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1 7 月

銀髮經濟,中國下一個50萬億的風口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這句互聯網時代的鐵律,如今正被現實顛覆。越來越多的現象表明:一個呼之欲出的銀髮經濟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2024年,一個標誌性事件震動業界:由中老年群體撐起的微短劇市場,以504億元的規模,一舉超過以青年人為消費主體的425億元電影票房。

當然,這也絕非偶然,據2024年《中國互聯網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40歲以上用戶已佔中國網民的一半,其中50歲以上人群佔比達到33.3%。他們正實實在在地成為互聯網的主力軍。

這股「銀髮力量」的崛起,在銀髮旅遊市場早有印證,《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22—2023)》數據顯示,2021年,45歲以上中老年遊客總共出行11.94億人次,拿下了國內旅遊客源的36.81%。特別是45-64歲人群,9.02億人次,佔27.80%,穩坐當年國內旅遊最大客源的位置。消費版圖的重心,已經在轉移。

這些現象與數據共同指向了一個事實:一個由老齡化推動的銀髮經濟時代,已非預言,而是進行時。

老齡化,不可逆轉的大勢

中國,作為世界公認的「人口大國」,其人口演進的軌跡正經歷歷史性轉折。自1950年起,除1962年因自然災害和人口遷徙所導致的數據統計偏差外,中國人口總數量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這一增長速度有所減緩,並於2016年起開始連年下滑,最終在2022年迎來了標誌性拐點——人口負增長。

更為深遠的影響在於結構。2000年,中國正式跨入老齡化社會門檻。在此之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一直以較為緩慢的速度增長。但自2000年起,則按下了加速鍵,但是總體處於輕度老齡化階段,此階段老年人口比例雖逐步上升,但社會整體養老負擔相對較輕,社會經濟結構對老齡化的適應性調整也在初期,但變化的齒輪已然開始高速轉動。

銀髮經濟,中國下一個50萬億的風口

中國人口數量及60歲以上人口比例(億;%) 來源:沙利文,《2024年中國銀髮經濟發展報告》

少子化是老齡化深化的底層邏輯,新的出生人口越少,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重就會提高。在2021年,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萬人,佔總人口的18.9%;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萬人,佔總人口的14.2%。

按照國際慣例,當一個社會中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到總人口的14%~21%,就會被稱為中度老齡化社會,至此,我國正式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趨勢仍在強化。隨著生育率持續下降,死亡率降低,人均預期壽命顯著延長,共同推動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突破3億人,達到31031萬人,占人口的22.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2023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5.6%。增速也是令人矚目,2020—2024年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年均提升約0.6個百分點,顯著快於2010—2015年的0.3個百分點和2015—2019年的0.5個百分點。

未來的畫卷更為嚴峻。隨著1962—1975年第二輪嬰兒潮出生人口逐漸衰老並進入生命終點,未來30多年,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將急劇深化。聯合國報告《世界人口展望
(2022)》預測,?2035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規模約3.15億人, 佔全國總人口的22. 5%;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
95億人, 佔比約為30.1%。

國際對比也凸顯了這場「銀髮海嘯」的速度之快,法國從老齡化到中度老齡化用了115年、美國用了73年、德國用了40年,中國只用了約21年;從中度老齡化到超級老齡化法國用了28年、德國用了36年、日本用了約11年,預計中國用10年左右。

圖片

全球主要國家人口老齡化進程(年)
來源:沙利文,《2024年中國銀髮經濟發展報告》老齡化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均預期壽命顯著相關,可以預見,我國人口老齡化持續加深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曾經象徵「人丁興旺」的金字塔,正加速演變為頂部寬厚、底部收縮的「倒金字塔」。「三人行,必見長者」
將不再是遙遠的預言,而是近在咫尺的社會常態。

銀髮市場,50萬億的「新蛋糕」

以老齡化為主要特徵的我國人口結構變化,也帶來家庭結構、生活需求的新變化,這種新變化衍生出了相關的銀髮經濟發展機遇。

從家庭結構看,人口老齡化瓦解了傳統的子女照料和支持老年父母的家庭養老模式,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現象普遍發生,年輕子女離開,老年人需要更多依賴於自己或其他社會服務機構獲取支持。與此同時,空巢化也無形中加劇了老年人的孤獨和社交孤立感。因此,應對這種新型家庭結構背景下的養老服務及精神陪伴需求,就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

從生活需求層面看,人口老齡化導致需求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使得消費結構趨於「老化」。隨著老年人口比重的持續攀升,社會最終消費正逐步告別過去以年輕人為主體的模式,穩步朝著適應老齡化社會的方向轉型,其結果是,老年用品和服務需求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而年輕群體和少兒消費佔比相對下降。

不僅如此,當代老人對各種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不斷增加,更在品質上變得更加多元化。以前的老年人更加關注基本的生理與安全需求,如食品、醫療服務和居住,而今天的銀髮一族,更加註重品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如康養、運動休閑、學習教育乃至創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圖片

?老年消費品需求度(%) 來源:沙利文,《2024年中國銀髮經濟發展報告》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數字化和互聯網的普及,老年人也正加速成為在線消費的參與者。他們通過電商平台可以購買更多商品和服務,甚至參與線上社交和娛樂活動。這一趨勢不僅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了更便捷、多樣化的消費渠道,也促進了線上銀髮經濟的發展。

這些深刻的變化,共同構成了銀髮經濟繁榮的「基本盤」,其豐富的內涵可以總結為「衣、食、住、行、用、康、養、文、旅、服」這十大領域。

具體而言,在「食」的領域,《2019-2020中國食品消費趨勢及創新白皮書》顯示:老年人的人均消費水平約2萬元以上,生活類消費1.5萬元,其中39%是食品相關的消費,對應萬億級市場。

再看「游」的方面,據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截至「十四五」末,我國出遊率較高、旅遊消費較多的低齡健康老人將超過 1
億人,老年旅遊收入有望超過萬億元。根據攜程發布的《2023
銀髮人群出遊行為洞察》報告,55歲至60歲的「低齡老人」佔據了市場超過六成的份額。不僅人群數量龐大,而且消費能力強勁。

時間拉近到2025年上半年,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最新數據也顯示:我國銀髮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從服務供給看,上半年,全國老年人殘疾人養護服務業、適老類家庭服務業、適老類社會看護與幫助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0.9%、14.1%、8.8%,較全國服務業平均增速分別高出37.7個、10.9個和5.6個百分點,呈快速增長態勢。從生產製造看,上半年,全國從事銀髮產品生產製造主體戶數同比增長14.1%;適老類健身器材製造、康復輔具製造、營養保健食品製造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4.7%、12.1%、6.9%,較全國製造業平均增速分別高出9.5個、6.9個和1.7個百分點。

審視整體規模,根據《銀髮經濟藍皮書:中國銀髮經濟發展報告(2024)》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銀髮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約佔GDP的6%。展望未來,據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銀髮經濟課題組預測,2035年我國銀髮經濟規模將達到19.1萬億元,佔總消費比重的27.8%,佔GDP的9.6%;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分別增加到49.9萬億元、35.1%和12.5%。

這個佔比什麼概念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民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參考,中國房地產消費佔GDP的比重在最高時達到16%左右,預計降到12%。這清晰地意味著,銀髮經濟的未來體量接近甚至遠高於房地產經濟曾經的巔峰水平。

政策助力,資本搶灘

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我國首個以「銀髮經濟」命名的國家級政策文件—《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份被業內廣泛稱為
「銀髮經濟1號文」
的綱領性文件,對推動銀髮經濟發展做出了系統性部署,標誌著我國銀髮經濟邁向規範化、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具有重大的戰略引領意義。

而在此政策出台前,
地方早已聞風而動。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已有26個省區地方政府及國資委牽頭籌建了60餘個健康養老產業集團。這些康養集團業務覆蓋全面,基本形成了貫穿養老設施建設、老年用品製造、養老照護服務、智慧養老、養老金融

等核心領域的完整產業鏈條。

標準化建設是夯實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為此,
各級政府已在養老服務、文化旅遊、老年用品等多個關鍵領域推進標準化試點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針對性標準與質量規範文件,逐步構建起一套完善的銀髮經濟質量標準體系。

為強化產業集聚效應、提升區域競爭力,
各地正加速規劃布局高水平的銀髮經濟產業園區。典型案例包括:聚焦科技賦能的上海浦東新區智能養老產業園、探索智慧老齡解決方案的深圳市老齡智慧科技產業園、著力發展銀髮服務集群的天津市河東區銀髮經濟產業園,以及整合大健康資源的山東浦澤大健康產業園等。

在老齡化加速的宏觀背景下,
銀髮經濟領域的市場投融資活動日趨活躍。近年來,智慧養老、養老服務運營、健康內容生態運營、文化旅遊等細分賽道均有項目成功獲得融資。

圖片

中國銀髮經濟領域部分企業融資事件盤點 來源:灼熾諮詢,《銀髮經濟藍皮書》

近日,行業再傳捷報, 中老年在線社區運營商「共比鄰」宣布成功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由MindWorks
Ventures概念資本領投。該公司於2021年底在上海創立,致力於打造一個專為退休人群提供聚會、旅遊和電商等服務的平台,核心業務主要有一日聚、聚會游、跟團游和鄰家優選。2024年,其業務高速增長,線上線下累計服務超500萬人次,成為長三角地區文旅產業和銀髮經濟的主力軍、聚會旅遊的頭部企業。

由此可見,我國銀髮經濟的發展正步入政策引領、體系構建、資本助力的協同推進新階段。

當人口結構的齒輪不可逆轉地轉向「三人行,必見長者」的時代,銀髮經濟早已超越單純的市場概念——它是社會轉型的壓艙石,更是重構消費文明的歷史性契機。

這一次,我們站在的不只是風口,更是時代的分水嶺。錯過互聯網是遺憾,但錯過銀髮經濟,錯過的將是整個未來。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