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 8 月

「兩個月拿證」?蒙古國「學歷速成」調查

「兩個月拿證」?蒙古國「學歷速成」調查

2025年7月10日,內蒙古二連浩特,直飛蒙古國烏蘭巴托國際直飛客運航線首航通關。圖/視覺中國

又到一年畢業季,朋友圈宣傳「留學捷徑」的廣告多了起來。

「不脫產不出境,沒有語言要求,3~4個月升碩。」看到這則充滿誘惑力的廣告,管聰內心已毫無波瀾。

2024年10月,管聰來到蒙古國一所私立大學開啟留學之路。按照原定1.5年學制,他本應在2025年底即可拿到碩士學位,開啟人生新規劃。然而,學校的諸多亂象讓他大失所望。僅僅兩個月後,他就黯然退學回國。如今,他一邊準備和中介打官司,另一邊考慮新的出路。

近年來,蒙古國作為小眾留學國家受到追捧。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很多留學中介宣傳蒙古國留學「費用低、學制短、門檻低」,吸引了一批有學歷提升訴求的人群。

然而捷徑背後,學校課程質量、學歷認證風險等不利因素卻常被忽略。很多頂著高大上名頭的高校,「本地人聽都沒聽過」。

2024年7-11月,多所蒙古國高校被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列入「加強審查名單」,還有留學生直接收到「暫時不予認證」的通知。原定的留學規劃被打斷,有人在等待中錯過求職季,有人不得不轉向別處求學。

與此同時,也有留學生站出來揭露中介機構虛假宣傳,要求「撤銷合同並退款」。截至目前,裁判文書網已公布多起蒙古國留學相關的合同糾紛案。

「為了文憑」

說起為何去蒙古國留學,管聰脫口而出,「為了文憑」。

2024年上半年,管聰通過社交平台,結識了一名留學中介,以為發現了一條提升學歷的捷徑。「好畢業、學制短,且申請時不需要雅思成績。」中介的賣力介紹,一句句說在了他心坎里。

管聰的第一學歷並不理想,雖然拿到了「本科雙證」,但在國內就業市場里並無優勢。如果選擇在國內讀研,不僅要通過競爭激烈的研究生入學考試,還要忍受至少三年的學業。

管聰還打聽過別的小眾國家。「比如白俄羅斯,但那邊讀碩士學制是兩年。」留學成本上,按中介推薦的蒙古國私立高校,每學期學費約6000-7000元。學校提供宿舍,管聰住的四人間約3000元一年。「如果日常能自己做飯,那一年讀下來也就幾萬元人民幣,費用很低。」

管聰就讀的學校為蒙古國當地私立大學,位於首都烏蘭巴托。受訪者供圖

慎重權衡之後,在中介推薦下,管聰選擇了蒙古國一所私立大學學習計算機,學制1.5年。出發前,他向中介交了3.8萬元人民幣,其中包括3.5萬元綜合服務費(含學費)和3000元住宿費。2024年10月,他拖著行李抵達烏蘭巴托,正式開啟留學生活。

學習沒多久,管聰就發現「課程很水」。

其所在計算機專業約有50個人,全是中國人,單開一個班上課。管聰提供的課表中,課程集中在每周二、六。其中,專業課全部通過一個在線教育平台完成,授課語言為英文,「平常有一個助教,幫學生開網課許可權與日常答疑」。另外開設的一門論文技巧課為線下課,由一位本地老師講授,但課程呆板,大部分時間是照本宣科,「讓學生抄PPT」。

管聰不會蒙古語,三個舍友也都是中國人。留學的日子裡,他依然在中國留學生圈子打轉。漸漸地,他發現大家初衷和目的頗為相似的,都是希望以較小代價,獲得一紙文憑。

他的同學中,有的來自國內職業院校,停薪留職出來讀書;還有的來自於事業單位,為了符合職級晉陞標準,來提升學歷;還有的為了在考公考編時更有優勢。

如果沒有後來發生的事,看在文憑的份上,管聰或許會繼續堅持。然而,2024年11月,管聰收到了一個壞消息,他所在的大學被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下稱留服中心)「加強認證」了。

刊於留服中心官網的公告顯示,多家國外院校「碩士、博士學位認證數據出現顯著異常,相關舉報頻繁」。加強審查期間,院校相關認證申請的處理期限將相應延長,「原則上自提交認證申請之日(含)起不少於60個工作日」。同時,公告建議廣大留學人員「審慎選擇公告涉及院校(項目)」。

所謂留服認證,其全稱是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這是當前鑒別海外留學生學歷真實性與合法性的唯一方式。多數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及知名企業在招聘時明確要求,海外應聘者需提供留服中心認證的學歷證明。

加強認證名單公布後,名列其中的蒙古國高校留學生惶惶不安。在他們看來,「加強認證」意味著不確定性在增加。這往往是一個危險信號,「最壞的情況是無法認證。」

如果留學歸來卻得不到認證,無法考公考編考學,用留學生的話說,「那學歷約等於廢紙一張」。

「插班生」

其實,在管聰留學之前,就有多起蒙古國留學無法得到留服認證的案例。

據媒體2024年7月報道,28歲的河南女子從蒙古國一所私立大學畢業後,取得了該國頒發的學位證書。當她向留服中心申請學位認證時,卻收到了「暫不認證通知單」,與她有類似遭遇的,「有六七十人」。

無獨有偶,同樣是在2024年7月,多名蒙古國皇家國際大學學生在社交平台發帖,投訴2022年9月入學、2023年12月畢業的學生遲遲無法拿到畢業證,更別提「中留服認證」。

沒有畢業證,很多同學的計劃就此打亂。比如「有的國內招聘報名不了,錯過了春招;還有的面試過了,因為沒有認證直接取消錄用;在職的本來已經確定升職,因為認證的拖延,直接泡湯了」等等。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上述新聞事件中的蒙古國高校,都曾列入留服中心的「加強認證」名單。

為什麼這些學校會被加強認證呢?南方周末記者訪問多個留學中介及中國留學生後發現,背後可能與「疫情插班生」有關。

新冠疫情期間,一些中國留學生無法抵達境外,只能通過線上修讀部分或者全部課程,這樣獲得的學位也可以獲得留服中心的正常認證。然而這項疫情期間的特殊政策,被某些人鑽了空子。

2021年開始至今,留服中心多次發布過「加強認證審查公告」,列出了諸多遭到舉報的學校。這些高校既有菲律賓、蒙古國、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也有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

據留服中心此前公告,以上學校多被舉報,「有院校在疫情期間針對中國市場大肆開設低質在線課程。」有中介機構宣傳「包畢業、包論文」等虛假信息,甚至暗示可以「干預課堂」。

以蒙古國為例,多位受訪留學生證實,2023年至今,多家出國留學中介頻繁宣傳「插班生」項目。這些項目費用動輒十多萬元,遠超常規的中介信息服務費。主打賣點為「不出境拿證」。

在管聰微信朋友圈裡,至今還有中介推薦不出境拿文憑的捷徑。「中介會給你暗示,他們和校方有『深度合作』,比如把你學籍改到疫情期間,這樣即使沒有出境記錄,也可以通過遠程網課形式解釋。」管聰說。

李健在國內一所高校獲得了「雙證本科」,之後到蒙古國研究大學法學系就讀,學製為一年半。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所在的班級的輔導員來自中國,比較了解國內的政策要求。「天天在群里發通知,(讓我們)按時上課、完成作業。」他也看到過類似招生廣告,深感教育不公平。在他看來,這已經不是走捷徑,而是直接「買文憑」,「傷害的是老老實實出境留學生的利益。」

蘇州一家從事蒙古國留學業務的工作人員劉珊珊也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此前多所學校認證是受疫情期間「插班生」事件影響。「很多同學是短暫出境,沒有達到留服中心的出境時長;有的則是完全沒有出去,有的出去三五天。這些都沒有達到留服中心的時長要求。」她還強調,「現在已經幾乎沒有了」,要想順利拿到認證,要真的出境讀。

留服中心2024年9月11日發布的《嚴正聲明和重要提示》載明:中心未與任何中介機構存在合作關係,任何聲稱「短期速成學歷」「不出國」「疫情補錄」等言辭均為虛假宣傳。個別中介機構聲稱的「保錄取」「保畢業」等廣告宣傳涉嫌欺詐或者誤導,提醒擬申請留學人員提高警惕、防範風險。

所謂「保姆式服務」

2019年7月2日,呼和浩特,身著蒙古族服裝的模特在候場。圖/視覺中國

很多受訪留學生提到,因為不懂蒙古語,大多在矇事務可以委託中介代辦。

大到選學校、選專業、交學費,小到去醫院、打車、與國際處溝通,都可以讓中介幫忙。而這樣「保姆式服務」的代價就是高昂的中介費。

管聰出國前,關於學校和專業的信息都來自於委託中介。「我的學校不是很有名,再加上隔著一層蒙古語,在網上幾乎查不到信息。對於授課方式與老師等一無所知。」

留學中介劉珊珊也向記者表示,該公司在國內多城市設置了辦事處,在蒙古國當地也有服務團隊,「是華僑,講中文,就住在學校附近」。

她承諾,留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所有的流程都是她們來處理的。只需要保持正常出勤,回國後也會指導如何做留服認證,「有任何情況問題都可以找我們」。

一方「全盲」,一方「全包」。顯著的信息差,帶來了潛在的合同糾紛風險。多位受訪者提出,簽訂合同後,一些中介並未完全做到承諾,「服務完全不及預期」。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介爆雷,很多留學生看清了所謂捷徑背後的風險。

南方周末記者以蒙古國、留學為關鍵詞,在裁判文書網上搜索到多份公開的合同糾紛判決書。案件原告多為到蒙古國留學的學生,因為「學歷無法認證、實際課程與約定不符、學制較計劃延長」等提起訴訟,而被告則是中介公司或個人中介。

其中一則判決書信息翔實,還披露了不少「暗箱」信息。

判決書顯示,山東學生李某嬌實際出境讀書2個月整,就獲得了一張蒙古國高校的碩士畢業證。「學歷速成」不可謂不快。而背後奧秘就藏在「學籍前置」。

據判決書,李某嬌與國內某公司於2023年10月簽訂了《自費出國留學諮詢服務合同》,申請學校為蒙古國皇家國際大學,讀工商管理碩士。李某嬌總計繳納8.8萬元費用,分三次付清。

雖然李某嬌實際出境時間為2023年12月,但雙方合同約定,李某嬌的入學時間為2022年9月,足足提前了1年多。而且,留學之路尚未開啟,合同就約定,「保證其在2024年3月份及之前獲得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2024年4月獲得中留服學歷學位認證。」

因個人信息填寫錯誤,李某嬌直到2024年7月22日才收到了修改後的電子版畢業證,一個月後,更大的問題出現了。留服中心以李某嬌「就讀項目課程設置存在異常,暫不予通過學歷認證申請」,申請複核後仍未獲得認證。

因沒有認證成功,李某嬌向法院提起訴訟。

對於李某嬌遭遇,山東省郯城縣人民法院審理認為,中介公司為李某嬌提供的留學服務,存在留服中心此前披露的「疫情補錄」、「短期速成學歷」及「包認證」的違規情形,這是導致原告的碩士研究生學歷證書多次認證失敗的根本原因。最後,法院判決中介機構全額無息返還原告服務費、學費8.8萬元。

一審後,被訴內蒙古某公司不服判決,提出上訴。但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地人都沒聽過」

當地時間2024年7月3日,蒙古烏蘭巴托,一位牧民帶領氂牛穿越特勒吉國家公園附近的平原。圖/視覺中國

以「蒙古國留學」為關鍵詞在社交平台搜索,可以看到不少中介機構或個人發布的廣告。他們自稱招生老師,紛紛打出頗有誘惑力的廣告語。

比如「專升本機會一生一次,而留學機會有很多次」「1年出全日制本科證,2-3年解鎖口腔熱門專業,1.5年秒殺跨專業留學」等。還有些學校表示,課程「自帶中文助教翻譯天團」,給語言不佳的同學吃下「定心丸」。

近年到蒙古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日益增加。截至2024年上半年,約有3000多人。另一方面,很多人對蒙古留學也持懷疑態度。在蒙古留學中介的評論區,常常可以看到「陰陽怪氣」的嘲笑帖,質疑蒙古留學為「水碩、水博」。

朱梓岳父母是蒙古國華僑,他從幼兒園到高中一直在蒙古國讀書。對很多華僑家庭來說,這裡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站,等孩子高中畢業就會去更大的地方接觸新的環境。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華僑子女都會選擇回中國讀書。

如今,朱梓岳在中國華南一所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而他的很多蒙古同齡人朋友則進入了蒙古高校。他對比發現,蒙古高校本科多為四年制,和中國國內相似。所謂「1年拿證」的短學制普遍存在於碩士研究生階段,這符合當地的培養標準,也有完整的課程與論文要求。與歐洲的1-2年制碩士研究生類似。

近年來,蒙古國出現了很多名頭很大的學校,比如皇家XX大學、海洋XX大學,「連我們當地人都沒聽說過這些學校」。而這些低門檻「水校」卻成為了一些留學中介大力宣傳的高性價比項目,吸引了很多不明真相的中國留學生。

另一位在蒙古長大的華僑唐福卓介紹,蒙古的高等教育體系分層明顯,像蒙古國立大學、醫科大學、財政經濟大學等國立高校,錄取門檻和畢業要求都比較嚴格。而一些民族大學、人文大學之類的民辦或者私立高校,課程難度和出勤要求相對寬鬆,也更容易被貼上「水」的標籤。

「一般地,當地人判斷學校時,主要看公辦還是民辦。」唐福卓舉例稱,一般國立優秀高校聲望最高,是絕大多數學生報考首選。另有一些私立學校在部分專業或者國際合作項目上也很有特色。

對於遠赴蒙古的中國留學生來說,為什麼當時沒考慮國立高校?

管聰解釋說,留學中介合作的大多是私立院校,也是中介的主推對象。此外,國立高校不僅對申請條件要求高,還有蒙古語水平要求。

趙方也提出,申請國立學校前要讀蒙古語的預科班,有的學校要求畢業答辯也是蒙古語答辯。他承認,「大多數人還是為了考公考編用的,又不是用來找工作的。」

就這樣,以學術深造為初衷的留學,逐漸演變成了只為學歷提升的「遊戲」。「水碩、水博」的戲稱不脛而走。

2024年蒙古國高校「加強認證風波」成為了一道分水嶺,改變了很多學生的求學規劃。

管聰所在大學被列入加強認證名單後,他決定直接退學。「一方面是擔心繼續讀書也拿不到畢業認證,另一方面也是對課程質量不滿意,覺得讀下去沒有意義。」按照原計劃,管聰本應2025年12
月份畢業。「結果,我現在還考慮找新的碩士offer,耽誤了時間又浪費了錢。」

李健說,雖然自己是依規出境學習的留學生,但同樣受到了插班生事件波及,截至目前留服認證遲遲未下。如今,焦慮的他對認證不抱希望,已經轉向白俄羅斯讀書。他反覆強調,意向到蒙古留學的人要慎重考慮,尤其是就讀於私立大學要「擦亮雙眼」。

2025年6月,不少留蒙學生髮現,此前被加強認證的院校陸續「解凍」,逐步恢復了認證。不過,部分留學生的學歷認證書上會出現特殊標註,「未全程在境外學習,彈性學期制,含境內研究經歷,在外學習時間短於學制要求」等字眼。

而且,在中留服院校查詢系統中,曾經被認證的學校高校明確標註「曾於X年X月遭到加強審查」。這些特殊標記似乎提醒著,這些高校曾經有「污點」,讓畢業於此的學生無形中感受到一絲「異樣」。「聽說你是蒙古留學回來的,大家基本都是嘲笑的態度,比如說你是去蒙古學放羊的。」趙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