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報告指出,高達「95%的組織在生成式AI投資中獲得的回報為零」,疊加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發出的泡沫警告,給了大漲的市場一個下跌的理由,導致投資者紛紛從高動量的科技股中撤離,流向防禦性板塊。
周二,美國科技股遭遇了數月來最嚴重的一次拋售,這輪由AI熱潮驅動的強勁漲勢戛然而止。市場對AI商業化回報的疑慮,疊加行業領袖發出的泡沫警告,給了大漲的市場一個下跌的理由,導致投資者紛紛從高動量的科技股中撤離。
在這次回調中,科技股權重較高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盤大跌1.4%,創下自8月1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晶元巨頭英偉達下跌3.5%,軟體公司Palantir和晶元設計公司Arm分別重挫9.4%和5%。標準普爾500指數也收低0.7%。
此次回調恰逢市場對科技股高估值的擔憂日益加劇之際。據彭博社數據,納斯達克100指數的預期市盈率為27倍,比其長期平均水平高出近三分之一。
引發市場緊張情緒的直接催化劑,是麻省理工學院(MIT)某研究分支機構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高達「95%的組織在生成式AI投資中獲得的回報為零」,並且「只有5%的集成AI試點項目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價值」。
與此同時,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近日也公開表示,他認為投資者對AI「過度興奮」,一場泡沫可能正在形成,一些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很多錢」。
這些負面信號迅速發酵,衝擊了市場的樂觀情緒。一位接近數十億美元規模美國科技基金的交易員直言:「這個(MIT的)報告嚇到了人們。」
伴隨AI概念股的下跌,風險資產也普遍承壓,比特幣下跌2.7%,拖累了相關加密貨幣概念股。資金明顯從科技板塊流向防禦性板塊,道指在過去五個交易日有四天都跑贏科技股。
泡沫警告與回報疑慮,雙重利空引發拋售
長期以來支撐科技股估值的AI故事,正面臨現實的檢驗。麻省理工學院的報告提出的觀點尤為尖銳,其結論——「絕大多數(AI項目)仍未產生可衡量的(利潤)影響」——直接挑戰了市場認為AI將迅速轉化為企業盈利的普遍預期。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
Altman近日也對AI泡沫發出了警告。作為本輪AI浪潮的「旗手」,他將當前的狂熱與當年的科網泡沫相提並論,認為歷史正在重演。他向媒體表示:「當泡沫發生時,聰明人會為一個真相的核心而過度興奮。」
他承認互聯網的重要性,但點明「人們變得過度興奮了」。
儘管他也表達了對AI長遠價值的巨大信心,但其「有人將會虧掉一筆驚人的錢」的警告,無疑加劇了投資者的短期憂慮。
分析認為,這些信息共同「嚇壞了」市場參與者,成為觸發拋售的關鍵因素。
「高動量」交易退潮,科技股龍頭普跌
周二的下跌集中於今年表現最強勁的「高動量」股票。自5月中旬以來,標準普爾500信息技術子指數上漲了14%,其中AI相關公司功不可沒。然而,周二領跌的正是這些昔日明星。
除了英偉達、Palantir和Arm外,甲骨文(Oracle)和超微半導體(AMD)這兩家5月中旬以來表現頂級的大盤股,股價也分別下跌了5.9%和5.4%。廣告技術公司AppLovin同樣下跌5.9%。據彭博社數據顯示,包括「Mag7」在內的科技巨頭組合以及被追捧的動量股和散戶熱門股均遭遇重挫。
過去5天里,Mag7股票大幅下跌,而標普493指數基本持平。
Irving Investors的投資組合經理Jacob
Sonnenberg對此評論稱:「市場一直處在火熱狀態中——今天你看到了資金從許多非常熱門、高動量的股票中輪動出來。」
這表明,市場的下跌並非無差別拋售,而是一次集中的獲利了結和風格切換。
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流向防禦性板塊
在科技股遭遇拋售的同時,市場的另一面呈現出明顯的避險特徵。資金從高風險的科技板塊流出,轉向了傳統意義上的防禦性領域。消費必需品、公用事業和房地產等板塊逆勢上漲。事實上,當天約有七成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收高,凸顯了這輪下跌的結構性特徵。
債券市場也印證了這一趨勢。在風險資產承壓之際,美國國債價格上漲,收益率隨之走低。
與此同時,其他風險資產也未能倖免。比特幣價格下跌,觸及近三周低點,自6月以來首次跌破50日移動均線。隨著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下降,黃金和石油價格也出現下跌。
投資者敏感性凸顯
這並非市場第一次對AI的潛在風險表現出敏感。
今年1月,中國AI公司DeepSeek宣布的一項技術進展就曾引發市場短暫動蕩,因為它似乎以遠低於美國競爭對手的算力實現了優異表現,一度引發了對美國公司AI主導地位和晶元需求的質疑。儘管當時市場迅速恢復,但這一事件已表明投資者對任何有關AI的負面消息都高度警惕。
展望未來,市場正密切關注即將到來的關鍵事件。
美聯儲官員雲集的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以及AI晶元霸主英偉達的財報發布,將成為測試市場情緒的下一個重要關口。投資者的目光將聚焦於美聯儲主席的講話,以及英偉達能否以其業績和指引,重新點燃市場對AI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