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4 10 月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國慶小長假,熱門旅遊目的地江西景德鎮,一位「雞排哥」偶然爆火,讓最近因預製菜沸沸揚揚的餐飲界,激蕩起罕見的「活人感」。

「雞排哥」其人,是一位常年在景德鎮某中學附近擺攤賣雞排的攤主,因親切幽默的服務態度、對消費者持續輸出的情緒價值,以及不失原則的經營理念(比如學生比散客便宜1元),吸引了無數雲端網友和線下顧客圍觀。

「你可以拒絕我,但是請你不要拒絕美味」「如果不及時吃,導致雞排不脆,我將停止對你的售賣」「雞排免費,塑料袋6塊,如果你的袋子被風吹走,那麼我將不會承認收了你的錢」……「雞排哥」嘴邊掛著不重樣的網梗,鬆弛、年輕化與接地氣的口條,讓網友開始調侃他為「雞排主理人」。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有人實打實感受到這份真誠後,自發感慨:「6元的雞排,600元的情緒價值。」

在國慶前突然接到這一潑天流量,連帶景德鎮當地都開始「嚴陣以待」,出動安保、清潔,給「雞排哥」安排固定攤位,服務架勢不亞於去年山西「小西天」的爆火。

這一年來出現了太多匪夷所思的爭論,但不論再怎麼凹「格調」,在售價五六元的雞排和隨時可能倒閉的小攤面前,在廉價、個體戶、透明化生產的特質面前,雞排哥這位「主理人」都實在令人反感不起來。

近段時間的相關新聞,更是讓餐飲界呈現出一些共同特質——麻木與僵硬。

連鎖餐飲品牌「西貝」面對消費者點評的強詞奪理,以及面對確切事實時流露出的不專業態度,讓公眾又一次對「大牌」祛魅。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雞排哥的擺攤日常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西貝門店

以及前段時間在網上被群嘲的「主理人」,被指浮誇而空洞,他們大多顛覆傳統「以客為尊」關係,將買單的消費者置於被審判、篩選甚至是被「霸凌」的位置。

單價6元的「雞排哥」走紅,是普通人對消費符號和被商家教育的反感。

「雞排哥」爆火後,無數網友專程趕去光顧他的小攤。據媒體報道,現場隊伍長達足百米。而面對如此火爆,「雞排哥」依然反覆感謝「大家給面子」 ,並且堅定不移地,「歡迎大家去景德鎮旅遊」。

誠信和謙遜,其實已經是能做好生意的基礎前提了。而這種基本的輕鬆和互信,卻好似已經離開我們太久了。

「雞排哥」的走紅始於一段視頻:鏡頭裡,一個皮膚黝黑、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熟練且忙碌地翻著油鍋里的雞排,一邊同排隊的學生開玩笑道:「你們別把青春耗在等雞排上,但我的雞排值得等。」

一群學生圍著油鍋攤排隊,一邊說笑、起鬨,一邊等待。滿屏撲面而來的煙火氣。

對如今已紛紛接近35歲的「90」後來說,這種場景其實並不陌生,更不罕見。我們小時候放學後,誰不曾在這樣的校門口攤販跟前停留?從校服口袋裡掏出來皺巴巴的零錢,趕在回到家之前咽下肚,什麼口味風味並不重要,那一小段時間和一小截路程的童年煙火氣,比味覺更深刻地在記憶里留了下來。

成年後,我們也許不會再在這種攤販面前停留,但也大概率不會抵觸這些即便未必健康,但大多美味、廉價的小吃。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成年後也許不會再在攤販面前停留 / AI製圖(諾言)

性價比在小攤販面前是不適用的。就像「315」曝光的一系列食品產業里,均價三五元的蜜雪冰城,即便用料不新鮮,也很難引發眾怒。「一分錢一分貨」,也同時關聯著消費者對商品質量的信任與包容度。

市場合作關係的本質從未改變:消費者用貨幣換取商品,商家用商品與服務質量換取貨幣。二者對彼此價格的衡量,未必需要多麼精密的計算,有時甚至只是一種心理感受。感受到「值」,就買單,感到不值,就停止買單。

而在今天,公眾越來越難以容忍商家對這一「常識」的破壞甚至是顛覆了。食品安全監管、預製菜等層出不窮的社會性問題或爭議,攪得人身心俱疲,破壞了公眾建立起來的信任。

「雞排哥」的走紅,反映出公眾對透明和真誠的需求已壓抑許久。一切都攤在檯面上,一切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慢一點,舊一點,土一點,沒關係,將「溫度」二字牢牢抓在手中,就是雞排哥的「商業秘辛」。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雞排哥讓各位不要著急

從這個角度出發,理論上,所有靠真材實貨和坦誠樸素吸引顧客的小攤小販,都可以有至少一段時間的「走紅」,哪怕是小範圍的。

但雞排哥的流量密碼,除了食物產出過程充滿溫度,還有他自身呈現出來的人格溫度。

「雞排哥」名叫李俊永,他在景德鎮擺了五年攤。一口鐵鍋、一輛三輪車,每天六點出攤,早上賣肉夾饃,中午開始賣炸雞排,晚上 十 點收攤,一天干 16 個小時。

隨便扔進一個短視頻劇本里,他可能是勵志故事的主人公。但「雞排哥」用他的活絡、積極與自得,為小攤小販的世界建立了另一套敘事體系。

五年來,雞排堅持對學生便宜1元。此外,他與學生始終保持「放學之約」,下午四點以後,前來的散客都要讓學生先買,不允許插隊,等學生買完,剩下的才按量賣給其他人。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雞排哥的原則

這使得「雞排哥」具備了一份江湖人的俠客氣息。從營銷角度,學生優先、孩子先來,這種「不平等」不僅不會引發食客不滿,反而賦予一個小小的地攤以人格溫度。

多少商家絞盡腦汁、夢寐以求的品牌性格與態度,在雞排哥這裡彷彿不費吹灰之力。從這個意義上,雞排哥其實很有商業頭腦。

當然他並非不費力,擺攤五年,沒有「連鎖店」,沒有擴大生產經營的條件和念頭,自覺地站在消費者立場,他的成功,不基於何種高超、敏銳的商業技巧或市場經驗,而純粹是一個普通小本經營者的生存慣性。

歷來做生意都是如此,「商無信不言」「童叟無欺」,貫徹幾千年的老祖宗智慧,實際上是屬於「人」的一部分,而不會隨著社會規範、秩序和技術的變化,而產生根本性動搖。

對「雞排哥」而言,一切再簡單不過——來了都是客。

「雞排哥」爆火,與此前一些模仿名人的草根攤販的出圈,擁有相似邏輯。比如在河北保定賣雞蛋灌餅的「周餅倫(粥餅倫)」,因為長相酷似周杰倫而走紅網路。不是明星,沒有大牌營銷KOL,但恰是因為民間發掘,讓受歡迎這件事,顯得貨真價實,不摻雜質。

要求純粹、真實和透明,是如今消費受眾對商業現狀作出的防禦。

名人光環是需要大家願意掏錢,才能搭建的。而與之對應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主理人」。

在以上海為主要陣地的「主理人」店鋪,其實並非今年才出現,這是建立在創意、潮流和生活美學價值之上的稱號,但在實踐中,許多店鋪只是自我標榜為「主理人」,以此表達拒絕參與正常的市場競爭。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上海街頭 / 圖源:pexels

本該透明的商品信息,也因為這三個字得到了理所當然地隱匿。一杯市場價值不過十幾元的拿鐵,加上「主理人」的標籤,立刻飆升到五六十元。而他們拒絕參與市場評判和選擇的姿態,是十分理直氣壯的——「不接待上帝,只招待朋友」,但「朋友」二字則意味著「看人下菜」等排外性。

然而,現代商業體系的核心,恰恰就是摒棄出身論,一切以效率、標準化與公開透明為核心。

「雞排哥」則相反,他對所有消費者一視同仁,不論口頭上多麼花里胡哨,行為上始終將自己放得很低,堅守服務者角色,顧客至上。

「顧客上帝論」遭到主理人摒棄,一開始就並非基於市場供求邏輯,反而將正常的供求關係徹底顛覆。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9月14日,人們在「春申美好生活季」系列活動之一的「江南吃貨節」選購美食 / 新華社記者王翔 攝

「主理人」文化是最大化地去除商家的服務特性,雞排哥則恰好反過來。在保有尊嚴和格調的基礎上,他深諳自己是服務於來客的,既是廚師,又是服務員,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個體戶。

當一個人承包了鏈條上的所有環節,他只可能付出數倍的謹慎和真誠。

消費者和商家的關係,有時候就像戀人相處,古早的表演型你儂我儂,如今令人反感。越是毫不費力的、舉重若輕的在意和理解,越容易俘獲人心。

如果說,主理人文化,多少沾點唯心主義。而「雞排主理人」實際上是強調對現實的尊重和珍視。「雞排哥」看得懂市場環境,更看得懂自己的生存境況。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走紅後,雞排哥開通了自己的社交媒體帳號 / 圖源:@景德鎮雞排哥

不時發生失信行為的消費環境下,所有曾經看起來高大上的符號,都在經歷一次劇烈的解構。

雞排哥自稱的「主理人」,則恰好踩在了消費者渴望被撫慰和迎合的某種解嘲心理之上。因為無論如何,他是絕不可能將顧客拒之門外的,消費者知道,他自己也知道。

這一共識反而促使了一種喜劇效果的形成:你我都知道,我們只會圍繞著三瓜兩棗來做交易,在這份交易所構築的短暫契約時空內,你我都是一樣的人,扮演主理人也好,豪客也罷,在彼此心知肚明的規則里,完成一次相互之間的共情和體諒。

不過,雞排哥其實是難以複製的。

我們可以料想,市場上也許本來就有10個、100個「雞排哥」,有無數先後更替的,兼具真誠、風趣和勤勞的普通勞動者。但我們很難期待,這樣的人能從現象變成一種可持續的商品和範式,經久不衰。

「雞排哥」們只會不斷交替更迭,但流量不可能永遠眷顧他一個。

而且,在流量尚未遍及的地方,必然還存在不少像雞排哥這樣的零散攤主,因為性格和選址等等原因,他們暫時沒被看見。可即便被看見,也大概率只是曇花一現,而一旦熱度持續下去,超出認知,很大概率又會開啟針對普通個體進行的圍剿和審判。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9月14日,小朋友們在選購美食 / 新華社記者王翔 攝

這種以個體的「人」出發的行為模式,很難被規範和標準化。

如前文所說,作為現代化的重要特質之一,工業化所承載的機械、標準化等效率導向,是長期以來為好幾代人所認可的。但到了今天,人們偶然發現,一些旁支的畸變,正在挑戰我們理想中的現代工業體系。

標準化,不等於欺騙消費者,更不等於以欲搏利。每個消費者內心深處都有一根弦,覺得某個商品出乎意料地價超所值,或是質量與服務不及從前,也許大多都會選擇暗地裡想想便罷。

畢竟,大多數普通人既沒有羅永浩與商家對峙到底的各種成本,更不具備名人的話語影響力。與其自討沒趣,不如能忍則忍。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羅永浩

不過,在一起代表性事件、一股代表性發聲出來後,群體意志的團結性,將是勢不可擋的。

在競爭殘酷的國內餐飲市場上,要想兼顧客流、規模與口味,「預製」幾乎是大部分餐飲品牌繞不開的一步。其實大部分顧客也深知這一點,因此,是否預製,也鮮有人真正想去深究苛責。

但大家在意的是,不能用所謂工業體系的標準流程,來理所當然對消費者冷漠,不能以效率為借口,抹去人類社會之間固有且應有的基本人性溫度和道德底線。

因此,對西貝的抵觸,以及對「雞排哥」的青睞,看起來是反現代的社會情緒,但本質上或許恰恰是一次預警信號。

景德鎮雞排哥,完爆西貝

9月16日,市民在共富市集上選購本地特色美食 / 新華社記者徐昱 攝

不僅是餐飲行業,近年來,無數只體現冰冷的機器感,而缺乏社會溫情的公共事件,都在輿論層面引發了相當強烈的反響。從兩個月前的河南某麵館續面事件,到西貝預製菜之爭,商家的強詞奪理、堅決不肯服軟,本質上與如今的社會心理需求是背道而馳的。

不過,即便「雞排哥」會曇花一現,如果他的出現,會給景德鎮留下一抹堪具代表性的文旅正面案例,從而倒逼各地旅遊鼓勵和支持類似充滿煙火氣的個體小販,倒也不失為一件可喜之事。

「十一」國慶期間,走出家門的人,都避免不了「消費者」這一角色,而大多數人應該都不願被教育,只想抓住今年最後一個小長假,短暫脫離繁瑣雷同的機械勞動,回到人群、自然和吆喝聲中,體驗真正的人間煙火。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