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沙特阿美首席執行官:對中國石油需求持「相當樂觀」態度

 

資料照片:2019年10月15日,一艘中國遠洋運輸公司(COSCO)的船隻停泊在中國遼寧省大連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大連石油化工公司的油罐附近。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首席執行官星期一(10月21日)表示,沙特阿美對中國石油需求持「相當樂觀」的態度,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政府旨在促進增長的刺激方案。

沙特阿美首席執行官阿明·納賽爾(Amin Nasser) 在新加坡國際能源周峰會期間表示:「我們看到對航空燃料和輕質石腦油的需求增加,尤其是液體原料轉化為化學品的項目上。」

納賽爾說:「這在中國發生的情況很多,主要是因為化學品需求的增長。特別是對於過渡期,電動車和太陽能板需要更多的化學品。因此那裡的增長是相當巨大的。」

沙烏地阿拉伯是僅次於俄羅斯的中國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並持有一些中國煉油廠的股份。

與此同時,納賽爾在會議上表示,亞洲在能源轉型方面的進展遠比許多人預期的要慢得多,且不公平性和複雜性更高,他呼籲重新制定發展中國家的政策。

納賽爾指出,即使實現了轉型,隨著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全球南方國家對石油的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可能會顯著增長,儘管這種增長最終會停止,但隨後可能會出現一段較長的停滯期。

他在新加坡國際能源周會議上發表演講時表示:「如果是這樣,到2050年,實際上每天仍需超過1億桶石油。」

他說:「這與那些預測到時石油需求將會、或必須降至每天僅2500萬桶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每天短缺7500萬桶石油將對能源安全和可負擔性造成毀滅性打擊。」

納賽爾表示,各國應選擇符合其氣候目標的能源組合,以適合他們的速度和方式來實現。他說,「我們的主要焦點應該是現在可用的手段」。

這些措施包括鼓勵發展中國家對需要且負擔得起的石油和天然氣進行投資,並通過提高能源效率和發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優先減少與傳統能源相關的碳排放。

他指出,儘管全球能源轉型已投入數萬億美元,但石油和煤炭需求仍處於歷史最高水平,這給能源轉型計劃帶來「沉重打擊」。

亞洲消耗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能源,但其84%的能源需求仍依賴傳統能源。納賽爾說,替代能源並沒有取代對傳統能源的需求,而是主要滿足了消費增長。

他還提到,由於消費者在負擔能力和基礎設施方面存在困難,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向電動車轉型的方面落後於中國、美國和歐盟。

納賽爾表示,電動車的發展對全球其他75%的石油需求沒有影響,因為重型運輸和石化等大型行業幾乎沒有經濟上可行的石油和天然氣替代品。

發展中國家每年可能需要近6萬億美元來資助能源轉型,納賽爾呼籲它們在氣候政策制定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不過他說:「但亞洲的聲音和優先事項,就像更廣泛的全球南方國家一樣,在當前的轉型規劃中很難被看到,全世界都感受到這帶來的後果。」

(此文依據了路透社的報道。)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