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 8 月

WSJ:馬斯克在美國有麻煩時 在中國的路也越來越窄

華爾街日報報道,隨著馬斯克在美國面臨日益加深的商業和政治挑戰,他在另一個最重要的市場——中國,也同樣遇到了麻煩。

WSJ:馬斯克在美國有麻煩時 在中國的路也越來越窄

u/Kruzat, CC BY-SA 4.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有段時間,特斯拉是中國道路上最火的汽車,馬斯克也在在北京備受追捧。政府官員向這家公司提供了大量優惠,這是一項有意為之的戰略,目的是通過引入特斯拉的技術來加速中國電動車行業的發展,並刺激競爭。特斯拉的銷量迅速增長。

但風險一直存在,那就是特斯拉可能會落後於自己幫助催生的競爭對手,而且現在正成為現實。

隨著其他中國車越來越受歡迎,特斯拉的市場份額大幅縮水。同時,馬斯克在華盛頓作為北京合作夥伴的形象也受到打擊,因為他和特朗普的關係惡化。

中國消費者表示,特斯拉的車型越來越顯得老套,不符合本地口味。目前中國自主設計的高端電動車配備了特斯拉通常沒有的功能,比如多個大屏幕可以看電影和玩遊戲、用來冷藏飲料的冰箱,以及車內自拍相機。

生產電動車和電池的比亞迪,以及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最近都宣布研發出能在短短五分鐘內為汽車充電的新技術。

中國的特斯拉員工表示,他們曾向總部反映公司產品老化的問題,但通常很難得到及時回應。銷售人員在沒有最吸引人的車型可賣的情況下壓力越來越大,內部的不滿情緒也在積累。

很多中國消費者仍然認可特斯拉作為電動車先鋒的品牌形象。而且這家公司在政府里仍有支持者。

中國領導人把特斯拉視為成功外資投資的典範,也是幫助中國打造以可再生能源、電動車和電池為中心的綠色經濟的有益合作方。

隨著今年中美貿易緊張加劇,知情人士說,中國總理李強明確表示,特斯拉在中國的業務不應成為任何報復措施的目標。

但北京並未批准特斯拉的所謂「全自動駕駛(監管版)」輔助駕駛軟體全面,這項技術是特斯拉希望在未來主導交通行業的核心,同時也是中國公司也在努力掌握的技術。

與此同時,馬斯克和特朗普的公開決裂,也在削弱他對北京的價值。

今年一月,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曾在華盛頓會見馬斯克,並表示北京希望他能在中美關係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一位知情人士說。

不過,知情人士表示,馬斯克對中國方面的示好並不買賬。而且,由於馬斯克和特朗普的矛盾,北京不再把特斯拉首席執行官視為地緣政治資產,也會避免公開拉攏他。

「特斯拉對中國仍然重要,」一位與中國官員有接觸的人說,「但對當局來說,扶持本土公司仍然更重要。」

對馬斯克來說,在與華盛頓保持距離後,他曾表示會重新專註於特斯拉,而在中國取得成功至關重要。

中國是特斯拉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收入市場,也是公司最大的生產和出口中心,佔全球汽車交付量的大約一半,並為全球生產提供零部件。

事實上,隨著特斯拉在美國和歐洲的銷量下滑,中國的重要性反而在上升。中國也是馬斯克重視的技術,例如全自動駕駛和無人計程車的試驗場。

特斯拉和其他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一樣,在中國降價銷售,並計劃在2026年推出新款Model Y SUV,希望能在當地提振銷量。

然而,馬斯克似乎並不願意為這個市場做太多讓步,而是依賴特斯拉在質量和技術方面的聲譽來保持在中國的領先地位。

特斯拉公司在四月份的財報展示中談到中國市場時表示,雖然普遍看法是競爭對特斯拉不利,但公司認為競爭會加快電動車普及,長期來看有助於特斯拉的銷量。

許多專家認為,特斯拉在中國的前景仍然不明。美國公司在中國一開始往往能成功,但當本地競爭對手擴大規模、政府政策向國內冠軍傾斜時,就會逐漸落後。

2000年代初期,摩托羅拉就曾被中國公司趕出市場,當時政府通過要求共享技術和採用華為制定的電池標準,來向這家美國公司施壓。

蘋果在2023年是中國的智能手機銷量冠軍,但現在已落到華為和另一家中國品牌之後,原因在於後者提供價格更低卻很受歡迎的功能。蘋果的下滑還受到政府官員使用限制和支持本土廠商的刺激政策的影響。

受到壓力

「你永遠不要低估馬斯克和特斯拉的韌性,」曾任通用汽車高管、現經營汽車諮詢公司的邁克爾·鄧恩說。不過他也表示,馬斯克可能很清楚,很多跨國公司在中國都有「保質期」,所以也在考慮在印度等地投資,以防中國市場變得更難經營。

鄧恩說,馬斯克「在中國的業務可能更接近日落,而不是日出」。

特斯拉在中國面臨的最直接挑戰是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儘管中國的電動車市場正在快速增長。

今年5月,特斯拉在中國銷量略低於4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30%,而新能源汽車市場(包括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整體增長了28%。

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今年5月,特斯拉在這個品類的市場份額降到4%,相比2021年初的11%大幅下滑。主要競爭對手比亞迪在電動車和插電混動車市場的份額約為29%。智能手機廠商小米在去年才開始賣電動車,如今市場份額約為3%。

接受採訪的購車者表示,特斯拉看起來不再像以前那麼前衛,同時政府對特斯拉的限制也進一步影響了受歡迎程度。

34歲的錢洋(音)說,他以前有輛特斯拉Model
3,周末開著很享受,但去年他的國企僱主告訴他,出於安全考慮,不要把特斯拉停進公司院內。

中國從2021年起限制政府和軍隊人員使用特斯拉,理由是擔心汽車收集的數據可能導致國家安全泄露。儘管特斯拉在中國建立了本地數據中心來緩解這些顧慮,一些地區也放寬了限制。

錢洋賣掉特斯拉,用34,000美元買了一輛小米SU7電動轎車。現在他成了小米車的粉絲,這輛車搭載了「小愛」語音助手,可以執行開門等操作,還能和其他小米設備互聯。

「你知道那種下班時的感覺嗎?可以直接在車裡對小愛說,遠程打開房間里的空調,那簡直太幸福了。」錢洋說。「特斯拉現在就像蘋果手機一樣,變得沒有靈感、乏味,再也沒有革命性功能了。」

中國的特斯拉銷售人員表示,額外的功能會降低電池續航並影響加速性能,他們正鼓勵顧客關注特斯拉的安全記錄。但他們私下也抱怨,面臨日益加大的內部銷售目標壓力。

一位北京的銷售人員說,他的銷售目標最近從每周通常賣四輛提高到每天至少賣一輛。他說,最近幾個月,很多同事每天工作12小時,以前是10小時。

知情人士說,2021年初,中國團隊向總部提交的報告里指出,當地消費者希望汽車能與智能手機無縫連接,並增加更多娛樂應用。

但總部在美國的特斯拉高管回復說,這些功能不是優先事項。

這位人士說,特斯拉中國戰略團隊在2023年和2024年再次提出這個問題,但又被敷衍了。特斯拉從2023年開始確實為當地用戶引入了包括芒果TV在內的一些受歡迎的中國應用,但特斯拉車主可以使用的應用仍比中國品牌少。

知情人士說,幾年前,特斯拉最初曾承諾要設計一款讓中國消費者感覺更有本土特色的新車型,但後來擱置了這個計劃,因為其他優先事項取而代之。

馬斯克轉而採用設計更實惠車型的策略,通過去掉或簡化現有車型的功能來降低成本,並使其更容易在現有生產線上大規模生產。

包括計劃中的新款Model
Y在內,一些員工和分析師對這種策略持懷疑態度。他們擔心,如果價格沒有明顯優勢,這些「簡化版」車型會很容易被本土競爭對手超越。

特斯拉在中國最暢銷的車型Model Y
SUV起價約為36,700美元。而競爭對手比亞迪的電動SUV海獅07起價約為26,400美元。

自動駕駛受阻

特斯拉未能在中國全面推出FSD輔助駕駛服務,也加劇了問題。

不同於通過預設規則應對大部分情況的傳統軟體,特斯拉當前的FSD基於AI系統,依靠數百萬段實際路況的視頻來學習駕駛。

這套系統主要用美國的數據進行訓練,被認為是技術領先者,並在2024年初已在美國廣泛推出。FSD能幫助駕駛者泊車、在城市街道和高速公路上導航。目前,駕駛者仍需要在方向盤後保持注意,隨時準備接管。

馬斯克希望在中國推出FSD,不只是為了提升銷量,還因為中國的電動車市場能產生大量數據,能幫助改進FSD的能力,從而鞏固特斯拉的全球領先地位。

中國公司也在推進使用自動駕駛技術的無人計程車服務,包括百度和小馬智行運營的數千輛無人計程車。特斯拉在6月於奧斯汀推出了無人計程車,但在中國沒有投放任何無人計程車。

知情人士說,由於審批遲緩,特斯拉今年2月開始通過空中下載更新,向用戶推送FSD在美國版本中包含的城市導航等部分功能,鑽了中國規定的空子。

當時,中國車企發布大更新前需要獲得官方批准,小更新通常只需通知主管部門。

這些人士說,特斯拉的做法惹惱了一些官員,促使監管機構明確要求車企在發布任何駕駛輔助更新前都要獲得批准。

特斯拉隨後叫停了這些更新。但為了保持用戶興趣並收集反饋,特斯拉在3月宣布將提供一個月的免費試用FSD部分功能。監管部門再次要求特斯拉停止,表示不應把駕駛者當「小白鼠」。

今年3月底,小米的駕駛輔助技術發生事故後,中國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對整個行業的監管。

疫情前幾年,特斯拉在中國的處境與今天的掙扎形成鮮明對比,當時中國領導人似乎願意不惜一切代價拉攏馬斯克。他們希望特斯拉在中國的擴張能刺激表現平平的本土車企,並推動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發展。

中國官員將這種做法,比作鯰魚效應。

中國向馬斯克和特斯拉提供了廉價土地、低息貸款和稅收優惠。2018年,特斯拉宣布計劃在上海建設首座海外汽車工廠,成為首家獲准在中國獨資生產汽車的外國車企。

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激增,上海工廠的出口量也隨之增長。

特斯拉的存在對北京也帶來了回報,激發了消費者對國產電動車的興趣,加快了中國電動車供應鏈的發展。

很快,一些中國汽車製造商開始採用特斯拉的技術,比如「巨型一體壓鑄」,通過高壓鋁合金壓鑄一次成型車架,將數百道製造工序合併為一步,從而節省成本和時間。

小米就是效仿的公司之一。

2023年4月,上海的一屆年度車展上,中國車企的進步讓與會者震驚。在疫情期間,西方汽車高管很難進入中國。但這次,他們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街景,到處都是電動車,車輛的技術水平遠超預期。

總部位於上海的戰略諮詢公司Automobility首席執行官比爾·魯索說,馬斯克當初來中國是為了利用低成本和龐大的市場,但他沒有預料到中國的反應。

「他沒想到的是,中國公司也會這麼做,而且很可能會做得比你更好,」魯索說。「他犯了所有外國汽車製造商都會犯的同樣錯誤——低估了中國超越你、創新能力的速度。」

電池和機器人

對馬斯克來說,現在一個大的風險是,同樣的模式,可能在特斯拉寄望未來增長的其他業務中重演。

今年3月底,特斯拉開始從新建成的上海工廠向澳大利亞出口「Megapack」電池,這是一種用於電網規模儲能的產品。這是北京希望發展的業務,寧德時代等多家公司也在進入這個領域。

馬斯克還希望特斯拉能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他說這個業務未來有望帶來超過10萬億美元的收入。

知情人士說,特斯拉目前計劃在美國生產數千個Optimus人形機器人,這一目標依賴中國供應商提供包括行星滾柱螺桿和機械手電筒機在內的關鍵零部件。

中國供應商的工程師曾與Optimus團隊加班合作完成設計。這些供應商的高效率讓特斯拉把部分組件成本壓得極低,以至於即便在華盛頓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後,公司也沒有暫停發貨,知情人士說。

如今,中國也湧現出一批機器人創業公司,比如宇樹科技和Agibot,正準備與美國公司競爭。隨著中國供應商與特斯拉合作,這個進程可能會加快。

「只要拿到特斯拉的合同,國內機器人公司會更願意跟你合作,」一位Optimus供應商的市場經理陳峰說。「特斯拉又能當鯰魚了。」

在最近一次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表示,他認為Optimus是這個領域的第一。但他也擔心中國最終會主導這一領域。

「我有點擔心,在排行榜上,第二到第十都會是中國公司,」馬斯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