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從自由雕塑公園出發:我們把索賠與追責寫在公路上
一、啟程:風起於洛杉磯的自由雕塑公園
9月6日下午三點,自由雕塑公園內旗幟招展,風聲與口號聲交織。志願者們正忙著最後的準備:有人檢查發電機,有人調整燈箱字幕,還有人細心地把「END CCP」的貼紙一一撫平在車門上。園區中央矗立著那座「中共病毒」雕塑——高逾五米、重達六噸,通體金屬,刺突森然,在陽光下閃著冷峻的光芒。
那不是冰冷的物體,而是一聲凝固的控訴。這個雕塑正出自於雕塑家陳維明老師之手–我們這次活動的組織者,也是我們此次行動的精神領袖。當陳維明老師發出出發口令,發動機的轟鳴聲同時響起——那不僅是車輛的回應,更是一次跨越十六州的呼喊:「讓中共為病毒負責!」
二、第一站:沙漠炙熱與城市光影
車隊的第一站是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沙漠的熱浪撲面而來,街道上卻人潮湧動,燈火輝煌。與美國許多寧靜的州份不同,這座城市的喧囂似乎在提醒我們:自由與慾望同樣熾熱。當「CCP VIRUS」雕塑隨車駛入拉斯維加斯大道,人們紛紛駐足、拍照。那一刻,病毒的象徵被帶進了娛樂之都的心臟。我們在 South Point Hotel 門前留下了巡遊的第一張集體合影——從此,每一英里都成了歷史的見證。
三、夜宿邊陲:在霓虹與露水之間
夜幕降臨,車隊駛入 Henderson 的 Railroad Pass Casino 停車場。管理方告知:非住客不得在卡車位留宿。隊友迅速應變,在旁邊的 Ramada 酒店開了一間房,團隊才終於安頓下來。那天大家都餓壞了,幸好法師在洛杉磯準備的食物派上了用場。燈光閃爍的停車場,成了我們臨時的家:有人在車鬥上看星星,有人支起帳篷,房車則成了移動宿舍。霓虹燈忽明忽暗,像在默默記錄這一夜的漂泊。
四、故障與默契:停在路上的團結
9月7日上午,LED 顯示屏突然宕機。團隊並未慌亂:有人修線路,有人找工具,還有人用鏡頭記錄這一切。原地檢修的幾個小時,讓車隊有了另一種默契——誰有空,誰就去最需要的地方。這種默契,也許比機械更能驅動一場信念之旅。
五、胡佛水壩的回聲
中午過後,幾輛車分頭去了著名的胡佛水壩(Hoover Dam)。陽光強烈,水面如碎銀閃爍。有人對著峽谷高喊:「Hold CCP Accountable!」聲音在岩壁間回蕩,又被風帶回。那一刻,我們都知道,這趟旅程不僅是車輪的移動,更是信念的擴散。
六、夜行亞利桑那:疲憊與堅持
下午兩點,車隊繼續東行,駛向亞利桑那州 Seligman 附近的休息區,行程 159 英里。抵達時已近黃昏。這裡可以洗漱,卻無處做飯,也沒有淋浴。大家分發薯片、水果、麵包。疲憊被風吹淡,夜色漸深。帳篷、車斗、房車——各自的「江湖」安靜地鋪開。凌晨的溫差刺骨,露水在車窗上結成一顆顆亮點,彷彿烙印在我們心頭。那是第一夜的印記,也是一場信念之旅的起點。
七、新墨西哥的長夜:七百英里的遷徙
9月7日上午,我們原計劃在亞利桑那州的 Flagstaff 市進行一次繞城巡遊,展示雕塑車和橫幅,讓更多當地居民了解我們的訴求。然而,因雕塑車體積過大、路況受限,未能進入城區。短暫討論後,車隊決定繼續東行。
從亞利桑那駛向新墨西哥,這一段足有七百英里。沿途荒漠連綿,風聲裹挾著車輪的轟鳴。」經過十多個小時的兼程,夜幕降臨時,車隊終於在新墨西哥州的卡車停車場停下。天邊的星光像極了故鄉的夜色,卻更加遼闊。那一夜,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發動機殘留的餘溫和信念的餘燼。
次日清晨,車隊整裝出發,目標是德克薩斯州的米德蘭。這趟跨越三個州的路程,成了巡遊最艱苦也最難忘的一段。
—— 未完待續 ——
來源:北京之春
作者:彭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