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曾在講座中提到:
「愛情要美滿,婚姻要穩固,一定要男女雙方多溝通多了解。
人要因為了解而結婚,而不單是因為相愛而結婚;若只是因為相愛而結婚,那之後就會因為了解對方而離婚。」
的確如此。草率的走進婚姻,就像是蒙著眼睛選擇伴侶。當眼睛上遮蓋的那片布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逐漸變得透明,才會發現雙方的諸多不合,婚姻也會因此走向終點。然而近幾年,在結婚這件人生大事上,很多人變得越來越清醒,選擇伴侶的方向越來越明確,新一代相親標準也在悄然興起。對於很多人而言,結婚找對象,不再僅僅聚焦於物質層面,看清內在品質也尤為重要。當下的婚戀模式中,男方「兩無三有」更受歡迎,原因扎心且現實,但卻充滿智慧。
01
沒有勾心鬥角的家庭關係
自媒體人拾遺說過一段很有哲理的話:
「在結婚這件事上,我們都要經歷四次考驗;
第一次,是跟對方結婚;
第二次,是跟對方的生活觀念結婚;
第三次,是跟對方的父母以及背後的家庭結婚;
第四次,是跟他所有的社會關係結婚。」
人生在世,不得不承認:走進婚姻的那一刻,你選定的不僅是眼前這個伴侶,還有將來你們在柴米油鹽中共同搭建的生活模式,以及一起經營的家庭關係。兩個人結婚之後,必然會面對彼此的原生家庭,跟對方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常來常往。若是一家人關係和睦,沒有那麼多算計、挑剔和指責,往後的日子也會過得如魚得水,生活中免去很多風雨,也能減少無限煩惱。但如果家庭內部矛盾重重,父母感情長期不合,手足之間勾心鬥角,那麼對於新加入的家庭成員來說,無疑會陷入一個複雜而痛苦的人際漩渦。熱播劇《小巷人家》中,因為莊家兩位老人的偏心,兄弟在利益上的算計,讓庄超英和妻子黃玲之間矛盾重重,數次鬧到了離婚的地步。有好處的時候,莊家二老會強制要求庄超英把好東西讓給弟弟一家;有難處的時候,二老就會逼著庄超英和黃玲負責。
這份分配不公和鬥爭,並非一兩日形成的,顯而易見,庄超英從年少時起便承受著父母偏心的後果。而這些矛盾,也隨著他結婚,摻雜到了他和黃玲的婚姻中,還有兩個子女的成長中,親情一度陷入危機。嫁入莊家十幾年,黃玲在這樣的家庭模式中積攢了滿腔委屈,日子麻煩不斷,心中苦不堪言。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能為婚姻提供堅實的後盾,在這樣的家庭里,長輩通情達理,兄弟姐妹相互關愛、扶持。相反,一個爭鬥不停的家庭,充滿硝煙,人心傷痕纍纍,生活遍布陰霾。健康的家庭氛圍,是婚姻幸福的起點,也是小兩口安心打拚的堅實後盾。在選擇結婚伴侶的時候,務必要多了解對方的家庭關係,如此,才能給未來的生活留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能量源。
02
沒有上癮行為的失控風險
莎士比亞說:「慾望猶如炭火,必須使它冷卻,否則,那烈火會把心靈燒焦。」一個自律的人,行事有準則,做人有底線,處世有分寸,每步路都會腳踏實地往前走。反觀一個習慣放縱慾望,有諸多不良嗜好的人,遲早會被慾望蒙蔽雙眼,一著不慎就會腳下踩空,生活整日充斥著無盡風險。和這樣的人結婚,永遠無法預估前路到底還有多少個深坑,也難以預料究竟哪一天就會被對方拉進無底深淵。老家有位親戚,結了兩次婚,在前一段婚姻中吃盡了苦。兩人準備結婚時,她就發現對方有賭博的習慣,被察覺後,對方向她保證,一定改掉這個毛病。在對方的哀求中,她懷著不安的心情還是走進了婚姻。可婚後沒多久,對方就因為賭博敗光了家裡所有存款,最後還在四處借錢,欠了一大堆外債。她原諒了一次又一次,到頭來卻給自己帶來了數不盡的災難。
心理學研究表明,上癮行為往往是個體為了逃避現實中的壓力、痛苦或尋求某種心理滿足而產生的。人一旦陷入上癮的泥潭,就很難自拔,生活也會陷入失控的狀態。常見的上癮行為,如賭博、酗酒等,不僅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還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無法控制自己慾望的人,在婚姻中也難以承擔責任。找對象時,要看對方如何利用業餘時間,是用於自我提升、陪伴家人,還是沉迷於各種成癮行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是時間和注意力,願意把這兩樣花在你身上的人,才值得珍惜。遠離有上癮行為、不良嗜好的人,不是歧視,而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03
有責任心,遇事扛得起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點贊頗高的視頻,讓不少人感慨:
「有個眼裡有活的丈夫,真的很幸福。」
視頻中,陝西一名男子談起了妻子情緒穩定的原因,其中也包含著婚姻幸福的關鍵。在他看來,晾衣服是需要耐心把衣服抖平整的,洗完澡是需要把衛生間地板打掃乾淨的,換下來的衣服是不能隨便亂放的,家務是順手就可以做的……他坦言稱,只要自己在家,閑下來就會收拾屋子,把家裡收拾的乾乾淨淨,相處少了矛盾,妻子心情好,日子才會更好。視頻中有句話引發了很多網友稱讚:「一粒芝麻好撿,但如果讓老婆撿一地芝麻,她會累崩潰的。」而這也是婚姻幸福的秘訣之一,男人有責任心,日常有擔當,遇事不逃避,積極解決問題,日子自然蒸蒸日上。
《知否》里,盛明蘭有句台詞說得很對:與人相處,要看他品性的最低處。托住這品性最低處的,其實正是一個人的責任心。什麼是責任心?就是在困境面前不退縮,在責任面前不推諉。責任心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選擇中逐漸形成的習慣。有責任心的人,在困難面前會選擇迎難而上;沒有責任心的人,則會找各種借口逃避。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順利時有多風光,而在於他困境中如何應對。那些在危難時刻「主動扛起責任,用行動證明自己能扛事、扛得住事」的人,才是婚姻中可靠的伴侶。
04
有溝通力,家庭不內耗
《關鍵對話》里寫到一個現象:
「大部分影響生活的事情,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都是溝通不善導致的。」
認真觀察也會看到,很多家庭的長期內耗,也是因為無效溝通造成的。在婚姻生活中,夫妻雙方難免會因為觀念、習慣等方面的差異產生分歧。如果不能通過有效的溝通來解決問題,就容易陷入家庭內耗,讓感情在一次次的爭吵和冷戰中逐漸消磨。到了一定年齡,遇見的人多了就會發現,溝通力,是為人處世必不可少的能力,也是決定一段關係是否能長久的關鍵要素之一。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關係的橋樑,在家庭中更是如此。一個善於溝通的人,能夠及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從而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演員郭曉東在《小巷人家》中,飾演愚孝固執的庄超英,但現實生活中,他卻是一個擁有極高婚姻智慧的男人。在他和妻子18年的婚姻里,兩人相處十分融洽的一個原因就是及時溝通。他會體諒妻子的難處,站在妻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為了避免兩代人之間的矛盾,他也會跟父母耐心溝通,有什麼要求可以找自己,不必特意去要求妻子。
在這樣的相處模式中,不僅婆媳關係融洽,婚姻也越來越幸福。溝通不是簡單的說話,而是心靈的交流,其中包括傾聽的能力、表達的勇氣和解決衝突的智慧。好的另一半懂得在情緒激動時先冷靜下來,而不是口不擇言地傷害最親近的人。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溝通力?主要看這三件事:是否善於傾聽;是否能夠換位思考;是否願意在分歧中尋找共同點。在這樣的家庭中,一家人能互相體諒、互幫互助、寬容謙讓,生活的溫度才會舒心自在。
05
雙方有契合的三觀,婚姻才長久
《十三邀》中,歷史學家許倬雲的妻子孫曼麗,在談起給年輕人的婚姻建議時講到:
「找對象,要找互相欣賞、互相崇拜、互相尊重的,彼此要看得起,感情才長久。」
許倬雲和妻子相伴半個世紀,幸福婚姻的經營依靠的根源就在於心心相印,夫妻二人思想高度等多個方面契合度很高。在許倬雲的心中,如果下輩子還能選擇,他還願意和曼麗女士結為夫妻。這或許就是婚姻最好的模樣:頻率一致,攜手一生,相伴到老。有人說,愛情是短暫的吸引,三觀才是長久的維繫。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花錢、如何安排時間、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對待老人……三觀契合的夫妻,能夠在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在生活中步調一致。即使有分歧,也能夠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尋求妥協。三觀不同的夫妻,則可能在每一個選擇上產生摩擦:你認為省錢是為了未來,他覺得活在當下才重要;你認為孩子要嚴格管教,他覺得順其自然才好。
這樣的婚姻就像大海里的浮萍,沒有自己的方向,只能任由海浪擺布,最終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選擇三觀契合的伴侶,就是找到能夠理解,並尊重彼此選擇的。夫妻二人既是生活中的知心伴侶,又是事業的相互支持者,在家裡時常交流工作體會,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未來才會充滿無限美好。
▽
很認同畢淑敏說的一句話:「婚姻並不僅是快樂,是節日,是兩情相悅,是生死與共,它還是考驗,是煎熬。」真正好的婚姻,是一場需要體力、智力、心力三重投入的用心經營。選對人,選對家庭,一生幸福;選錯人,走錯路,餘生處處風雨。點亮文末「愛心和贊」,願每個人都能擦亮眼睛、做出正確的選擇,遇到良人,攜手走過人生的每一個美好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