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6 8 月

為什麼最有殺傷力的反擊,是一句話都不說?知名律師專用這招對付說謊的人

作者: 傑佛森・費雪

為什麼最有殺傷力的反擊,是一句話都不說?

如何停頓、何時該停頓

如果你想掌控自己的說話方式,就得學會適應沉默,別無他法。那麼你將用沉默表達什麼呢?

停頓帶來的沉默確實能傳達一些訊息。再次強調,沉默或許沒有聲音,但不代表沒有溝通。你可以試著想想停頓所傳達的不同訊息和訊號:

● 在他第一次說「我愛你」之後停頓。

● 在她問「你喜歡我的新洋裝嗎?」之後停頓。

● 在所有人大喊「驚喜!」之後停頓。

● 在她問「你昨晚去哪了?」之後停頓。

停頓對某人而言代表什麼意義,大部分取決於停頓時間的長短。舉例來說,如果我沒有在五分鐘內回復你的訊息,通常沒什麼關係。但是五天沒有回呢?那麼我就會傳達出某種意思了。

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我將簡單說明其中的區別,以及如何根據沉默持續的時間,善加利用停頓的獨特優勢,將每個安靜的時刻轉化為有利的溝通工具。

短暫停頓就像戴上老花眼鏡

短暫停頓介於一到四秒之間,能夠強調並聚焦在特定的字詞上,就像戴上一副老花眼鏡來閱讀細小的文字。你會看得更清楚。

短暫停頓傳達出你即將說的話經過深思熟慮,已經花時間衡量並斟酌用詞。

舉例來說,假如辦公室里有人問你:「今天下午能把報告做好嗎?」短暫停頓能夠改變你對狀況的掌控:

● 你沒有停頓,立刻反駁對方:「我已經說過我沒辦法。」

● 停頓四秒後,你緩慢回應對方:「我已經說過我沒辦法。」

你在腦海中第二次念出同一句話時,是否語氣有所不同?只需要幾秒鐘,你的語氣就聽起來更堅定,對自己更有把握了。

讓我們再試一個更簡單的例子。這一次,想像有個朋友問你:「你過得好嗎?」請注意下列兩句語氣上的差別。

● 你沒有停頓,而是脫口而出:「我很好。」

● 停頓三秒後,你回答:「我很好。」

聽出來了嗎?立即回答對方顯示出你幾乎沒有思考就說出口,更像是不屑回應或隨便回答。甚至聽起來不太真誠。然而,加上一個停頓,就表示你思考過自己的答案。這也讓你的回答更有力、效果更好。你確實知道自己過得很好。

短暫停頓非常適合回答一般的問題,尤其是在面試或庭外口頭取證的場合更有效。我會建議客戶,在對方問完問題之後、自己要回答問題之前,加上幾秒鐘的沉默。請記住,以呼吸作為開場白。這不僅讓你有時間在腦海中思考並重播對方的問題,你說出口的話也會更穩重、更能掌握狀況。

短暫停頓也是用來強調特定用詞的好方法,例如在說出笑點或機智妙語之前⋯⋯停頓一下。沉默就像懸疑故事一樣吸引你的注意力,它會激發人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忍不住想知道你接下來會說什麼。

這也是對話式呼吸如此重要的原因,這屬於短暫停頓。通常來說,你在說話時會照常吸氣,並在吐氣時把話說出口。對話式呼吸的吸氣時間總共是三秒鐘,這段時間剛好能讓你重新集中注意力,並在吐氣時以控制得當、平穩的語氣說話。

無論是在教室、會議室或客廳,在回應前先停頓一下的人幾乎都表現得更穩重自持、更有自信。

延長停頓就像照鏡子

延長停頓會介於五到十秒之間。超過這個時間就不算停頓,而是暫停休息。

短暫停頓是為了集中注意力,而延長停頓則是為了反思。延長停頓就像一面雙面鏡,不僅能讓你反思自己的回應,更重要的是,也能迫使對方自我反省。

每當有人冒犯你,或是侮辱、貶低你的時候,延長停頓將是你最大的武器。原因如下:

1. 五到十秒的沉默足以讓對方有時間思考自己的言詞。他們說出的評論還回蕩在空中,往往令他們質疑或懷疑自己傳達的訊息。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對方會利用這段沉默的空檔,在你回應之前就脫口說出「我很抱歉」或「我剛剛不該這麼說」。

2. 沉默永遠不會被錯誤引用或曲解。什麼都不說總比說一些傷人的話還好得多,因為這種話一定會被列入你們的交往紀錄里,每次遇到問題就會再度出現。

3. 說最後一句話的人往往會以失敗收場。在談判時,人們總說先發言的人會輸;但是在爭論時,情況卻正好相反。為什麼呢?因為要應對說出傷人的話的人,唯一的方法就是說一些更傷人的話。唯一能贏過對方尖銳評論的是更加尖銳的評論。當你強迫自己說最後一句話時,可能會成為那個必須先道歉的人。藉由在對話中插入延長的停頓,你可以阻止自己說最後一句話,讓對方的言詞赤裸裸的攤在陽光下。

延長停頓特別適合用來對付不誠實的人。

各位可以想像,我身為訴訟律師,聽過很多證人說謊。當你已經對此見怪不怪時,如果別人對你說謊,你一點也不會感到驚訝。即使他們已經進行過宣誓。

我曾處理過一起案件,在庭外口頭取證的階段,我很清楚證人在對我說謊。

我很清楚他在說謊,因為我手上握有證據。對方是大卡車司機,先前開車撞到我的客戶,卻將車禍歸咎於另一輛車。但這位司機的手機紀錄顯示,他在意外發生的當下用手機傳了一則簡訊,在事故發生前也傳過好幾則。他不知道我手上有這些紀錄。

「你有沒有在開車時傳簡訊?」我直截了當詢問。

「沒有,」他堅定的回答,「我從來不會在開車時傳簡訊。」

他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用了斷定的語氣:從來不會。

每當有人使用斷定的語氣,往往是在自找麻煩。如果他們要說「從來不會」,就必須是從未做過這件事。

我用長達八秒鐘的延長停頓,讓他的話回蕩在空中。

他的視線逐漸飄移、掃視桌子周遭;他開始在座位上挪動身子。他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自己所說的話,於是他打破沉默,改口說:「我是說,我剛才說『從來不會』,但我想我有時候還是會這麼做。我的意思是,這取決於當時的情況,你知道的。我真的不記得了。」

他犯了第二個錯誤,開始言詞反覆。在德州,我們會說這個人像螯蝦一樣臨陣脫逃、出爾反爾(crawfishin』)*。我又延長停頓時間,這次長達十秒鐘。時間長到足以令人覺得不適。

誠實的人不會介意停頓所帶來的不適。在雙方沉默時,誠實的人很清楚自己沒有什麼好隱瞞。相對的,不誠實的人往往無法忍受沉默。對方保持沉默時,不誠實的人通常會覺得自己必須證明一切。他們感覺到你沒有上鉤,不相信他們的謊言。所以,他們會一邊在腦中設想你在想什麼、又會說什麼,一邊主動填補對話中的空白。他們往往會因為急於填補空白而露出馬腳。

摘自天下文化《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作者:傑佛森・費雪(Jefferson Fisher)

身兼訴訟律師、作家以及講師,他的工作是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的爭執和對話中有效溝通。他憑藉實用的影片和真誠的個人魅力,吸引世界各地數百萬名追蹤者,其中不乏名人和世界領袖。他是備受歡迎的溝通講師,曾受邀到《財星》雜誌五百大企業以及政府機構演講,並有成千上萬的人訂閱他的實用電子報和Podcast頻道。費雪是德州法律委員會認證(Texas board-certified)的專業人身傷害律師,也是「費雪事務所」(Fisher Firm)創辦人,負責協助全美各地的人們獲得值得信賴的法律服務。目前他與妻子和兩個孩子居住在德州博蒙特(Beaumont)。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