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6 8 月

「更大的民主」决定维持现状!史无前例「大罢免潮」的政治启示:如何重整政局考验执政智慧

撰文.林良升

大罢免首波结果出炉,由反罢方取得绝对优势,形同民意再次确认朝小野大的国会生态。在更大的民主做出裁决后,赖政府应展现政治智慧,设法带领国家团结前进。

「今天过后,我们还有许多挑战,但我们要向全世界证明,台湾是一个有能力用宪政制度化解内部纷争的国家,更是一个能够在竞争过后,以民主精神团结彼此的国家。」7月26日晚间近9点,在24名立委与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案都确定遭选民否决后,赖清德总统透过脸书发文,对投票结果表达尊重接受,并强调台湾民主会因为一次次的公民参与,更加坚韧;罢免结果「不是某一方的胜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败」。

民意否决》票数大多未达门槛

尽管总统将酝酿超过一年的大罢免,定义为一场没有输家的公民集体行动,但同意罢免方在第一波投票中全军覆没,终究让许多人跌破眼镜;即使8月23日还要针对7名立委进行罢免投票,但要借此重塑国会席次结构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7月28日,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以「罢免结果不如人意,民进党身为执政党,责无旁贷」为由,引咎辞职。

不过一个多月前,这场由公民团体发动、获民进党支援,以改变国会结构为终极目标的大罢免行动,还曾气势如虹。

在国民党对民进党立委发动「以罢制罢」,却深陷伪造连署文件泥淖后,进入第三阶段罢免投票的蓝绿立委比数是「31:0」,让支持罢免方乐观期盼,能打破蓝白两党联手掌控的国会过半优势。

然而,7月26日的投票结果和罢团主观期待天差地远,除了不同意罢免的选民在所有选区都占上风外,24席被罢免立委当中,仅有傅崐萁、徐巧芯、叶元之等7人的同意罢免票数,高于该区选举人数4分之1的门槛。

夸张来说,根据台湾罢免制度,另外17名进入罢免投票的立委,过去几个月就算「躺在家里」,连一张反罢免票都催不出来,依旧能安然过关。

中正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蔡荣祥分析,即使被罢免立委多身处蓝营相对优势选区,但民进党也应有三成基本盘,大多数选区连25%同意票都催不出来,显示连传统绿营支持者也未被充分动员,可能原因是「知道对手是谁,但缺乏相对该支持的人选来凝聚选票」。

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苏子乔认为,这样的投票结果,证明全面罢免蓝委的作法形同「排除异己」,引起民众反感,恐怕缺乏正当性。

其实,引燃这场全面性罢免行动的火种,早在去年五月立法院蓝白党团通过「国会改革」法案就已埋下。

罢免立委王鸿薇团队核心成员蔡卡罗回忆,去年5月底,上万民众聚集在立法院周边的青岛东路及济南路,试图阻止蓝白阵营将充满争议的「国会扩权法案」强渡关山,「但他们没有要停的意思。」这让身为纺织业业务的蔡卡罗感到无力,最终决定留职停薪,全力投入罢免,将自我焦虑化为实际行动。

战略设定》绿营内部也分歧

但真正使星火酿成燎原之势的,是去年底立法院一口气修正了将改写中央、地方资源与事权分配的《财划法》、可能让宪法法庭实质停摆的《宪诉法》,以及明显针对罢免而来、更严格查验罢免连署者身分的《选罢法》。

当时,赖清德站上第一线,批评立法院强行通过三项法案,是没收民主国家的权力分立原则,除承诺执政团队会穷尽一切救济手段,守护宪政体制,也首次提出「民主的纷争,要用更大的民主来解决」这项论述。

但由在野党主导的国会,并未因总统发言而软化,今年初审查114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时,进一步大举提案冻删行政部门预算,甚至以大砍业务费方式,让监察院等机关不易运作。

平心而论,行政、立法两权冲突不断升高的过程中,执政的行政院与民进党立院党团,也未尽全力寻求与在野党达成共识,例如《财划法》从交付委员会审议到院会三读通过,历时超过半年,但财政部与行政院始终未提修法版本;中央政府总预算进行朝野协商时,民进党团干部也未针对在野党提出的预算案具体协商,形同刻意破局进入表决,落败后再诉诸舆论寻求支持。

此时,适逢本届立委就职将满一年、依法得以正式送出罢免提议,罢团趁春节连假积极冲刺,2月初陆续送出提案。但执政团队内部仍对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强力主张的「全面性大罢免」,存在正反两极意见。

《今周刊》3月间曾进行民调,当时愿表达意见的民众,有87.4%认为应打破行政立法两院僵局;但对于打破僵局的途径,受访民众在充分理解「大罢免」与「提出不信任案后解散国会全面改选」的利弊以后,多数认同两者皆为可行选项。

然而,随著以公民为主体的罢团连署情况势如破竹,「精准罢免」或「全面改选」的声浪,自然而然被淹没;民进党也在第二阶段连署后期正式站上前线,与罢团并肩作战。

反共论述》难获得广泛认可

但这股罢免烈火,在第二阶段连署通过、民进党正式登场,国民党也决定全力动员支持者反罢后,开始受到压制。

国民党智库副执行长凌涛直言,蓝营一方面比照选战高规格,试图催出基层组织票;同时也以「为什么非得要在选完一年就翻桌」等论述,积极与中间选民和民众党支持者对话,希望建构跨党派的「反恶罢防线」。

面对蓝营反击,罢团的主流意见是「国民党立委集体犯罪」,发起反共护台志工联盟的企业家曹兴诚就多次批评,国民党立委「朝拜」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后,就在国会乱推法案、滥删预算,为中共服务,必须让这批立委集体下台。

以结果论来说,在这次进行罢免投票的立委选区中,「不应无差别罢免」的票房,显然优于「反共护台」。

「反共护台的论述,和罢免立委的诉求差距有段距离。」苏子乔点出,总统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在总统大选中喊出「反共护台」,连蓝白候选人也很难反对,但作为立委罢免案主论述,难免陈义过高。

苏子乔分析,民众对区域立委的期待大致包括是否投入选区服务、有无努力问政监督,但这次罢免行动将现任国民党立委一律归类为「亲共」,等于在国内区分敌我,已略嫌过激;在偏蓝的选区主张,更难以获得认同。

其实,在罢免投票前,绿营内部就有人对「一刀切」的策略感到不安,一位积极投入罢免的地方民代坦言,多数选区民调持续显示,反罢方较占优势,同意方内部仅能寄望藉反方投票意愿较低,来通过罢免案。

这种期待也被「非绿选民」狠狠浇了一盆冷水。这波罢免投票,一共有七名立委得到的「不同意罢免票」高于去年一月的「当选票数」,即使部分选区去年有民众党候选人在内的多人参战,这仍可视作「大量非国民党支持者出面反罢免」的指标意义。

福利宣传》有效提高反罢热度

国民党党务高层分析,这次罢免投票能获非绿选民力挺的另一项关键,是国民党在立法院接连推出「国军加薪」、「普发现金」、「放假5天」三大民生法案,有效锁定经济选民,也让蓝委在选区宣讲时获得热烈回响。

尽管8月仍有第二波罢免投票,但由于被罢免的7位蓝营立委,选区优势比第一波24人更加明显,历时超过一年的罢免行动,极可能以回到原点作收。赖清德政府势必得另寻他路,才能化解对立纷争。

「赖总统得去做一些他过去不愿意做的事」,台大社科院院长、政治学系教授张佑宗指出,大罢免全盘尽墨,代表赖清德口中「更大的民主」,再次确认既有国会结构,赖政府未来的近3年任期,如果想顺利推动政务,只有与在野党进行政治协商与谈判一途。

《今周刊》3月进行的民调也曾询问,若国会全面改选后,民进党未能取得过半席次,总统是否应邀请在野党共组联合政府,愿提供意见的受访民众当中,有逾7成表示同意。但经过一场激情的罢免攻防后,国会结构依旧不动如山,执政团队是否应向在野党递出橄榄枝,值得赖总统深思。

对于组成联合政府、或干脆交由国会最大党组阁,张佑宗直言「建立惯例都有一定难度」,就连实施双首长制、过去曾有「左右共治」前例的法国,现任总统马克宏面临朝小野大困境时,也未任命在野党人士出任总理。

苏子乔认为,赖清德的执政风格势必要做出调整,「不一定要给在野党组阁,但可用更和缓的方式面对在野党的制衡。」他也指出,行政院可加强与立法院沟通,不需要每项争议法案都提覆议或释宪;用内阁改组来回应罢免结果,也是未来可以想像的作法。

前面提到,在野党提出的种种法案虽非执政团队所乐见,但在立法过程中也非总是铁板一块,例如国民党团版的《财划法》修正草案,要求中央下放的统筹分配款金额,远高于实际三读通过、纳入民众党团版精神的版本。民进党团与行政院未必永远只能坚壁清野,让朝野谈判沦为零和游戏。

再以蓝白主导通过的「普发现金」案为例。由立委修正特别条例、增加行政部门预算支出的方式,固然有违宪疑虑;但行政院也能有折衷做法,例如可考虑承诺以「重提法案、纳入在野党普发现金主张」为原则,请立法院同意覆议三读法案后,重启修法程序,既恪遵宪法也回应民意,避开已反复上演多次的覆议、释宪冲撞。

追根究柢,每当出现税收超征,就会争论是否应普发现金的原因,在于现行《预算法》未明确规范超征税收用途。政府应在这次争议过后,推动《预算法》修法,明定超征税收产生的岁计賸余,应优先拨补劳保、公教退抚等关乎全民权益、且存在巨大财务缺口的项目,如此一来,既能避免未来可能的普发现金争议,也能达到实质还税于民的目的。

体制缺陷》倒阁之外盼有务实做法

但长远来看,台湾独步全球的宪政体制,才是难化解朝野纷争的本源。

前立委林浊水直言,依现行体制,当立法院出现朝小野大生态,总统无法否决立法院通过的法案,也无法主动解散国会,打破僵局的唯一途径,就是由立法院主动提出、通过不信任案,总统才能解散国会寻求民意,「但这个制度违背人性,形同虚设。」没有立委会想在任期结束前提倒阁,重新投入选战。

大罢免正是在宪政制度缺陷下形成的完美风暴,林浊水认为,蓝绿两党这次都已吃足苦头,应趁此机会重新检视宪政架构,并透过修宪手段,避免政治僵局再度发生;但我国修宪门槛极高,透过政治解决也许是更务实的手段。

其实,挺过罢免危机的蓝营内部,也不排斥朝野和解的可能性,蓝委牛煦庭就说:「我们都应该冷静下来,思考未来的方向。」另位蓝委廖伟翔也表示,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消除仇恨、团结彼此、抚平裂痕,让国家重回正轨、社会回复正常。国民党党务人士点出,过去一年,朱立伦已多次喊出朝野需要沟通对话,是赖总统没有打开大门,「球在赖总统手上。」

去年总统立委大选,台湾选民集体做出让行政立法两权「分立制衡」的决定,一年半前的民意,透过对24位立委的罢免投票结果,重新获得验证。

当下,正是赖清德总统展现政治智慧、抚平撕裂伤痕,领导国家团结前进的关键时刻。

※本文由今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你可能也会感兴趣》

毕生积蓄3200万被骗光!帐面一度赚破亿,兆丰银行退休襄理血泪告白:诈骗集团如何用郭台铭诱我上钩?

鸿海暂停交易东元也是!李镇宇:看来不大像两件事!2317股价170后,还有利多能加持看300元?

瞄准2026年高股息!0056、00919、00918…谢富旭传授「未来配息」估价术,想领8%殖利率买点曝光

推轮椅的,有时比坐轮椅的还老!父母相隔23天过世,施升辉决定让自己「善终」:好好活、不拖累子女

台版CBAM明年启动!首波锁定水泥与钢铁,2027年正式申报、收费时程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