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 9 月

「一問三不知」,特朗普提名的大使遭網民「群嘲」

不知道美國對新加坡貿易順差額、不敢回應是否同意對新施加關稅……當地時間7月9日的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確認聽證會上,由總統特朗普提名的美國駐新加坡大使人選安賈尼·辛哈(Anjani
Sinha)的「一問三不知」的表現引發關注和爭議。

綜合新加坡《海峽時報》、亞洲新聞台(CNA)等10日報道,面對民主党參議員塔米·達克沃思(Tammy
Duckworth)的質詢,辛哈可謂「節節敗退」,令達克沃思當面質疑他只想去新加坡「過好日子」。辛哈還遭到新加坡網民「群嘲」,稱他比起大使(Ambassador)更像「尷尬大使」(Embarassador)。

從報道來看,達克沃思從開始提問前,就毫不掩飾她對辛哈的不信任。她對辛哈強調,駐新加坡大使「不是一個可以一時興起,或者因為你覺得它會很光鮮、新加坡很宜居就能接手的職位」。「坦白說,我認為你並不是特別適合這個職位,而且我擔心你對新加坡的匱乏了解,會在無意中對我們的關鍵關係造成摩擦。」

「一問三不知」,特朗普提名的大使遭網民「群嘲」

達克沃思聽證會截圖

達克沃思隨後表示,她會給辛哈一個機會來「打消」她的疑慮。

她拋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美國對新加坡究竟是貿易順差還是逆差。雖然在這道判斷題上辛哈過關,但當被問及去年的順差額有多大時,辛哈先是回答「800億美元」,後又改口為「180億美元」。對此,達克沃思指出,正確數字是28億美元,而他的答案與其「相差甚遠」。

接下來,兩人又就辛哈是否支持對新加坡施加關稅進行了長時間的「拉鋸」。達克沃思問辛哈,既然美國對新加坡沒有貿易逆差,那麼他是否支持特朗普對新加坡商品徵收10%關稅的決定?如果美國對新加坡施加高達25%關稅,他又打算如何向新加坡解釋?

辛哈則一直拒絕給出正面回答,僅稱他「相信總統關於自由貿易的決定」,並強調將努力與新加坡政府維持對話,「對話尚未結束,大門尚未關閉」。然而,新加坡「8world」新聞網指出,事實上,特朗普政府已於4月宣布對新加坡徵收10%的「基準關稅」,至今保持不變。

辛哈 聽證會截圖

在其他問題上,辛哈的表現也令達克沃思不滿意。達克沃思問,新加坡何時將輪值東盟主席國,辛哈沒能答上來。達克沃思接著又問,擔任東盟主席國對新加坡意味著什麼,以及美國海軍與新加坡的合作情況等,辛哈的回答也被批評過於「寬泛」、缺乏重點或具體案例。

這讓達克沃思直言:「我在試圖幫你了,但你連功課都沒做好。」

達克沃思在質詢最後下結論,辛哈沒有認真對待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這個職位,「你以為這是一個光鮮的差事,以為你會在新加坡過上好日子,而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真正能幹活的人」。她聲稱,新加坡是美國在所謂「印太地區」對抗中國這一「最大對手」的關鍵地點,而辛哈「目前還沒有做好擔任這個職位的準備」。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院長、比較與國際政治學陳嘉庚講座教授廖振揚(Joseph Liow Chin
Yong)對香港《南華早報》分析,辛哈在聽證會上的表現「確實不夠好,他本可以準備得更充分一些」。尤其是負責質詢他的達克沃思在泰國出生,從小輾轉東南亞多地生活,對東南亞非常熟悉,還會講泰語、印尼語,軍事履歷也很豐富。

但廖振揚認為,考慮到新加坡與美國的關係「非常深厚而且全面」,新加坡「將通過多種渠道與美國接觸」,這意味著「無論是辛哈還是其他人,只要這個職位代表的是美國,新加坡當然會歡迎並與他們密切合作」。

新加坡前常駐聯合國代表比拉哈里·考西坎(Bilahari
Kausikan)10日則試圖呼籲新加坡人對辛哈不要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他舉例說,美國卡特政府時期的駐新大使理查德·克尼普(Richard
Kniep)也曾因不知道韓國首都在哪,在聽證會上被「惡毒羞辱」,但他後來在關鍵時刻為新加坡爭取到進口新防空系統的「豁免權」。

「無論如何,我們加入那些大聲批評特朗普的人的行列又有什麼好處呢?我們應該以禮貌和尊重的態度對待新任大使,而不是預設立場。」考西坎說。

但現實是,辛哈在聽證會上的表現已經引發了大量新加坡網友的批評,他們質疑辛哈是否適合擔任美國駐新大使一職。有人寫道:「不確定哪個更侮辱人,是關稅,還是派他來當我們的大使。」還有人調侃說:「這人是『尷尬大使(Embarassador)』,不是大使(Ambassador)。」

也有人拿辛哈和特朗普的「球友」關係開嘲:「真神奇啊,一張海湖莊園的高爾夫會員卡竟然能帶你走到這一步。」「這就像毫無準備地去參加一場面試。但他何苦準備呢?反正他肯定會得到這份工作,因為『對的人』喜歡他。」根據彭博社2016年的一篇報道,辛哈在特朗普常去的西棕櫚灘特朗普國際高爾夫俱樂部非常有名。

不過,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儘管辛哈的表現存在爭議,但他的提名仍有很大可能通過,因為共和黨人在參議院及其各委員會中占多數,對議程有決定性影響。

辛哈出生於印度,是一位專攻骨科與運動醫學的外科醫生,曾在紐約州創辦多家醫療機構,目前在佛羅里達州執業。今年3月,特朗普提名辛哈出任美國駐新加坡大使。美國國務院稱,他「尊重美亞兩種價值觀,在印太地區有深厚的社會與文化聯繫」,加上其企業經驗,使其「具備出任大使的良好資質」。

美國共和黨資深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9日在聽證會上介紹,辛哈是「與特朗普交情超過十年的朋友」。格雷厄姆稱:「新加坡醫療體系發達,醫療旅遊、創新科技、生物技術都非常突出——這正是辛哈的專業領域,他會是我們國家的優秀代言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特朗普提名的官員第一次在與新加坡有關的問題上「鬧笑話」。今年1月,被提名防長的赫格塞思出席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名聽證會,被問到「東盟國家有幾個」,一再顧左右而言他,最後承認自己說不上來,但表示:「我知道我們的盟友有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當然,這幾個國家都不是東盟成員國或觀察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