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Natalie)的墨西哥避冬之旅發生意外插曲,她因突發病況住院兩天接受治療,但她覺得自己有醫療保險,一點都不擔心,沒想到七個月後接到醫院的刷卡通知,帳單金額是1萬8千元,避寒之旅變成破產之旅。相關單位建議,若情況允許,可以在就診前聯繫保險公司,購買保險時也一定要細讀保單內容。
Moneywise報道,娜塔莉在墨西哥旅遊時突然生病因此住院兩天,但她因為認為自己有醫療保險而感到心安,她將保險細節提供給醫院,醫院向她要信用卡,她也交了出去。經過驗血、電腦斷層掃描、抗生素治療一輪後,她康復出院。
七個月後,娜塔莉震驚地收到醫院從她信用卡扣了1.8萬金額的帳單,她立刻打給旅平險業者,對方說已經向醫院支付1萬元的最高保額。她接著打給醫院想要費用明細,但無人接聽。
娜塔莉向信用卡銀行提出異議,不到一個月對方就告訴她案件已了結,只剩沒有任何解決辦法的她和鉅額帳單。
報道指出,娜塔莉的第一個錯誤是選擇最便宜的旅平險方案,這看似是省錢的明智之舉,但醫療保險不是可以省錢的領域,特別是當你在異國旅行時。人們搜尋旅遊保險時,容易選只有旅程取消和旅遊不便險,而沒考慮醫療保險的具體內容,但若發生緊急醫療事件,花的錢可能比整趟旅程還多,甚至高達數百數千倍。
娜塔莉購買142元的基本旅行保險方案,包含旅程取消或不便的4千元保額、緊急醫療1萬元保額、緊急醫療運送5萬元,她若再多花93元,可以購買235元的方案,緊急醫療保額5萬元、醫療運送1百萬,這金額足以支付她被醫院收取的費用。許多專家建議,到國外旅遊時,緊急醫療保險的保額至少要有10萬元。
在沒有醫療保險的情況下到國外旅遊簡直是場豪賭,很多美國人都以為他們在國內的醫療保險會支付他們在海外就醫的費用,但這不是每次都是對的,聯邦醫療保險和聯邦醫療補助計劃並不支付美國境外的醫療費用。
國務院表示,建議旅客出發前和保險公司確認自己的投保內容是否涵蓋在海外突發和例行的醫療照護,若去偏遠或風險高的國家,更強烈建議投保醫療後送保險(medical evacuation insurance)。
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若本身已患有疾病、會出國超過半年,或計劃參加滑翔翼和水肺潛水等冒險運動,旅行醫療險就非常重要,即便在醫療保健覆蓋全國的國家,非公民並不在涵蓋範圍內。醫療後送保險非常重要,這可以讓病人被送到能提供適當照護的地方,通常要價超過10萬元。
除了選擇涵蓋範圍足夠的保險,還有一些能幫助你收到天價醫療帳單的方法。若在海外需要就醫,若情況不緊急也允許,在治療前先聯絡保險公司,若還可以的話,先問醫療單位治療要多少錢,也要向醫院藥費用明細和附加費用,特別是醫院向你要信用卡時。
示意圖(取材自unsplash.com@ Stephen Andrews)
旅行保險通常有嚴格的期限,許多保險必須在預訂行程後不久購買,如果有相關病史尤其重要,因為可能需要豁免才能確保這些疾病得到保障。國務院建議旅客仔細閱讀保單內容,因為不同公司承保範圍差異大,購買保險前,可先確認其涵蓋以下必要內容:旅行目的地、旅行時間、緊急醫療護理、返回美國的醫療運送、旅行和住宿費用、緊急現金、保險人和家人所有醫療狀況、預計參加的活動、旅行期間24小時都可撥打的求助專線。
閱讀保單細則可確保人在國外需要醫療護理時不會措手不及,並幫助保險人選擇真正滿足需求的計劃。