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想中國第一個金融詐騙達到1000億的騙子,竟然是靠「交押金、看廣告、做任務、賺外快」為噱頭髮家的嗎?
這樣的賺錢方法,一聽就知道是騙人的,但是他卻收穫了上百萬的忠實粉絲,一直到他去警局自首,這些忠實粉絲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對於那些被他騙得傾家蕩產的人,他只有一句:「這是他們貪慾造成的,那麼他們也要接受」,他到底用了什麼手段,竟然能夠騙到這麼多錢,並且還能夠收穫這麼多忠實粉?
一個最蠢的騙局,釣到了最聰明的一批魚
2012年,那會兒互聯網金融剛火,大伙兒都在琢磨怎麼在網上搞錢,來自南京的張小雷沒走尋常路,他設計了一套簡單到近乎侮辱智商的玩法:交押金,看廣告,做任務,拿高薪。
這套路聽著耳熟,但張小雷給的價碼,能把人嚇一跳,「投一百萬,一年連本帶利還你兩百萬!」這種話,放今天誰聽了都得報警。
但在當時,張小雷最厲害的本事,就是他真的敢給,第一批試水的人,揣著半信半疑投了點小錢,沒想到,日子一到,承諾的利息一分不少,準時到賬。
這一下口碑炸了,一個「講信譽」的張總,就這麼在南京城裡傳開了,要知道,銀行理財撐死5%,P2P敢給10%都算膽子大的。
錢寶網呢?動輒40%往上,最高能到60%,每天點點滑鼠,看看視頻,錢就自己往上漲,這哪裡是理財,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工資!
這種簡單粗暴,又言出必行的模式,像一塊巨型磁鐵,把那些渴望暴富卻又懶得思考的人,牢牢吸了過去。
張小雷心裡跟明鏡似的,他要的不是盈利,而是源源不斷的新錢,只要新來的錢足夠多,能填上老用戶的利息窟窿,他的「信譽」就能千秋萬代,他的局就能無限循環。
胃口越來越大,騙局升級
但是雪球一旦滾起來,就再也停不住了,錢寶網的會員很快從幾萬滾到幾十萬,再到上百萬,資金池裡的錢越來越多,張小雷的胃口也越來越大。
他明白,光靠「看廣告」這個故事,已經唬不住人了,他開始給騙局「穿衣服」,而且穿的都是名牌。
什麼「錢寶幣」、「微商矩陣」、「股權申購」、「藝術品投資」,一個個高大上的名詞被拋出來,把一個簡陋的龐氏騙局,包裝成了一個擁有強大造血能力的金融科技集團。
比如那個「錢寶幣」,規則複雜得像繞口令,你交52萬保證金,換5200萬「寶幣」去做任務,回報是107.7萬的「寶幣」。
普通人哪算得清這裡面的門道?他們只看到,錢寶網在「創新」,在「搞實業」,真是一家有前途的公司。
這個方法可行,張小雷就開始收購空殼公司,包裝成「上市公司」非法發售股票,他向入駐的微商收取兩萬塊押金,美其名曰「保證金」。
他甚至把一些不知真假的藝術品拆分成份額,讓會員們認購買賣,這些花樣百出的招數,本質只有一個:把左手的錢倒騰到右手,再貼個「高科技」的標籤,然後用更大的噱頭,去吸引更多、更熱的錢。
忠實的捍衛者
張小雷深諳人性,他知道光靠錢和概念還不夠,還得攻心,他頻繁地和那些狂熱的投資者「寶粉」們聚餐,噓寒問暖,稱兄道弟,把他們稱為「寶粉一家人」。
這種被「大老闆」重視的感覺,讓無數人產生了歸屬感,他們不再是單純的投資者,而是「張總事業」的捍衛者。
每當外界有質疑錢寶網的聲音,這群「家人」就會自發地沖在第一線,去圍攻、去謾罵、去舉報,用他們自己的忠誠,維護著這個即將吞噬他們的騙局。
而作為「大家長」的張小雷,過著怎樣的生活?當資金池裡的錢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時,他反而不怎麼去公司了。
他常常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練書法,寫舊體詩,然後在微博上發出來,活脫脫一個看破紅塵的儒商、一個多愁善感的詩人,這和他本人矮胖油膩的外形,構成了一種令人不安的錯位感。
他彷彿一個懸浮在半空中的人,一邊享受著金錢帶來的極致快感,一邊又用一種「藝術家」的姿態,冷眼旁觀著自己親手點燃的這場大火。
花巨資養多個情婦
當「寶粉」們還在為每天幾百塊的收益沾沾自喜時,他們的本金,正被張小雷以一種近乎瘋狂的方式揮霍著。
他在自己的金錢帝國里,過著皇帝一般的生活,而這其中最觸目驚心的,是他對情婦們的「慷慨」。
一位音樂老師黃某,被他看上後,開出了每天兩萬塊,五年時間,張小雷往她賬戶里打了3600多萬。
除此之外,還有賓士豪車,和幾百萬的房產,更誇張的是,這位黃老師心知肚明錢來路不正,竟夥同家人,把人民幣換成美元,通過幾十個賬戶分散匯往美國,甚至去拉斯維加斯賭場洗錢。
其他情婦,也個個身價不菲,一位姓邢的情婦,拿著張小雷給的幾千萬,一口氣買了七套房產,自己當起了包租婆,資產翻了一番。
他的秘書,也因為「特殊貢獻」,獲贈了張小雷在大連購置的六套房,張小雷的放縱,幾乎毫不掩飾,他甚至會在公司高管群里,發自己隱私部位的照片,用露骨的語言挑逗女下屬。
這種癲狂的背後,是他內心對末日的預知,他知道自己是在刀尖上跳舞,既然結局註定是毀滅,那不如在毀滅前,享受一場極致的狂歡。
張小雷投案自首
當然再絢爛的泡沫,也有被戳破的一天,2017年底,新進資金的速度,終於追不上利息支出的速度了,錢寶網的資金鏈斷裂了。
而張小雷還在做著最後的掙扎,他怒斥「跑路」謠言,懸賞人肉「黑稿」作者,頻繁宴請大客戶,信誓旦旦地展示著那些度假村、土地等虛假資產,但一切都晚了。
年底將近三百億的窟窿,就像一個黑洞,無論如何也填不上了,加上他早年有過案底,護照被扣,連跑路都成了奢望。
2017年12月26日,這位在金錢幻象中呼風喚雨的「張總」,獨自一人,走進了南京市公安局,投案自首,那一刻,他或許是解脫了。
正如他後來在獄中所說:「有些損失是我造成的,我承擔法律責任,但有些是他們貪慾造成的,那麼他們也要接受。」
這話冰冷刺骨,卻也撕開了騙局的另一層真相:每一個受害者,當初何嘗不是被自己心中那個「一夜暴富」的念頭所引誘,才心甘情願地跳進了陷阱。
最終,張小雷因集資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而那上百萬的投資者,付出的代價是超過三百億無法兌付的本金,和一生難以磨滅的悔恨。
時至今日,他們僅僅拿回了兩次退賠,總額不到投資款的8%,錢寶的故事,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