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樂羽嘉
如果你習慣在傍晚小酌幾杯酒精飲料來放鬆壓力,是時候考慮換個更健康的方式了。兩位心臟科醫師與一位合格營養師一致指出,這個紓壓方式其實會傷害心臟健康,就連紅酒也不例外。
來自加州MemorialCare Saddleback醫學中心的心臟科醫師德魯利(Dr. Paul Drury )表示,「過量飲用紅酒或酒精,對心臟健康沒有任何好處。」
根據研究,紅酒中的酒精與某些抗氧化物成分,可能有助預防導致心肌梗塞的冠狀動脈疾病。
然而,目前醫學界還沒有完全理解紅酒與心臟病風險降低之間的關聯。紅酒中的抗氧化物,尤其是多酚(polyphenols),可能有助保護心臟血管內壁。其中一種最常被提及的成分是白藜蘆醇(resveratrol)。
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可能可以保護血管、降低壞膽固醇(LDL)、預防血栓形成。
部分研究顯示,白藜蘆醇與降低發炎反應與凝血風險有關,但也有其他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對心臟的保護效果並不顯著,學界仍認為需要進一步研究確認。
德魯利醫生強調,酒精本身的負面影響遠大於健康益處。與其喝紅酒,還不如直接吃紅葡萄更健康。
紅酒中的白藜蘆醇主要來自葡萄皮,吃葡萄或喝葡萄汁也可能獲得類似的心臟保護效果。不過,目前還不清楚吃這些食物是否與喝紅酒一樣有效,也不清楚需要攝取多少白藜蘆醇才具有保護效果。
美國亞特蘭大健康系統(Atlantic Health System)心臟科醫師威斯布洛特(Dr. Joshua Weisbrot)解釋,喝酒會讓血壓立刻短暫下降,所以喝酒後我們會感覺比較放鬆、壓力減輕。
臨床營養師、凱斯西儲大學營養學系講師瑪瓏(Lindsay Malone)補充說,喝酒後,血管可能成為血管擴張劑,立刻擴張血管並暫時降低血壓。
「這一部分是因為酒精會影響一氧化氮的路徑,並透過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鎮靜效果,」她解釋。
儘管酒精在飲用後會立即使血壓降低,威斯布洛特強調不應該把酒精視為降血壓藥物的替代品,因為兩者的作用機制完全不同。三位專家都指出,雖然酒精可能在短期內使血壓下降,從長期來看反而會升高血壓。
瑪瓏說,「飲用幾小時後,尤其是喝了好幾杯之後,你的身體反應會是交感神經活性反彈上升,導致血壓升高。所以即使你覺得放鬆,你的心血管系統可能正處於準備備戰的狀態。」
德魯利也同意這點,並補充說,通常在飲酒12小時後,血壓會開始上升。
即使每天適量喝酒,長期可能還是有害健康。
「多項研究顯示,即使是每日適量飲酒的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也比較高,」德魯利解釋,「而且一旦減少酒精攝取,即使其他生活習慣不變,也有助於降低血壓。」
瑪瓏指出,研究中存在所謂的「J型曲線」,也就是很少喝酒的人或許可以稍微降低心血管風險,但這些益處在飲用量略為增加後很快就會消失,甚至反轉,即使每天只喝一杯多一點也不例外。」
美國心臟協會(AHA)建議,最安全的飲酒方式不是每天喝,而是低頻率、低劑量,完全不喝最好。酒精成癮風險高,而且與多種健康風險有關,包括某些癌症風險增加、心律不整與心臟衰竭、高血壓、肝臟與胰臟疾病、中風、體重增加與肥胖。
(資料來源:Parade、Mayo Clinic)
【延伸閱讀】
美國街頭為何見不到中國車?護理師親測,買一台中國電動車有多難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