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川普展开第二个任期以来,已在数十份总统文告宣布进入各种紧急状态,从而绕过须经国会批准的正规程序,以非常态行动因应对。这些紧急状态宣告已引发多桩诉讼,尤其是关税,其中之一将在31日面临迄今最大考验:华府上诉法院将开始审理川普的“解放日”关税案。
川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宣称美国贸易逆差为紧急状态,对多国开征关税,促使进口商VOS
Selections和其他几家进口业者告上法院,主张川普自己也不认为事态紧急状态,因为他的行政命令“至少九次描述贸易逆差‘巨大而且持续’”,“既然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50年来持续的特点”,就不能视为紧急状态。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和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官康崔拉斯5月都判决认为,IEEPA是赋予国会、而非总统征收关税的权力,川普政府因而提出上诉,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将在美东时间31日上午10时(台湾时间31日晚间10时)举行听审会,聆听两造口头陈述。
专家指出,这番法律攻防所热烈争辩的一大难题,是法院能否、或是否应该对总统宣告紧急状态的决定,进行事后评判。纽约大学宪法学者夏恩指出,过去经验显示,“在涉及紧急状态时,联邦法院通常相当尊重总统基于事实的认定”。川普今年来已至少八次援引IEEPA。
美国司法部回应,贸易失衡最近几年才演变为紧急状况,并且质疑法官无权对川普的裁量权进行事后评判,“法院不能以其裁量权取代总统的裁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