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 7 月

不再吃香 中国多所大学近两年来陆续裁撤英文专业

曾是中国大学热门科系的英文专业,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根据微信公众号“书单SHUDAN”近日报导,受“双减”政策、中小学英语时数减少、AI兴起、毕业生过剩等因素影响,中国多所大专学校近两年来陆续裁撤英文专业。

报导指出,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关于拟撤销“英语”等6个本科专业的公示》,一度登上热搜,成了第一个裁撤英文专业的顶尖大学。近两年来,湖南、福建、河南、湖北等地院校也都在撤销英文专业。

报导引述河北某独立学院英文教师王芸指出,该校早年英文专业招生火爆,每年可开设8到10个班,但2024年仅招收6个。她坦言,独立学院和公立学校不一样,完全跟着市场走,而上级明显觉得英文专业不吃香了。不仅大学,在小红书上,中小学英文老师被裁员、英文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贴文比比皆是。

文章分析,英文专业这波裁撤潮,跟大环境脱不开关系。大陆2021年出台了“双减”政策,导致很多校外培训机构关门。根据中国教育部数据,截至2022年9月,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缩比达到95.6%,线上机构则是87.1%。其中数量最多的英语培训机构受到的影响最大。

另外,2022年修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英文在中小学课程中的课时比例下降至6到8%,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而英文地位的下降,首先影响的就是英文老师这份职业。根据中国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2023年的数据,英专生主要就业去向中,教育行业占比达39.8%。

报导也指出,英文专业被裁撤与毕业生过剩脱不了关系。据阳光高考网的数据显示,大陆多达994所大学院校设有英文专业,占院校总数近八成,其毕业生规模每年超10万,严重过剩。

技术层面上,AI与翻译工具的迅猛发展也对英文专业构成冲击。许多工作原本依赖语言能力,如笔译、同传、商务翻译,已被AI部分取代,企业招聘倾向于既具语言能力又具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使得仅具语言优势的英专生处于劣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