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四川小伙賣「上癮」小物件 年入8千萬 爆款狂銷3百萬件

成都人民公園,鶴鳴茶社的竹椅上一群茶客平躺,他們正閉眼享受采耳服務——耳扒、鋏子、雞毛棒輪番輕探,十幾元的消遣換來片刻鬆弛。

這份從明清開始盛行的市井愜意,如今被80後四川人蘇東平裝進了巴掌大小的科技產品中。

2022年,蘇東平與合伙人鄒星華一同創立品牌潔世家,他們將傳統挖耳勺改造成了可視化的「采耳神器」——耳勺嵌入高清攝像頭,手機APP同步耳道實況,精準清除耳垢的體驗讓不少消費者直呼解壓又上癮。

相較傳統耳勺,可視耳勺的客單價暴漲10餘倍,潔世家第一年營收2000萬元,此後每年業績翻一番,2024年銷售額8000萬元,國內、海外市場各佔五成,爆款累計賣出300萬件。

四川小伙賣「上癮」小物件 年入8千萬 爆款狂銷3百萬件

近年來,個護小家電領域的品類創新層出不窮,可視挖耳勺、電動黑頭鏟、超聲波潔牙儀……在「科技」加持下,傳統個護工具實現功能躍遷,客單價成數倍爆發,撬動全新的市場增量。

Mordor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個人護理電器市場未來五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6.62%,國內個人護理行業的市場規模2024年預計突破2800億元,其中可視化耳勺作為新興細分市場,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0%。

蘇東平認為,像可視挖耳勺類這樣的個護小家電,可以被定義為「弱剛需」,而對於注重個人形象與生理健康、訴求情緒解壓的特定人群來說,它們獨具「誘惑」。

這幾年,潔世家團隊從兩人擴張到20人,營收從0做到8000萬元。在天下網商看來,潔世家能以小隊人馬「輕巧」起勢,關鍵在於抓住了成熟技術下放的供應鏈紅利,藉助內容平台的興趣獲客邏輯,激發出潛在需求,又以海內外市場同步擴張做大規模。

而潔世家的野心,並不止於采耳生意。蘇東平期待的是,從耳朵、鼻腔再到口腔,所有曾經被忽略的「身體微空間」,都能夠借科技改造被看見、被護理。

圖片

四川人造出「采耳神器」,客單價暴漲超10倍

可視化挖耳勺生意,是蘇東平的第三次創業。

踏上創業路前,他曾是一名「果鏈」員工,在崑山富士康從事過供應鏈管理。離開富士康後,蘇東平在2010年試水過社區團購生意,商業模式類同小象超市,但因生鮮損耗大、運營成本高等複雜因素放棄;此後他又進軍餐飲業,賣起四川小吃宜賓燃面,門店曾紅火過一陣,卻在場租成本上漲後毅然退場。

靠著前兩次創業積攢下的300萬元資本,蘇東平盤算起新事業,這一次他將視線投向了采耳工具的改造,「我是四川人,本來就喜歡采耳,我覺得這個東西可以研究。」

據蘇東平介紹,2012年左右國內就有人研究過可視化挖耳勺,但彼時內窺攝像頭技術還極不成熟,單一顆醫用級1.8毫米的內窺攝像頭就要賣到1800多塊錢,它的體積又大,無法在狹窄的耳道里自如旋轉。

直到2018年,內窺鏡的消費品應用技術趨於成熟、成本大幅下降,為可視化個護產品的迭代奠定了基礎。

蘇東平回憶,彼時啟動同類新品的公司有好幾家,雖然鏡頭問題已解決,但由於WIFI圖傳技術尚處於發展早期,導致產品使用時畫面延遲嚴重,「可能你的耳勺已經伸到耳朵里去了,手機上的圖像還停留在外面,一幀一幀卡頓」。

合伙人鄒星華的出現,讓蘇東平的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鄒星華是「玩技術」的,曾在無人機領域深耕多年,而無人機的底層技術恰恰同時涉及攝像頭技術、圖傳技術的創新,恰好可以與可視化個護產品結合。鄒星華介紹,其在深圳寶安擁有製造工廠,為不少國際品牌代工藍牙音箱等產品。

圖片

成熟技術下放的階段紅利,加之合伙人在研發和製造端的托舉,使得蘇東平得以順利推動產品體驗升級。據他稱,如今潔世家的可視挖耳勺,可以做到1080P畫質,畫面延遲不超過5毫秒,肉眼基本不可察覺。

技術變革刷新用戶體驗帶來的最大驚喜,是產品單價的倍數級增長,挖掘出一片全新的生意空間。

「傳統的挖耳勺不過才幾塊錢,而我們的可視挖耳勺旗艦產品定價139元,平均客單價近百元,把這一品類的客單價提高了10倍有餘。」

將采耳館搬回家,擊中興趣人群「癢點」年入8000萬

一款足夠新奇特的產品需要合適的舞台「出道」,蘇東平最初將目光投向了短視頻平台。

「貨架電商平台已經有一些頭部商家佔據地位了,你去正面硬剛肯定要吃虧,如果沒有足夠資源拼『刺刀』,我們就不打無勝算的仗。而2022年,抖音、快手這些平台的商品豐富度還不夠,可視耳勺供給空白,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機遇。」

如何打造產品賣點呢?蘇東平隨即做了一件事:從貨架電商平台的用戶評論中提煉出一個高頻短語——「強迫症的福音」,將它作為內容獲客的鉤子。

冷啟動階段,潔世家自主打造了一系列視頻,不直接挂車帶貨,單純測試流量表現,兩個月左右又開始尋求達播合作,雙管齊下後單量迅速飆升,2022年雙11期間日銷超過3萬單,「庫存直接拉爆了,生產根本忙不過來」。

蘇東平指出,掏耳工具是一種弱剛需,「群眾基礎」廣泛,但使用頻率不宜過頻繁。而「掏耳內容」之所以吸睛,源於它能擊中情緒「癢點」解壓,同時滿足了一定的心理窺探欲。「很多人看到自己耳道里的東西一點一點被掏出來,這種感覺很爽,越看越上癮。」

圖片

為了適應平台監管規則變化,潔世家的直播與視頻內容設計一路隨機應變,從真實的耳垢清理,到耳道模具示範,再到用橘子、葫蘆等蔬果替代展示,背後核心目的不變,都是為了突出產品鏡像模式、手眼同步的功能特性。

蘇東平介紹,如今團隊的內容員工大多是00後年輕人,他們每天產出10—20條短視頻,測試流量後再擇優投放,單條視頻ROI最高超過5。談及投放經驗他表示,加大預算並不一定意味著更大回報。「有時候投放一加大反而跑『飛』了,因為我們投的是興趣人群,而這個人群池子沒那麼大,需要培育。」

在內容平台順利起盤後,潔世家於2023年帶著可視挖耳勺來到淘寶,店鋪剛成立就有自然流量湧入,小部分來自品牌詞搜索,大部分則來自行業大詞搜索。

可視化耳勺的興趣人群以男性為主,潔世家的男性用戶佔比一度超過80%,但隨著品類種草和人群破圈,購買用戶的男女比例已經接近1:1。

據蘇東平透露,潔世家用戶中,不少家庭一人一套掏耳工具,許多寶媽為了孩子的耳道健康選擇可視掏耳勺,采耳也給不少家庭增添了互動樂趣,比如父母可以借內窺鏡向小朋友科普耳道結構。

國內生意蒸蒸日上之餘,潔世家又盯上了海外市場,在2024年加大了出海力度,主攻北美、日韓、東南亞,藉由經銷商在亞馬遜

、Temu、Shopee等跨境電商平台銷售,爆款耳勺定價39美金,當前海內外業績貢獻度接近對半分。

圖片

小池塘里的「大魚」,游向千億個護之海

在一個平平無奇的傳統存量賽道,蘇東平通過品類改造、內容獲客「挖」出了近億元的增量市場,生意持續擴張。

不過在個護工具這個領域,消費者對產品性價比的訴求高,對品牌的認知度與忠誠度卻較低。可視耳勺的品類局面打開後,接連湧入的白牌競爭者使得產品價格呈現內卷趨勢。

在蘇東平看來,低價內卷只是短期挑戰,市場正在經歷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

「從2020年到現在,可視化耳勺品牌從一枝獨秀走向百花齊放。據我所知,前兩年深圳做這個產品的商家不少於五六十家,但市場洗牌後,今年又重新回歸到十幾家了。」

蘇東平表示,「很多商家沒有核心技術、優勢供應鏈,進來碰一鼻子灰就走了。剩下的商家不會再卷價格,而是會想辦法做差異化產品、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慢慢形成有序競爭,產品客單價一定會逐步往上走。」

拓寬產品價格帶的意義不只在於提高客單價,也有助於控制退貨率。他進一步提出,在可視耳勺行業,產品價格與退貨率之間呈現逆相關,如潔世家69元產品退貨率為10%—15%,而定價更貴的中高端產品退貨率則普遍低於6%。

除了白牌間的同質化競爭,巨頭下場也是「小池塘」選手常常面臨的一大挑戰。

當我們問及是否擔心小米等巨頭入局時,蘇東平答道,巨頭進入細分賽道,需要思考兩件事:一是極致的性價比,二是足夠的差異化。這個行業硬體成本壓得極低,除了軟體服務迭代,難以挖掘差異點,同時整體市場規模小,於頭部品牌吸引力不足,而潔世家要努力的方向,是繼續將成本做到極致,同時拓展其他品類,逐步構建起綜合護城河。

當前,除了可視化挖耳勺,潔世家又沿著相似路徑研發出了可視化鼻毛剪,新品即將投入市場。蘇東平說,雖然鼻毛剪聽起來更小眾,但實際市場體量卻是挖耳勺的3—5倍,既有產品價格帶十分寬泛,有高端品牌面向女性放大其禮贈屬性,有高端產品售價超過1000元。

「男人的購買力始終是有限的。我們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的女性用戶,除了功能升級之外,還要把包裝做得有審美,提供充分的情緒價值,這也是未來的升級方向之一。」

現如今,蘇東平和鄒星華兩人各司其職,分別負責銷售運營和新品開發,2025年同步著手發散品類、拓展人群、加碼海外。

他們一致認定,如今大眾對身心健康的重視度與日俱增,千億個護市場的前途可期,而潔世家的願望,是為更多人精準解決那些「看不見」的隱秘痛點——任何微小的身體部位都可能成為下一片新藍海。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