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以其經濟、便捷等特點,已成為人們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有些地方,電動車自行車非法改裝形成了「一條街」甚至「產業園」。
對此,央視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不少商家在短視頻平台直接打廣告,銷售電動自行車改裝方案和設備,「改電機時速可達 100 公里」「裝上高功率電池可續航 200 公里」「推背感都能給你整」。
廣西南寧多個電動車摩配市場幾乎都有門店提供「全套服務」,稱電機、電池、剎車都能改,甚至部分門店還提供買車、改車、上牌「一條龍」服務。
註: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組織修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已於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正式發布,將於今年 9 月 1 日起實施。新國標完善了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有望從源頭控制非法改裝。
央視表示,如果你在網上直接搜索「電動車 + 改速」,找到的都是各地打擊違規改裝電動車的報道,但要是把搜索關鍵詞換成「電動車 + 控制器」、「電動車 + 電機」,則會出現大量相關推廣鏈接和直播銷售渠道。
央視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電動自行車門店都知道新規將在今年 9 月 1 日起實施,甚至暗示記者,最好在 9 月 1 日之前能改的都改了。
多年來,電動自行車非法改裝問題一直沒有得以根治,這背後有哪些監管難點?下一步如何展開全鏈條打擊?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除了一些消費者對出行速度有需求外,生產銷售違規電動車和配件幾乎不受監管,改裝行為則由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負責,這種在 A 地生產 B 地銷售甚至通過互聯網向全國擴散的模式,給監管帶來極大挑戰。
王鵬表示:因為咱們基層的監管資源比較有限,檢查的時候反正是沒了,但檢查一結束或者罰完了,威懾力不足,之後那又開始搞。從相關技術角度來說,比如說我們防篡改技術,可能不是很過關,他很容易給破解了,我覺得這可能都是目前的難點問題。
王鵬建議,針對目前存量國標車改裝難題,未來逐步制定淘汰時間表的同時,可以要求其相關零部件「賦碼生產」,嚴查產業鏈中流入非法改裝渠道的產品。
王鵬稱:海量的存量車,得有明確淘汰時間表,另外也可以提供以舊換新,根據你的車輛的情況、購買時間,車況能抵消一定的金額去買符合新國標的車輛。產業鏈,包括售賣、生產、維修,都能統一賦碼進行溯源管理,看你整個生產銷售全鏈條到底有沒有違法改造。對於違法違規門店,還是要有加大懲處力度。如果以處罰為主,它就是個經濟賬,其實可以吊銷執照,形成震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