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宗慶後身後的遺產官司,打的沸沸揚揚,震驚一眾吃瓜人,很多人覺得當年參與力捧娃哈哈,拉踩農夫山泉之事,簡直像個傻子。當年宗某以「一妻一女一布鞋」之名,收穫大批粉絲,被人追捧,並被視為愛國企業家的代表。甚至在其去世後,追捧熱情甚囂塵上,甚至演化為一場愛國秀——和娃哈哈等於愛國,以及針對娃哈哈競品農夫山泉的一場網路暴力——和農夫山泉等於叛國。這些網暴者斥責農夫山泉老總鍾晱晱:1、兒子是美國人,這樣會造成中國企業最終被美國人接管;2、農夫山泉的瓶蓋是紅色的,這是日本國旗的標誌,從而證明鍾晱晱是日本人的走狗。這場網路暴力甚囂塵上,甚至最終造成了鍾晱晱年邁母親的去世。
若不是這場官司,這些追隨者到今天都發現不了,宗慶後的這一切都是在作秀演戲,原來他不止有一個妻子,甚至有「二房」、「三房」,以及女職工為他生孩子,他自己的孩子也是美國身份,二婚老婆也是美國身份。他也並不是真正的「愛國企業家」,在他的運作之下,娃哈哈集團基本上架空了國有股,將真正的財富控制在自己的家族公司中,而非這個名義上的國有企業。遙記當年宗慶後在企業家會議上,逼問馬化騰,騰訊的數據資料,是放在美國還是放在中國?是被美國人掌控還是中國人掌控?宗慶後用這種不懂技術的廉價愛國逼問,讓馬化騰顧左右言它,但是宗某自己卻收穫了愛國的掌聲。不知道當時宗某在逼問別人時,有沒有想起自己遠在大洋彼岸的三個美國孩子和美國老婆。
參與當年網暴事件的人,最後發現自己只不過是一群瘋狂的烏合之眾,而且這個反轉打臉來的太快。而這場網路暴力和愛國秀中,點起他們內心狂熱情緒的,是「虛構故事」的力量。
通過這件事,我們看到了敘事與權力二者的關係,它暗示了一個道理:誰掌握了敘事,誰便擁有了權力。當然兩者也是相輔相成的——誰掌握了權力,誰便掌握了敘事。縱使這種敘事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完全是虛構的,也不妨礙它操縱社會大眾的力量,謠言比真相,更具有傳播和煽動性,而這種力量通常被掌握權力的人,有意識地運用。
這種敘事操縱包括:資本操控(買什麼?)、政治操控(聽誰的?害怕誰?)、歷史操控(恨誰不恨誰?)、宗教操控(信仰誰,為誰獻出生命財產?)等,具體的方式有:故事操控、苦難操控、恐嚇操控、謠言操控、人設操控、賣萌操控等,通過這些方式,對社會大眾進行操控的事情,屢見不鮮。我們可以舉出一些例子,比如謠言操控:前年在中國大陸被炒起來日本核廢水與海洋水產的污染,官方想要藉此引起民眾對於日本的怒火,但是最近趁著中日兩國合作,海關總署於6月底卻低調地恢復了對日本449種水產品的進口。民眾的情緒只是官方的「槍」,想要什麼時候放就什麼時候放,這便是典型的「謠言操控」。這種謠言操控的背後,是一個更大的國家敘事——「歷史操控」,在這個敘事中,日本永遠擔當仇恨的對象,在諸多的抗戰敘事中,官方將自己塑造成戰勝侵華日軍的真正力量,而淡化國軍在正面戰場的犧牲,以此為自己的政權賦予合法性,同時在一次次的有意識的「仇日秀」中,轉移國內的矛盾,再次強化政權的合法性。
當然,我們在這裡要補充的是,對於日軍侵華的歷史,作為中國人永遠不能遺忘這場戰爭帶給我們國家的苦難。因此,我們要更加理性地對待這個歷史問題,而不是將其「工具化」,與日交好,便不提,有需要時,便大力推,這種方式,其實是傷害了對這一苦難歷史的國民情感,正如「抗日神劇」,是對民眾對這一歷史理性反思的侮辱一樣。
再比如宗慶後和娃哈哈的營銷事件,便是屬於「人設操控」、「故事操控「,讓娃哈哈在社會大眾的共同敘事中,獲得」愛國「的標籤和角色,於是社會大眾不僅會狂熱購買本產品,甚至會無端攻擊其他競品。雖然這一事件已經發生,而且大眾看到了反轉,覺得被欺騙,可是他們並沒有真正反思,並轉而主動去虛構另一敘事——支持偉大的宗家長公主,為了企業一直單身、拼搏,打倒私生子和小三,「烏合之眾」讓自己繼續主動沉浸在這一資本的操縱中,並自我催眠。他們並不知,宗家長公主可能已經結過婚,國籍說不定也已經換了。
社會大眾所聽的新聞,絕大部分都是被加工過,或者被虛構過的,而由於缺少真實信息源和探索精神的人,人們常常只是觀念的工具,並且很容易匯聚吶喊,成為烏合之眾而不自知。或許,社會大眾從來也不想了解世界的真相,因為真相是複雜的,太過複雜人們便會迷失其中,因此他們需要簡單的故事敘述,將複雜的社會看成是一個電視劇,在其後站位吃瓜,縱使他們會匯聚成一種可怕的暴力,他們也認為自己是在進行「正義」的審判。
這便是社會操縱的真實方式,我們幾乎難以看到社會的真相是什麼,看到的只是一個個「觀念的敘事」。這裡可以舉一例反思,如果誰——不論個人或組織——有了「裝可愛」「賣萌」這樣的合理人設,甚至被做成了受人追捧的玩偶,那麼誰在事實上便擁有了指揮大眾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