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息縣交警「一盔一帶」交通宣傳應避虛就實

近日,筆者看到朋友圈轉發的一則消息,「標題」為《息縣交警深入敬老院開展「一盔一帶」交通宣傳活動》。

1H5415548-0

報道說:「為提高中老年群眾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10月6日,河南信陽息縣交警深入轄區白土店鄉敬老院,開展「一盔一帶」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活動。民警為老人們發放宣傳資料並講解「一盔一帶」交通安全知識。結合老年人生理特點和生活狀況,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向老人講解乘坐汽車不系安全帶、乘電動車不戴安全頭盔以及隨意橫穿馬路等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性,提醒老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安全文明出行。」

看上去,這篇消息很人性,也很溫馨。但筆者思忖,還是有不吐不快,好是有刺鯁在喉的感覺,讓人無比的難耐。眾所周知,敬老院是個什麼地方?大家都十分清楚。城裡的養老院,是應對年老的退休人員,兒女們又工作繁忙,無暇照顧老人,而又擔心老人的起居住行,所採取的一種代償性孝敬模式,這樣的養老方式,很時興,也很實際。

而現時的農村養老與城市養老是有天壤之別的。大多的農村養老形式,都是以鄉鎮為單位,由當地政府出資興建的取名為「XX鄉(鎮)養老院」,歸屬於民政部門管理。這些老人大多是無兒無女和喪妻喪夫的孤寡老人們。一般都是些喪失勞動能力之後,耕地由村委會收回,送到當地政府主辦的養老院,達到養老送終。

來這裡養老的人,我不說什麼。就說「息縣交警深入敬老院開展「一盔一帶」交通宣傳活動。」筆者認為,這種選錯地域的宣傳方法不可取。一是敬老院里的這些老人,不需要戴頭盔,不需要經常打乘車外出。相信,敬老院也不會讓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們隨意外出,與派遣這些老人外出採購敬老院的生活物品。二是不需要給老人們普及這些安全知識,因為這些老人本身體質就出現了嚴重障礙,如果身體硬朗朗的,哪個會來敬老院里苦度日月呀。三是在這裡投入宣傳收效甚微。因為這裡的孤寡老人都很無助,無兒無女的,好多老人都是意識模糊,甚至神志都不太清醒,他們能記住「乘坐汽車不系安全帶、乘電動車不戴安全頭盔以及隨意橫穿馬路等交通違法行為」這些危害性嗎?

況且,據筆者了解,好多鄉鎮敬老院,都根據老人們愛靜的特點,都把敬老院建在的偏僻靜謐的地方,以迎合老人們的喜靜心裡。這些老人們基本與外界不大聯繫,即便外出,也是由敬老院一一安排出行。所以,這樣的策劃很失敗,也很虛偽,這樣的宣傳更毫無意義。

建議河南省信陽市息縣交警把「一盔一帶」交通宣傳活動,推向當地的集鎮、利用村委會的大喇叭、深入到村組和鄉村的田間地頭,來點實實在在的大宣傳、廣宣傳,實現全覆蓋,真正達到讓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