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田進
8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7月,全國城鎮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不含在校生,下稱「青年失業率」)為17.8%,較6月上升3.3個百分點。
從2024年青年失業率走勢來看,年內整體呈現「M」型波動,每年7—9月隨著高校畢業生集中進入就業市場,青年失業率往往升至年內新高。2024年8月,青年失業率曾達到18.8%。結合季節性規律判斷,接下來青年失業率可能繼續小幅上升。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7月中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季節性上升。7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月持平。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5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最近四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均突破千萬。
一名長期研究就業問題的宏觀經濟專家表示,根據七普等數據觀察和推測,青年勞動力供給一直到2030年都會持續上漲,高校畢業生數量的增加將無形增加青年人的就業壓力。接下來,宏觀經濟保持一定增速是促進青年人就業的基礎。
8月5日,前程無憂對近3000家用人單位與數萬名高校畢業生調研形成的《校園招聘白皮書2025》顯示,在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供給總量充足」的表象背後,是更加複雜的結構性矛盾。包括當前畢業生中研究生學歷佔比逐年提升,但部分專業與市場脫節的問題仍未緩解,畢業生對崗位質量的要求也在同步上升。此外,與以往「畢業即就業」的節奏不同,2025屆畢業生的求職準備明顯提前。超過57%的畢業生在大三下學期已開始收集崗位信息、更新簡歷和參與實習。
近兩個月,多地人社部門出台多項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例如,浙江杭州提出,2025年單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6至24歲登記失業青年三類人員,即可申領1500元/人的一次性擴崗補助;河北承德提出,高校畢業生若遇到求職困難,可到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主動實名登記,提供就業意向、服務需求等信息,相關部門將及時推薦崗位、提供服務,幫助其儘早就業。
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將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納入低保,具體包括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範圍,持續監測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等。
7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並提出,要加快節奏、加力幫扶,有力有效推進實名服務、職業培訓、就業見習、專項招聘等系列服務,促進未就業畢業生儘早就業。要切實防範化解風險隱患,著力營造良好就業環境,全力確保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局勢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