄準需求更突出的新興市場,鋪設渠道與服務網路。

Tether沒有註冊在美國,早期註冊在英屬維爾京群島,2025年初又將註冊地遷往薩爾瓦多,以利用這些地方對於加密資產的友好政策。

客群方面主要面向亞非拉等新興市場。這些市場經常面臨兩種困境:一是跨境支付成本高,流程繁瑣,當地民眾承受起來壓力加大;二是會因國家的貨幣政策、政局不穩等因素,出現嚴重通脹、本幣貶值。USDT穩定幣低成本高效率的跨境支付,以及錨定美元的特點,正中這些痛點。

在CEO Paolo Ardoino看來,發達國家金融系統的效率已經很高,日常轉賬幾乎沒有障礙。但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金融系統的效率可能只有 5%,很多人甚至無法開設銀行賬戶。而穩定幣通過區塊鏈技術,讓這些地區的金融效率可以提升到 60% 或 70%。

Tether鋪設的分銷渠道網路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為了廣泛觸達客群,與Circle和coinbase深度綁定不同,tether與主流交易所都建立了深度業務聯繫。基於團隊背景的因素,Tether 早期與 Bitfinex 深度綁定,後來,Poloniex、幣安等交易所也通過 USDT / 虛擬幣交易對擴大其應用場景,形成了「交易所- 穩定幣」的生態。USDT 最早成為在各大交易所流通的穩定幣,佔據了「加密美元」的入口地位。

到後來,即使出現了更合規的 USDC,很多平台仍然默認 USDT 作為交易結算單位。在加密貨幣交易、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跨境支付等領域被廣泛使用,企業和個人用戶普遍認可其價值穩定性,進一步推高了其流動性。

USDT在主流加密貨幣交易所(如幣安、火幣等)的日交易量巨大,常佔據加密貨幣交易總量的較高比例。它作為主要的交易對象(如BTC/USDT、ETH/USDT),為市場提供了高效的交易媒介,降低了交易摩擦和滑點。

流動性越大,越難被替代,這形成了典型的網路效應。

另外USDT 在多條主流區塊鏈上發行,比如 Ethereum、Tron、BNB Chain、Solana、Avalanche 等。 例如在 Tron 網路上,USDT 作為 TRC-20 代幣合約已成為其上使用量極大的穩定幣。

最新數據顯示,在 2025 年初,Tron 和 Ethereum 兩條鏈合計就約佔 USDT 總流通量的 90%。其中 Tron 約 50 %,Ethereum 約 40 %。

這樣USDT和公鏈形成相互依存的關係,在公鏈的生態中,穩定幣充當關鍵的流動性角色,促進各類資產交換與流通。公鏈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和豐富的應用生態,USDT穩定幣發行在公鏈上,可以藉助公鏈的影響力和用戶基礎進行推廣。如以太坊上有大量的 DeFi 應用,吸引了眾多用戶,而USDT 等穩定幣在以太坊上發行和流通,能夠被這些用戶廣泛使用。

跨鏈流通性上,USDT支持多條區塊鏈(如以太坊、波場、Solana等),可在不同鏈上快速轉移,實現全球範圍內的即時到賬,手續費低於傳統銀行跨境支付系統。

另一方面,為了在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拓展業務,Tether針對這些市場做了專門的渠道布局。

Paolo曾表示,Tether 進入一個新國家時,不會像競爭對手那樣直接找當地最大的銀行合作,而是會深入街頭,進行基層教育和推廣,挨家挨戶地拜訪,尋找與他們理念一致的當地合作夥伴,從基層做起,推廣他們的產品。這種自下而上的推廣方式是他們一直以來的方法。

這讓Tether看上去有點像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上山下鄉,高頻地推,跑馬圈地。

Tether 在全球各地已經投資了 100 多家公司,利用這些公司建立廣泛的分發渠道。

如對肯亞數字貨幣支付服務商 Kotani Pay 的投資,藉助本地企業的資源和優勢,加強在非洲地區的支付網路建設。Tether 在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地建立了大量實體接觸點,Tether 在全球擁有數百萬個實體接觸點,從中美洲的便利店網路、電話充值點、報攤到非洲的鄉村市場,Tether 與這些實體直接接觸,通過它們進行 USDT 的分發和推廣。這是他們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此外還有一些創新項目,如Tether 在非洲推進太陽能自助服務亭項目,已完成 500 個試點,為當地缺電的居民提供電力服務,用戶以每月 3USDT 的價格訂閱,目前約有 50 萬用戶和 1000 萬次電池更換。Tether 計划到 2026 年將服務亭數量擴大到 1 萬個,2030 年達到 10 萬個,預計覆蓋約 3000 萬個家庭,平均覆蓋非洲 1.2 億人,使他們能夠使用 USDT 進行日常交易。

Paolo 認為,這種創新的分發渠道和對新興市場的深入滲透,是 Tether 在穩定幣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

Tether與Tron合作,也促進了 USDT在第三世界的擴容。孫宇晨創立的Tron為了與以太坊公鏈競爭,推出了更為低廉的USDT交易費用,這降低了新興市場用戶的交易成本,也形成了Tron的主要收入來源。

當然,Tether在新興市場發展迅猛,除了自身的渠道布局,還跟這些國家自身的問題高度相關。

例如非洲、拉美地區對美元穩定幣(主要是 USDT)依賴度非常高,在交易所與跨境匯款場景中,USDT 佔據當地交易量的絕大多數份額。

在高通脹、貨幣貶值國家,如委內瑞拉、阿根廷,USDT 被廣泛用於保值、支付與日常結算,實際使用率、商家接受度與場內場外兌換渠道都很活躍。在委內瑞拉,大量商家、大學及企業在日常交易中採用USDT。

04 世界級「加密美元」,為什麼是Tether?

法幣事關一個國家的經濟主權,每個政府都很難會在這個問題上讓渡權力,而USDT則在多個國家大量使用,成為當地民眾支付、對抗通脹和貨幣貶值的工具。這可能是很多公司想做的事,為什麼只有tether做到了呢?

在2019 年 6 月,Meta的前身Facebook曾 發布 Libra 白皮書,推出轟動一時的 Libra 項目,計劃發行與美元、英鎊、歐元、日元 4 種貨幣掛鉤的穩定幣,建立簡單的全球貨幣和金融基礎設施,提供低成本跨境支付服務。該項目由 Libra 協會監管,成員包括 Visa、Mastercard、PayPal、Uber 等 27 個知名企業。

Facebook 全球用戶數量達到驚人的50億,日活也有35億,這樣的用戶基礎發展穩定幣,再加上諸多的合作夥伴,理論上成功概率應該遠超tether。不過該項目遭到了包括美國以及歐洲各國在內的龐大監管阻力。之後Facebook 迭代幾次版本,向監管做出多次讓步,還是沒能成行,最終在2022年初,該項目以2億美元價格被出售,正式宣告失敗。

為什麼Tether活了、Libra死了?

關鍵是兩者本質上代表了兩種穩定幣模式的碰撞:Tether是「草根市場驅動、監管模糊」,Libra是「頂層設計、合規過度暴露」。

Libra 設計初衷是創建一個由一籃子貨幣支持的「超主權貨幣」, 這在本質上是對各國央行的挑戰。各國馬上警覺:一家美國科技公司憑什麼發行一個全球通用貨幣?這種「替代國家貨幣體系」的野心,讓它從第一天就陷入政治包圍。各國央行、監管機構一致反對,項目被迫不斷「降級」。

Libra 試圖做到全面合規、全球通用,但全球金融監管高度碎片化,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反洗錢、資本管制、外匯許可要求。於是 Facebook 要同時與幾十個國家監管機構談判、解釋、修改結構,這讓項目陷入「合規泥潭」。

同時,Libra 一旦推出,Facebook 就必須承擔銀行級監管責任、這對一家科技公司幾乎不可能承受。

另外Facebook 自身聲譽拖後腿。Facebook 被普遍質疑濫用隱私與數據。當它宣布要「發行全球貨幣」時,全球公眾和政府更擔心,是不是要用消費數據控制金融系統?這種品牌信任危機,加劇了政治與輿論壓力。

而Tether 的成功,是「務實+灰色地帶」的勝利。

Tether 從小生態做起,不挑戰主權,沒有試圖「替代貨幣體系」,它只是滿足幣圈一個迫切需求,即一個能隨時兌換、波動小的美元代幣。它專註在交易所、OTC、跨鏈結算等邊緣但增長極快的領域。這讓監管部門最初並未把它視為系統性風險。

獲得一定成長後,Tether 利用監管模糊換來靈活空間,長期註冊在離岸地區(如英屬維京群島),遊走在全球金融監管邊緣,這讓它能快速迭代、自由擴張,而不用等待各國批准。

它不需要先「得到許可」,而是「先做起來再調整」。Tether 不是由上而下規划出來的「系統工程」,而是直接響應市場最實際的需求,包括跨交易所搬磚套利、OTC 匯兌、DeFi 流動性池、新興市場(如土耳其、阿根廷)的美元替代,它從真實痛點出發,而不是理念出發。

Libra 想先改變世界再上路,Tether 是邊走邊試把市場做大。在金融領域,這往往決定了生死。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更合規的Circle,規模一直不及Tether 。

雖然circle穩定幣晚出現4年,但畢竟有著歐美這樣的發達市場,潛在規模更大,但其規模至今距離tether仍有較大距離,也是因為在合規建設上投入了這麼多的時間與精力,發展步伐必然是慢的。

05 Tether能否維持競爭優勢?

短中期內 Tether仍很有機會保持市場領先,但它面臨的監管、信任與競爭性威脅都是真實的,且可能在未來幾年改變格局。

穩定幣這門生意,過去關鍵是看誰膽子更大、路子更野,在監管來臨之前把事先做起來,挾「市場份額」自重,Tether這方面做得很到位。但隨著穩定幣成為顯學,監管框架逐漸建立起來,競爭要素在悄然生變。

穩定幣市場的核心競爭要素,總共可能有五六個,未來穩定幣的競爭,核心是「誰能讓人放心地把錢存在他那裡」。監管、透明度、流動性、生態、品牌,這五個維度都在圍著這個核心打轉,每一個都關乎「信任」。

這其中,監管合規性愈加可能會成為最硬的競爭壁壘。

能不能合法地「活下去」,哪家能拿到更多國家或地區的監管認可、持牌機構合作、甚至銀行賬戶支持,哪家就能拿下更多真實支付和機構客戶。USDC 就走這條路線,透明、合規、慢一點但穩。Tether 早期野蠻生長,但現在也在補這一課。

除了讓監管信任,也要讓用戶信任。這涉及到儲備金安全與透明度。用戶除了支付便捷性,還關心的是:「如果我現在拿著 USDT,要換成美元,有沒有真實儲備在背後撐著?」

因此能否提供及時、第三方可驗證的儲備報告,會是很重要的競爭力。Circle(USDC)就每月出審計報告,且是四大事務所的審計。Tether 也在努力改善,但透明度較Circle還有很大的距離。因此很多人會質疑Tether是否有足夠的美元儲備,以及是否會超發USDT。

流動性與網路效應方面,這是 Tether 的老本行、固有優勢,未來仍能持續,USDT 幾乎在每個交易所、每條主流鏈上都有深度部署,這讓它成為「加密美元」的默認選項。形成了慣性護城河。所以哪怕大家知道它監管風險大,也不容易馬上換掉。另外在新興市場的渠道布局,不是Circle短時間能趕上的。

技術層面,未來競爭點可能在兼容性與跨鏈能力,即能不能在以太坊、Tron、Solana、Layer 2 這些地方來回穿梭,無縫流動,技術上誰的跨鏈方案更穩、手續費更低、安全性更高,就能在 DeFi 生態中贏得用戶和開發者青睞。

Tether產品覆蓋廣,跨鏈部署成熟,USDT 在多條鏈(如 Tron、Ethereum 等)深度布局,便於在加密生態內保持廣泛可用性。Circle 最近也在做跨鏈互操作標準,預計未來也會有較強競爭力。

合作生態與使用場景方面,Tether有優勢。穩定幣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支付、儲值、結算的橋樑。誰能打通傳統金融(比如 Visa、PayPal、銀行 API),或在新興市場(像拉美、非洲)變成日常支付手段,誰就能形成真正的話語權。Circle在這方面相對cicle的劣勢需要進一步改善。

品牌方面,Tether長時間領先,新興市場廣泛布局,形成了比較強的用戶心智,但其合規不足也是很多人擔心的。Circle的合規牌如果能在多個市場打出來,未來機會很大。

綜合幾種核心要素來判斷,最可能的情況是,短中期內Tether 繼續維持領先,但份額小幅下滑。

原因在於,渠道建設、網路效應與現有流動性,可以幫助 Tether 抵抗短期衝擊。但監管趨嚴與合規度更高的競爭者,包括Circle,也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未來可能會發行的穩定幣,會在某些市場(尤其美國、歐盟)把穩定幣規模逐漸做起來,奪取用戶和份額。結果是Tether仍為第一,但市場份額被壓縮。

Tether也是認識到了這樣的危局,因此也就有了當下的諸多動作,包括與美國現任商務部長Lutnick 旗下投資銀行 Cantor Fitzgerald深度綁定,其美元儲備多在Cantor Fitzgerald進行投資;包括CEO頻頻在社交媒體發聲與外界溝通,包括在美國推出合規穩定幣,以及收購尤文圖斯的股票並謀求董事席位,都有向主流世界靠攏的因素在。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