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8 月

華爾街日報:為何川普關稅造成的通脹才剛剛開始

華爾街日報:為何川普關稅造成的通脹才剛剛開始

今年5月,家得寶高管曾向投資者表示,儘管有關稅壓力,他們計劃維持當前價格。他們甚至宣稱,這種定價能力「是我們爭奪市場份額的絕佳機會」。

然而,三個月後在最新季度財報中,這家零售商卻表示,「某些品類將出現溫和的價格變動」。

發生了什麼變化?

家得寶商品部執行副總裁威廉·巴斯特克向分析師解釋說:「現在部分進口商品的關稅水平,顯然比我們5月講話時要高得多。」

真的「顯然」嗎?

在反覆的威脅、磋商和臨時協議中,投資者很容易搞不清家得寶當前的進口成本,與三個月前相比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不過,這恰恰凸顯了一個更大的問題。

在關稅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大多數公司維持價格穩定是合理的。畢竟,如果一個關稅可能隨時取消,何必冒著失去顧客的風險去漲價?然而,公司也不可能無限期按兵不動。

周四零售巨頭沃爾瑪也公布了財報,關稅當然是被關注的重點。與家得寶不同,沃爾瑪在上季度就承認部分商品不可避免要漲價,但當時讓投資者等到第二季度更新時再提供更明確的指引。

沃爾瑪的財報顯示銷售快速增長,並上調了全年盈利預期,憑藉的主要是食品折扣和快速配送。儘管由於關稅上調了大約10%進口商品的價格,但仍取得這一成績。不過,令人失望的是,季度盈利未達市場預期。

沃爾瑪首席執行官道格·麥克米倫進表示將「承擔部分」關稅帶來的影響。他在在周四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正努力避免對顧客造成更多價格壓力。

「關於我們在美國的定價決策,面對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我們正在履行之前的承諾。」麥克米倫在一份FactSet會議記錄中表示,「我們會儘可能長時間地保持價格低位。」

麥克米倫表示,關稅影響是逐步顯現的,因此消費者的行為變化目前仍較溫和,但未來幾個月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

「隨著我們按照徵稅後的價格補充庫存,每周的成本都在持續上升,預計這種趨勢將在第三和第四季度持續。」他說。麥克米倫指出,在商品價格上漲的非必需品類中,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費行為變化比高收入群體更明顯。

「我們在商品層面看到顧客減少購買數量,他們會轉而購買其他商品,或乾脆更換整個品類。」他說。

高盛經濟學家在本月一份備受關注的報告中進一步揭示了當前形勢。他們回顧了今年2月對中國商品的首輪關稅,發現美國公司起初自己承擔了成本,但現在正將更多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這很合理。除了要等待關稅政策明朗,公司還需要時間與供應商和客戶重新談判價格。此外,在特朗普設定的各類最後期限之前,很多企業都有機會提前囤貨。但關稅持續時間越長,最終影響就越容易傳導到消費端。

這種局面令人擔憂。

今年4月宣布且在此後幾個月持續談判的「解放日」關稅,以及汽車、鋼鐵等行業層面的關稅,目前還未完全體現到終端價格中。

高盛的經濟學家估計,截至6月,消費者只承擔了全部關稅成本的22%,但到10月,這一比例將上升到67%。

簡而言之,現在的溫和通脹不值得太過樂觀。真正的關稅衝擊還在路上。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