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帶走調查,事件震驚全國。內地漢傳佛教對於在寺廟內出家的修道者的稱呼五花八門,例如住持、方丈、長老、和尚、法師等等,一般人未必清楚知道當中的含義。本文為大家作簡單介紹,以後大家看到相關人物介紹的時候,就會知道主人公到底有怎樣的身份地位了。
少林寺大雄寶殿前香火不斷。(視覺中國)
沙彌/沙彌尼
7歲以上、未滿20歲的出家小孩,男孩叫沙彌,女孩叫沙彌尼。他們要受佛教十戒,類似要遵守學校的10條行為規範。
比丘/比丘尼
20歲後,學了不少,修行夠了,沙彌(尼)就成了比丘(尼)。比丘(尼)的戒律更多更細,從十戒升級到了二三百條,這叫具足戒。
這時候,中國佛教協會會頒發一個資格證,證明這人是一名合格的受戒中的佛教徒,這本資格證就叫「戒牒」。
戒牒被註銷,意味這人不再是合法的比丘(尼),無法以僧人身份參與宗教活動、主持儀式或接受供養。
釋永信。 (微博)
法師
如果精通佛法,還能給別人講經,那就會被稱呼為法師。佛學經典分為經藏、律藏、論藏三種,三種都精通還能講清楚的人,就被稱為三藏法師。
法師不一定都是比丘(尼)。有些居家修行的人對佛學的理解也很深刻,這些人被稱為居士。能宣講佛法的居士,也可以被尊稱為法師。
少林寺。(視覺中國)
和尚
做比丘10年以上,精通佛法、道德高尚的人,才有資格被尊稱為和尚。和尚的工作很多,比如教導弟子、主持授戒儀式等等。
釋永信曾與教宗方濟各見面。
住持、方丈
優秀的和尚經過提名、 審查、選拔等流程,就會晉陞成為住持。
每個寺廟都有一位住持, 一些規模較大的寺廟裡,還有方丈。住持只能管一個寺廟, 但方丈可以在多個寺廟兼職。
住持是寺院最高管理者,有實權,就像學校的校長;方丈則屬於精神領袖,更多的是一種權威象徵,可以不管理具體事務。
當然,住持和方丈也可以一人兼任,比如釋永信在下馬前就兼任住持和方丈。
長老
住持和方丈退休以後,就被尊稱為長老,代表修行深,威望高。但資歷威望很高的修道者, 也會被尊稱為長老。
釋永信。(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